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要健康 找健康種薯

炸薯條、薯泥沙拉……想要吃這些營養又美味的馬鈴薯加工品,前提是農民要有健康的種薯可以栽種,馬鈴薯因為是溫帶作物,拿到台灣種會產生許多病蟲害,像會讓結果率大幅降低的病毒病、染病時整個植株焦枯的晚疫病,這些病害都很容易讓讓農民、種苗業者血本無歸。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7年前開始建立「健康種薯驗證制度」,透過組成專家團隊到田間輔導,從種薯就開始把關,經認證的健康種薯生產的食用薯,不但染病率低,每公頃產量還可超過40公噸,相較一般種薯每公頃收穫量約25公噸,健康種薯栽培出來的產量足足多了快2倍。

種苗場今年推行的健康種薯產品標示。
種苗場今年推行的健康種薯產品標示(攝影/郭琇真)

民間種薯良莠不齊 種苗場建立驗證制度

台灣馬鈴薯的年產量約有5到6萬噸,主要生產在雲林縣、台中市和嘉義縣等地,其每年所需的種薯量約需2200噸,過去因為苦無一套完整驗證制度,民間種薯的流通良莠不齊,像佔國產馬鈴薯大宗品種的「克尼伯」,只要濕度一拉高就很容易染上晚疫病,導致一季收成全軍覆沒。

農委會防檢局在98年制定「馬鈴薯種薯病害驗證作業須知」後,當年種苗改良繁殖場便開始發展健康種薯的驗證制度,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技術課助理研究員王志正說,「第一年我們先把無病毒母株進行組織培養,隔年種出第一代『基本種』,確保品質後,隔年再種出第二代『原原種』,以此類推,至今總共栽培到第五代健康種薯,每公斤價格需33元,只比一般種薯再多3到4元。」

左邊為第一代基本種,研究員拿此基本種,分切每個發芽的區塊不斷往下栽種,可栽培出左邊的食用薯。

左邊為第一代基本種,研究員拿此基本種,分切每個發芽的區塊不斷往下栽種,可栽培出左邊的食用薯。
攝影/郭琇真

初期推廣免驗證費 健康種薯有身分證確保品質

種苗場建立的一套種薯驗證系統,要求第一代基本種、第二代原原種以及第三代原種薯必須栽培於溫網室中,而且還需和水田進行輪作或對土壤消毒,栽種期間還需隨時勘田拔除罹病株,以確保生產的種薯是健康的。

王至正舉例,像會導致馬鈴薯罹患病毒病,最常出現的病徵就是葉子青黃不接或捲曲,這部分不見得有經驗的種苗業者都能第一時間察覺,等到種薯栽培了一兩個月後才發現結果率大幅降低,若業者能來參加種苗場的健康種薯驗證,種苗場栽培期間就會派專業團隊到田間輔導,甚至用儀器協助檢測,及時拔除可能的病株。

王至正表示,經種苗場驗證通過的健康種薯第一代和第二代都不得檢出病毒病,第三代發病率需在3%以下,第四代則需在5%以下,因為有了把關,農民購買健康種薯栽種時,田間罹病風險會降低,栽種出來的薯塊還會比較大,每公頃產量大多都有40公噸。

種苗場今年還申請了健康薯種的產品標誌,未來經過驗證的種苗業者,其出產的每一箱健康種薯外包裝都會貼上驗證貼紙,上頭會記載品種、等級、生產單位等資訊,此外還有QRcode可供查詢。王至正說,由於目前健康種薯制度還在推廣期,業者向種苗場提出申請都不需驗證費,歡迎業者多加利用。

種苗場繁殖技術課助理研究員王志正
種苗場繁殖技術課助理研究員王志正(攝影/郭琇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