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正是蜂農開始忙碌、採蜜的季節。但隨著近年蜜蜂因農藥折損、產量不足,加上層出不窮的「假蜜摻真蜜」事件,不禁讓嗜蜜人士打算在都市自己養蜂、自產蜂蜜。
一群由國內蜜蜂神經行為學專家、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恩誠的子弟兵組成的「城市養蜂是bee要的」團隊,雖同樣推廣城市養蜂,但他們強調投入前應先綠美化環境、穩定蜜源,否則蜜蜂也活不久;而穩定蜜源也能裨益生態系中重要的「獨居蜂」,對授粉更有幫助。
在可以看見101的台北市大安區,一座小小花圃便能養蜂。(圖/潘子祁攝)
人們怕蜜蜂,但蜜蜂更怕人
城市養蜂概念並非新事,去(2015)年台北市信義區的W Hotel就曾和心路福利基金會、宜蘭大學合作,在32樓處飼養5巢、共計25萬隻的蜜蜂製蜜,一年下來百花蜜量3公升,全用作蛋糕製作和調酒;而今年3月初,台中亦有半導體工程師和蜂農二代合作,以食安為號召希望推廣城市養蜂。
不過想要在城市養好蜜蜂並不容易,首先得突破民眾對蜂螫的恐懼。正在台灣大學昆蟲系攻讀博士班的王庭碩說,一般蜂農常用的為原生種的中國蜂和後來引進的義大利蜂(又稱西方蜂),而牠們常忙於採蜜,不會無緣無故主動攻擊人類,只有當人站在巢口、造成蜜蜂壓迫感後,才有可能反守為攻。
儘管蜜蜂有尾針當武器,但其一生卻只能用一次。王庭碩解釋,由於蜂針有倒鉤,當牠準備飛離人體時,會因勾於人體皮膚上而將內部器官拖出體外,便會直接死亡,因此螫叮對蜜蜂而言必須付出生命代價,非必要不會採取。
都市花卉綠化,穩定蜜源外更「蜂」富生態
既然城市養蜂並不危險,是否代表能立馬展開養蜂大計?王庭碩說,「雖然我們在推廣城市養蜂,還是得說,並不建議在完全沒有足夠的知識背景下草率養蜂。」
原來他和碩士班學弟張又文、扶尚睿合創「城市養蜂是bee要的」粉絲團,以推廣城市養蜂為業。但王庭碩強調養蜂具有專業門檻,除要了解冬季氣溫低、花卉少,要餵養蜜蜂糖水以渡冬的技術外,春季時蜜蜂亦有可能因族群數量過大、出現新蜂后而有「分蜂」行為,此時若未妥善管理,可能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
因此真想以城市養蜂為業必須審慎評估,不過若只是為豐富都市中的生態環境,他建議可以從廣植花卉開始。直接來到位於大安區的實驗花園,4巢蜂箱前布滿著鬼針草、九層塔、薰衣草等花卉,無論東方蜂、西方蜂都正忙進忙出在採蜜,一旁也有紋白蝶參與,一小片綠園生機蓬勃,讓人難以想見自己正身處於水泥叢林中。
王庭碩說,若家戶各自貢獻2、3盆簡易照顧的蜜源植物,對蜜蜂而言環境會更加友善,也能吸引昆蟲天敵、豐富生態,而這是城市養蜂是bee要的團隊推廣城市養蜂的初衷。
Bee Hotel照顧都市獨居蜂,還能就近觀察
其實廣植花卉、穩定蜜源還能庇蔭另一群民眾較不熟悉的獨居蜂(solitary bees)。獨居蜂大多是沒有社會分工的蜂種,在學術上的研究亦不多,但根據1951年的研究估算,全球應有2500種獨居蜂,佔3200多種蜂類的絕大多數。
因此穩定蜜源、豐富生態,既能吸引獨居蜂前來採蜜,也能就近觀察、了解台灣都市中究竟有哪些獨居蜂存在。王庭碩說,團隊曾在花園中觀察到切葉蜂、蘆蜂在採九層塔的花蜜。由於九層塔花蕊較小,無論東方蜂、西方蜂都較不熱衷,因此獨居蜂的採蜜行為對這類花卉授粉便相當重要。
一些獨居蜂其實也會掠食鱗翅目幼蟲,像在日本便有農友設置友善的Bee Hotel供獨居蜂棲息,兼顧蘋果園授粉和害蟲防治,是相當一舉兩得的生物資材。
Bee Hotel通常是以木質打造的箱籠,獨居蜂若認為環境理想,會在其上鑽洞、棲居,只將「腹部」裸露在外,看起來相當小巧可愛;而Bee Hotel亦在英國流行,對倫敦人而言,照顧獨居蜂亦是城市養蜂的一種方式。
王庭碩說,目前團隊也有嘗試以公園、環境中隨處可拾的木材試做Bee Hotel產品,「我想結合盆栽的概念,既能達到綠美化也能對獨居蜂更友善。」
都市養蜂產業日漸蓬勃,但目前尚無研究指出都市廢氣是否會對蜂蜜品質造成影響,加上飼養規模、產量、成本都須納入計算,團隊將嘗試與研究單位針對城市蜂蜜品質、產量進行研究、合作規劃,評估是否有產業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