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社區在一起的過程,雖然不能夠為社區做甚麼?但是卻能夠好好地當一個傾聽者,雖然過程中社區會覺得對我們很不好意思,但,在我們眼裡,最大的收穫,永遠都是我們,為什麼呢?因為從這些長輩的眼裡,我們看到了他們對於土地與環境的那份真誠與實在。
今天來到斗六市保庄社區,看到幾個社區長者,頂著大太陽在一步步的將社區的夢想實踐,將社區花鼓的特色透過不同的呈現方式給呈現出來,因此,找到了社區的木作師傅,老師傅說:平時他都只有假日才會回到斗六,這次回來,乃是專程為了社區而趕回來,先把外地的工作擱著,因為他說,不回來的話,可能會耽擱到社區的事情,因此他才特意地回來與社區夥伴一起努力。在這一來一往的言語之中,看到師傅的眼神所散播的是一份真。另外旁邊的阿嬤也湊過來做了這個展示板,雖然沒有太多的經費,但是他都看在眼裡,也可以跟著她的菜園可以相呼應,此時,開玩笑地跟理事長說:這邊如果可以種些九層塔,以後就可以拔了,這時候,阿嬤湊過來說:要九層塔ㄛ,她的田裏面很多,她可以無限提供喔!



這時候只好跟阿嬤說:那阿嬤我們一起來種好嗎?阿嬤也很爽快的說:沒問題的。
雖然這個施作的過程,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但是卻可以讓一個社區,甚或者一個人的價值被看見與被重視,理事長跟老師傅告知我們說,在樹下乘坐的那個是他們的志工隊隊長,雖然他已經高齡,也很想下來一起做,但礙於安全問題而無法讓他來出手。但是,這時候老師傅說了:雖然這些粗重的活,阿公沒有辦法,但是,他跟隊長阿公說;請隊長阿公坐在樹下,幫我們看頭看尾就好,有時候幫忙我們泡泡茶這樣,隊長阿公也笑笑著、如實的坐在樹下,靜靜的看著在現場的幾個社區夥伴。所以,在社區裡面,我們不斷的看見故事,看見感動,一個小小的過程,卻能有許多的故事與情感正在這片土地產生,著實讓我們這些後生晚輩,感到無比的榮幸,要走的時候,老師傅起身跟我們說,下次有空再來喝喝他泡的茶唷!但是只有假日唷….呵呵
一個社區的操作,對照現今政府某些政策極其的要求社區應該怎樣怎樣的做,但何不無時無刻的來到現場,與他們聊聊,共同討論,而非是指導式的指示該如何去做?又或者需要很大的資源、空間改造才能看見很大的價值嗎?我想這是否定的。
今天在斗六市的保庄社區,雖然大家所施作的僅僅是一個社區花鼓陣的看板展示,但是卻有著極其大的故事在這裡發聲著,也讓我們可以學到如何去尊重社區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夥伴的價值所在,不再於年齡,而是在於那一份對於在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