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陽明山國家公園宣布禁止餵食流浪狗、減少族群數量的政策後,壽山國家公園籌備處也決議移除園區內的流浪犬隻;然而此舉再次引發地方動保人士的不滿,抗議園方對移除後、高死亡率的收容環境不聞不問。
不過專家表示,流浪犬能不能住在國家公園,還是要回歸國家公園成立、用來保護野生動物的初衷進行討論;同時也要提高飼主養育責任、加強稽查非法繁殖場、管控合法繁殖場的數量,避免移除舊族群後又有一批新的流浪犬移入。
國家公園充斥流浪狗,山羌、白鼻心淪為爪下亡魂
國家公園裡面的流浪狗要不要移除?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直言,「還是要回歸到國家公園成立的目的和本質,來討論這件事情。」
《國家公園法》第1條開宗明義指出,國家公園是為了保護特定自然風景、野生物和史蹟而劃設、管理,但如今園區內的流浪動物,尤其犬隻已對野生動物造成不少攻擊事件,「流浪動物該不該在國家公園裡?」已成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壽山國家公園籌備處秘書許書國說,壽山園區包括半屏山、旗後山、壽山、龜山等地,但根據巡山員、監視器畫面和學者調查,壽山區已有260隻流浪犬,而整個園區估計約有400到500隻左右,數量已非5名巡山員可以處理。
同時,一些結紮過的犬隻也會攻擊園內山羌,「光相機拍到的就有9件。」另外也有山友回報,白鼻心、台灣獼猴也有遭犬隻襲擊的事件。
許書國說,流浪狗仍會依照本能以群隊的方式去襲擊野生動物,「不一定因為飢餓才有攻擊行為。」因此園方基於維護自然生態的立場,希望將園區內的流浪犬隻移除到動物收容所。
動保團體:要求健康安置,園方:無人願意做
面對園方的舉措,社團法人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理事長王小華直言:「我們從來沒有反對移除流浪狗,但是要讓牠們活得下去。」
「我一週去壽山收容所超過兩次,那裡情況我最清楚。」王小華說,園方只管移除、不管犬隻後續生活,裡面毫無醫療照顧可言,任流浪狗生病、死亡。
根據農委會統計資料,10月各縣市收容所死亡率以嘉義縣最高、達38.6%,其次則是新竹市、南投縣;高雄市居第4名,死亡率達22.3%。
對此許書國表示,收容所的確死亡率偏高,但沒有業者願意「投標」讓園方很頭痛。
因園方近幾年招標時,都要求捕狗業者須同時提出安置計畫,但今年招標兩次均流標,進一步了解才曉得「私人收養中心都已經滿了,才無人投標。」
而上(11)個月召開的專家會議,又達成壽山不適合做TNVR(捕捉、結紮、疫苗、置回)、要移除的共識,「現在只能爭取經費看能否吸引私人收養所協助。」
嚴禁棄養、落實晶片管理,避免國家公園充斥流浪狗
不過流浪動物的問題,還是來自於人類的擅自棄養,必須從源頭解決才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表示,現行飼主責任寬鬆,加上晶片管理並沒有落實;另外繁殖場的數量也應得到合理控制,更要稽查非法的繁殖場。
「其實政府不應利用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團體對立,而是要提出嚴謹的科學調查來進行討論,」社團法人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資深研究員賴思臻說,像園區內流浪狗數量有多少?流浪犬野化的程度如何?是族群對人、野生動物有威脅性,還是特定犬隻?這些都淪為各自的意見表述,缺乏嚴謹調查資料。
裴家騏進一步說,從野生動物的角度來說,流浪狗儼然是「外來種」,依照國家公園的成立宗旨,必須要排除不利於野生動物保育的因素。
「而且有些犬隻會有野化的情形,會躲避人類、在森林中獵食,很難透過人為餵食誘捕。」
只是即便完全移除園內的犬隻,像陽明山、台江、壽山等地因距離都會區較近,遺失、棄養的犬隻很容易進入國家公園的範圍中;因此避免犬隻走失、棄養,仍是解決流浪動物存在於國家公園的重點。
是「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 還是 「壽山國家公園」籌備處呢?好像是不太一樣的東西
狗只會獵殺生病、老化、跑不動的獵物。這是物競天擇,國家公園的動物數量已過多,難免有病老的動物,尤其冬天到了,衰老、失能失智的老化動物才容易被狗獵殺。狗不易獵殺懷孕的動物、或強壯跑得快,能自保的動物。國家公園的公務員,和一般從事保育動物的人,都應該建立物種平權的教育。比起嘴咬嘴的動物。最終拿槍的人類,才是不公平的競爭者。
你當狗不會有返祖效應啊
狗就是馴化的狼欸
不要再說什麼物競天擇了,莫名其妙,愛狗也要會動腦好嗎?!
狗因為無聊所以會群聚打獵作為玩耍,已在各地造成傷害,例如淡水河邊的貓,一年被咬死幾十隻。台北市植物園有志工照顧的園貓,也是被外來的流浪狗成群結隊咬死。各地也不時有小孩跟其他動物被咬傷。
狗不適合流浪,如果沒有辦法找到人認養這麼多的狗,又不准他們進收容所,
難道是想要其它倒楣的物種遭遇大浩劫嗎?
保育類的動物是因為快要滅絕了所以需要保育。
在鬼扯什麼物競天擇之前,請先看看輕重緩急。
流浪貓其實也會抓一些的鳥類 應該也要移除
人也是物競天擇來的不是…..倒楣的物種之所以遭遇大浩劫真的單只是因為狗嗎…?
狗本又崩潰了顆顆,只會講對狗有利的言論,別的物種出事就找一些爛藉口來塘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