洛神葉也能吃?緬甸老師:這樣煮就對了

艷紅的洛神花拿來泡茶,酸酸甜甜,但你可不要以為洛神花的「表現」僅只如此,它巴掌般的葉子其實是緬甸常民的家常菜,搭配竹筍、辣椒、蝦醬等配料爆炒,酸辣的滋味不但開胃,更是牽起在台緬甸人2500公里的思念。

現為東南亞主題書店「燦爛時光」緬文老師的高美菁,嫁來台灣已有10年,一談起洛神葉料理,靦腆的她自信地說:「這道料理我從小吃到大,就連來到台灣也不例外。」

12088210_1089239324421176_3882916879712212452_n
緬甸語老師高美菁

緬甸高材生嫁來台灣教緬文

高美菁畢業自仰光大學地質系,來到台灣花了5年時間勤學中文,歷經不敢開口說中文、看卡通學中文等過程,因為緬文的文法和中文大相逕庭,像緬文是先講名詞再接動詞,例如中文說「吃飯」,他們說「飯吃」,所以她剛開始學習中文表達時常會把話說顛倒。也因為這段苦讀經歷,她在教授緬文後,就比較能理解學生的問題點出在哪。

除了語言,台緬食物的語法也有差異,高美菁剛來台灣時,吃不慣台灣菜,她就會搭上公車來到聚滿緬甸華僑的中和華新街一嚐家鄉味。

洛神葉在緬甸文中被稱作「酸菜(緬語發音是Chin baung ywak)」,它的酸度很酸,烹調時緬甸人一定會使用鹽巴、魚露、蝦醬、薑黃粉來中和酸味。有趣的是洛神葉摘下時為綠色,下水川燙後會隨著溫度,逐漸轉為咖啡色、黑色,湯汁會變得濃稠,「我覺得它是所有蔬菜中最特別的。」高美菁說。

洛神葉,緬甸的家鄉味

洛神葉是緬甸傳統市場裡,一年四季都可見到的蔬菜,而素有緬甸街稱號的華新街,大概在入夏時會開始販賣新鮮的洛神葉,若要吃現成的,街頭巷尾,大至自助餐店、小至麵攤都能一嚐其中滋味。

炒洛神葉有很大一部分花費在準備食材,為了能做出道地的味道,高美菁還從緬甸家鄉帶回蝦米,好搭配一些蔬菜拌炒使用。

道地的緬甸炒洛神葉不是直接將洗淨的洛神葉丟到鍋裡清炒,洛神葉必須先下水川燙,將葉子燙熟、燙軟起鍋,再另外倒油,放入洋蔥、鹽巴、大蒜、蝦醬、薑黃粉、蝦米粉等配料爆香,放入燙熟的洛神葉翻炒,同時淋上魚露、 撒上蝦米。

為了增添口感,緬甸人還會加筍絲,有些甚至會放小魚乾一起拌炒,直到收汁收的差不多後,起鍋前放上味精、雞粉和辣椒調味、增香,撲鼻而來的酸、辣、香味,直讓人十指大動。還沒上盤先嚐一口,高美菁直呼:「就是這個味道。」

(左至右)將洛神葉洗淨、稍為浸泡、川燙。將洋蔥、大蒜、蝦醬一起拌炒,再加入鹽巴、薑黃粉以及蝦米粉、筍絲逐一放入拌炒,最後放入辣椒收乾醬汁後盛盤,就是酸甜香辣的洛神葉料理。

烹調小提醒:鹽巴、蝦醬和蝦米粉是能夠中和酸度的配料,一定要在洛神葉下鍋前放入,在那之後才放,酸度很難降低。

起鍋。
令人想念的家鄉味

緬甸人的家鄉菜,台灣人也可以試試看

「我小時候最喜歡吃這道菜,因為酸酸辣辣的很下飯,有時候一碗飯都不夠!」高美菁說,在台灣只要想到家鄉緬甸、懷念起媽媽炒洛神葉的情景,或是肉吃膩了、沒有胃口時,她就炒來吃。高美菁的這道炒洛神葉不但打開台灣飲食文化的一扇窗,背後承載的更是對於家鄉的思念。

哪裡買洛神葉?

洛神葉大概在每年6到8月會出現在中和華新街的早市,過了此季節外,華新街的餐廳會賣已經炒好的洛神葉。

延伸閱讀:緬甸逛市場

img-myanmar-10-60-800x531
緬甸市場一角(攝影/彭昱融)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