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一審宣判無罪,再度引爆民眾對油安事件重視,食品大廠義美也加入食用油戰局,採購本土花生製油,進軍食用油市場。農糧署表示,近年花生的確受食用油事件而價格看好,不過今年應可達「供需平衡」;而未來產量若增加,必須仰賴食品加工業者的需求和使用,才能穩定花生價格。
花生價格看好 大廠紛紛進軍花生油市場
近年食用油風波不斷,帶動國內對花生油、花生的生產需求。農糧署雜糧特做科長蘇照登表示,近3年來花生種植面積增加200公頃,今年已達2萬多公頃;然而受蘇迪勒和杜鵑颱風影響,產量減少5千公噸、約1成,但仍可供給5萬公噸的帶殼花生。
蘇照登說,目前進入花生採收期,已有近半數的花生農完成採收作業,產地價約一台斤40到45元不等,比往年價格來得好。
「這和食用油的事件有點關係,」蘇照登說,像福壽、泰山等知名食品廠也有在收購花生製油;而義美公司也看好國產花生油的商機,於近日進軍花生油市場。

義美:保證只做純花生油,不做調和油
採購部副理白佩玉表示,其實義美有固定往來的2、3家供應商提供花生原料,「這些業者和我們合作很久,有信任關係。」不過為了確保品質,供應商還是要檢附黃麴毒素、重金屬和農藥的檢驗報告,而義美也會進行逐批檢驗。
至於採購價格,白佩玉說「還是要看產量決定。」由於目前花生油屬新上市的產品,若市場需求量大,會再增加採購的數量。
陳伯璋說,義美收購花生原料、去殼後,經焙炒、再以攝氏80度C左右的溫度,以機械壓榨取得油脂,稱為「冷壓榨油法」。但壓榨時間必須長達6到8小時,而取油率僅2到3成;相當於100公斤的花生原料,僅可榨出約24斤的油脂,產量稀少。
「不過榨好的粕餅其實還能再用化學的方式將油取出,但我們不會這樣做,也不會為了產量做花生油、大豆油混合的『調和油』。」
陳伯璋說,榨油後的粕餅相當營養,能做成一般畜牧飼料外,其實也會再粉碎、開發成餅乾食品,將花生原料充分利用。
蘇照登表示,國內對花生的需求還是集中在「花生油」,花生醬則相對持平;目前估計國內對花生的需求量約5萬公噸,而今年產量差不多能「供需平衡」。未來若要增加花生產量,仍須看市場對本土花生油的需求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