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紅龍果爆量 沒崩盤靠颱風  下一站外銷?

彰化二林曾是台灣最大的釀酒葡萄產地,但現在棚架上攀附的卻不再是葡萄枝藤,而是粗厚的紅龍果葉片,五年來,台灣紅龍果一口氣增產一千公頃,農糧署去年7月曾預估,2015年產量再度增加18%,呼籲農民轉種其他作物。這三、四年,質疑紅龍果崩盤的聲浪沒停過,但去年均價還是達到每公斤50元,和前年差不多,諷刺的是,拯救紅龍果產業的幕後推手,竟是兩個颱風。

颱風吹壞其他水果 紅龍果補市場空缺

每年7~9月,是紅龍果大出季節,根據農產品交易行情站資料,去年紅龍果(紅肉)大爆量,7月交易量2088公噸,將近2014年的2倍,每公斤均價下跌4成,剩30.4元,種植成本至少就要21元。

正當許多人以為大崩盤的預言,即將實現,火龍果八月價格卻大幅回升至47.5元,台北一、二市都飆破50元,硬生生打臉看衰的人,關鍵就在於8月8日來了個蘇迪勒颱風。同樣的場景在9月上演,9月28日杜鵑颱風來襲,進入季末的紅龍果本就不便宜,颱風更進一步推高價格,10月每公斤均價將近60元,市場甚至出現一顆100元的天價。

紅龍果價格好,並不全然因颱風侵襲減產,事實上,和同期相比,紅龍果即使有災損,交易量仍將近去年2倍,沒崩盤的關鍵因素是,其他水果幾乎被颱風打光光。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陳盟松解釋,相較於其他水果,紅龍果受災損的復原速度很快,大約只需一個月,就能重新開花結果,補上颱風後的水果荒。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翁震炘則表示,每年9月本就沒什麼水果,大概只有文旦、柿子和梨子,但去年蘇迪勒重創不少文旦,紅龍果正好接上空窗期。

農友:種植面積真的很多 全台超過3000公頃

這些說法也獲得農民證實,位在二林的彰化原斗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許惠萍說,去年颱風大概打落三批紅龍果,但第四、五批就沒事了,相較之下,芒果、葡萄、龍眼、荔枝當時都減產,又遇到農曆七月半大拜拜,紅龍果顏色討喜適合上供桌,「價格好,所以大家就還是繼續種了。」

他坦言,前幾年也擔心會崩盤,勸阻農民別再種,但因近年價格還算不錯,也沒辦法說什麼,但因種植面積真的很多,仍不鼓勵農民投入。

農委會統計,去年台灣紅龍果面積大約1812公頃,均價是每公斤53.5元,前年約1675公頃,均價54.3元,許多農民觀察一陣子後,發現紅龍果仍然沒有崩盤,紛紛投入種植,農委會預估,今年面積將突破2000公頃。

台中外埔區紅龍果產銷班第一班班長洪景源更直說,實際數字遠遠超過,由於紅龍果好種好銷,許多近年投入的農民,沒參加產銷班,不在農委會調查範圍,實際種植量,大約要再加上1000公頃。也就是說,現在全台紅龍果面積,可能已經超過3000公頃了。

2016天氣不佳 紅龍果繼續稱霸

去年紅龍果躲過了崩盤命運,今年老天爺仍待它不薄。翁震炘表示,3月是芒果、龍眼、荔枝、文旦等等果樹開花授粉季節,卻逢連續大雨,收成恐受影響,紅龍果可能又接上空窗期了,加上許多農民夜間用光照,提前或延後紅龍果產季,應可維持不錯價格。

更有農政官員私下坦承,「還好有火龍果!」否則今年夏季缺果、價格高,又要被民眾罵了。

只是到底台灣的紅龍果需求量是多少,農委會並無精確數字,這樣靠天吃飯的危險平衡,何時會崩解,沒人說得準,發展外銷是農政單位接下來的策略,但眼前仍有許多問題亟待克服。

台灣紅龍果的下一步,外銷?

紅龍果五年面積增加1000公頃,這兩年因極端氣候,價格不跌反漲,但許多未雨綢繆的農民,早就分別從外銷和內需,開拓新的出路。

根據海關資料,台灣紅龍果從2010年開始有外銷紀錄,約176公斤,去年已經接近1萬5千公斤了,中國佔了九成,平均單價每公斤81元,以紅肉居多;單價最高者是日本,每公斤高達227元,皆為白肉,但出口量不多,最近兩年僅有1000公斤左右,2013年甚至掛零。

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越南,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陳盟松,曾到越南和日本考察紅龍果,發現越南紅龍果的枝葉繁茂,而且氣候濕熱,容易罹患莖潰瘍病,非常倚賴化學藥劑,台灣農民懂得修剪枝條,甚至可做到完全不用藥,是外銷最大優勢。

只是這樣的優勢在白肉紅龍果並不明顯,日本商家曾對陳盟松表示,台灣紅龍果檢疫蒸熟後,鱗片萎縮黃化,賣相不佳,且價格高於越南,沒有競爭優勢。陳盟松比較日本貨架上的越南白肉紅龍果,發現若未貯藏過久,品質、口感都和台灣相當接近,「但越南紅龍果在日本末端售價是一顆120台幣,和台灣貿易商成本差不多。」

福岡AEON-MALL
越南紅龍果標價只有400日圓,是台灣貿易商的成本價(照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陳盟松)

紅龍果可說是「越南的Zespri奇異果」,和紐西蘭政府一樣,越南傾國家之力,推廣紅龍果外銷,栽培面積達3.6萬公頃,8成出口到世界40多國,最大消費國也是中國,不過和台灣相反,越南有86%是白肉種。

陳盟松直言,台灣的白肉紅龍果很難拚得過越南,因為白肉種的口感、品質差異非常微小,生產成本卻很懸殊,相較之下,雖然越南紅肉種栽培面積遙遙領先,但台灣品質硬是比他們高一個檔次,吃起來甜又多汁,甚至比沖繩紅肉紅龍果還要好。

日本近年掀起一波紅肉紅龍果炫風,在東京高級禮品店,沖繩火龍果一顆可賣到千元台幣,目前日本尚未開放其他國家進口紅肉種,但台灣已經積極叩關,上月初東京食品展時,高雄市長陳菊還特別向日本議員喊話開放進口。

翁屋沖繩物產館
翁屋沖繩物產館內的紅龍果(照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陳盟松)

好品質需有好的運輸系統支持

除了栽培技術好,台灣到日本的距離比越南短,到中國也可當晚出船,隔天早上到貨,因此可在8、9分熟才採收運送,越南外銷果則是6、7分熟,甜度較低、酸度高。

然而,田間管理只是外銷最基本的一環,末端的運輸、包裝、規格化管理,才是見真章之時,有業者直言,台灣在採收後處理輸越南一大截。

舉例來說,許多進口國要求生產國有「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 GAP)」認證,確保食品的衛生安全,因此越南這幾年邀請澳洲專家輔導,透過國家南方園藝研究院,修改越南良好農業規範(Viet GAP),接軌Global GAP,2014年,已有25%紅龍果果園取得Global GAP認證,台灣「TGAP」卻遲遲走不出國際。

「Global GAP很注重採收後處理,台灣的優勢是九分熟採收,但若沒有好的運輸系統做後盾,只會爛得更快。」這位業者直言,未來最大的貿易壁壘不是關稅、檢疫,而是「認證壁壘」,台灣若不加緊和國際接軌,即使紅肉紅龍果出口到日本,隨著越南栽培技術提升,台灣遲早被甩在後頭。

越南Global GAP驗證果園
越南果園有通過Global GAP,但修剪枝條的技術尚不成熟,容易罹病(照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陳盟松)

內銷價好,農民不願出貨

農糧署這兩年開始鼓勵鄰近的紅龍果農,成立「集團產區」,目前在彰化二林、花蓮玉里已有40戶、29.1公頃。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翁震炘說,集團產區即是導入Global GAP的精神,農民必須統一用藥、管理、追蹤追溯,農委會則補助興建蓋集貨場、把關藥物殘留,輔導申請Glaobal GAP,讓貿易商或國內通路,可以優先採用集團產區的水果。

不過,種種亟待強化的外銷環節,似乎都因近年的好價被遺忘了。有產銷班固定出口到新加坡,但不同於大型貿易商,先簽訂數量和價格,他們合作的貿易商,只有講定數量,出貨前一週,才參考市場價格收購。

內部人員表示,去年外銷價一公斤約90元,其實和內銷差不多,有時拍賣價高,農民更不願意出貨給貿易商了;他坦言,貿易商會抱怨出貨量不夠,但實在很難強制約束農民。

不願具名的業者透露,這兩年有些紅龍果農民每公頃收入百萬,扣掉成本,淨賺50萬元以上不是問題,但奠基在氣候變遷下的榮景,只是延緩問題爆發的時間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