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觀光 犧牲農地沒關係?熱氣球落點惹議

色彩繽紛的熱氣球被台東視為觀光亮點,不過當這顆數百公斤的龐然大物降落在農地時,對農友來說可就不是一件樂事。

位於台東從事自然農法的林義隆,近日在臉書貼文表示,熱氣球降落於農地已造成不小困擾,卻鮮少聽到業者主動賠償的案例。對此鄉公所、縣議員等人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批評林義隆的發言不具代表性,而縣府、公所、業者(天際航空)均表示台東觀光需要熱氣球。

劉姓業者表示,目前均已要求駕駛員避開不願提供降落的農地,盡可能避免爭議,這次是因為駕駛員認為這塊採行自然農法「雜草叢生」的土地為「森林草地」,才意外闖入農園、造成農損。未來業者是否願意以公聽會方式,集結能提供降落的農地再飛行?他則說「縣府做比較適合。」

13495115_1024661244282123_3290294301412026963_n
降落在農園裡的熱氣球(照片提供/林義隆)

熱氣球落農地,卡車來載壓壞作物

在台東從事自然農法的林義隆,日前在臉書貼文表示,熱氣球恣意降落在農園中,已對台東農友造成不小困擾。4年前他的鳳梨田曾因此受損,近年熱氣球雖「幸運」在他採收後才降落,躲過熱氣球浩劫,但對熱氣球的「擅闖」仍相當困擾。

舉例來說,剛採收完一期稻作的農地,從上空看是空地一片、適合降落,然而農友可能是剛翻完土、準備下一期耕作,卻遭熱氣球夯實;而且熱氣球重達2、300公斤,業者必須開卡車到農田將熱氣球載走,形同再度輾壓。而若田間仍有作物,向秧苗、鳳梨、果樹,人為農損更是在所難免。

對此經營熱氣球的天際航空劉姓業者表示,實務上都有要求駕駛員應盡量避開農地,但並非每次都能順利如願。他解釋,熱氣球藉由空氣加熱飄升,因此必須有風才能左右前進,故而當燃料用盡、降落時無風,便難以操控降落點,原先想降落在馬路上,卻意外闖入農地。

「當然我們第一時間一定是向地主、農友致歉。」劉姓業者說,若地主不在現場,也會插小旗子、留下聯繫方式。而以往的確也發生農友氣急敗壞的情形,但最後在工作同仁、地勤重新插秧苗的情況下,達成賠償協議。

然而業者雖說內部有相關規定,但是在林義隆貼文後才將標準作業流程公告上網,讓林相當不解,而且也未聽聞有實際賠償的案例。林義隆說,天際航空應將賠償金計算方式,以及沒有損害、但仍有降落的「使用費」公告出來,讓所有農民能共同瞭解,才是真正負責的方式。

農友自然農園,是熱氣球眼中的無人草地

姑且不論業者是否如實依內部規範盡量避開農地,但實務上業者對農業型態的不了解,恐怕才是爭議重點。

原來林義隆採行的自然農法,講求最少的人為干預,外表看起來是「雜草叢生、綠蔭豐富」;再加上為避免鄰田噴灑農藥、汙染果園,通常厝邊隔壁也是採用友善農法的農友,故而從空中鳥瞰時會是一片片綠油油的景致,讓駕駛員認為是「無人森林地」而降落。

劉姓業者說,「我們一開始也不知道,後來才知道原來農園、是種有機。」業者如此說明,也以「雜草叢生」看待農園,不僅不了解有機與自然農法的差異,更突顯在一般人眼裡,自然農法形同是沒管理、沒鋤草、在種森林的農法。

如今有類似案例後,劉姓業者說:「只要有表達不滿、不歡迎的農友,我們都會登記,並要求駕駛人避開,甚至不從該地上方飛過避免爭議」。

蒐集願意供降的農地?業者要縣府做,縣府未答覆

儘管業者屢屢表達造成農損的歉意,但仍未能解決先損害、再賠償的「先斬後奏」心態,是否能以公聽會形式,將有意願出租、供業者降落的土地集結,盡可能降低對農業的影響?

劉姓業者說,「應該要政府做比較合適,民間企業不適合。」而他表示,現行法規只有要求起飛點須經地主、民航局同意,但降落地點則無規範。

台東縣政府觀光旅遊處對公聽會並無表達意見,但表明天際航空已標示不得降落的農地,故而未來只有緊急危難情況才會有爭議,而爭議部分則由天際航空賠償。

負責管理熱氣球(航空器)的民航局則說,《民用航空法》已清楚載明,若發生損害糾紛時,應由駕駛人出面和受害人協調;若駕駛人遲遲不願出面,便須找所有人處理,和一般車禍事件雷同。以本案來說,農友若對天際航空處理不滿意,最終可要求台東縣政府出面解決。

然而業者雖說內部有相關規定,但是在林義隆貼文後才將標準作業流程公告上網,讓林相當不解,而且也未聽聞有實際賠償的案例。林義隆說,當前天際航空應將賠償金計算方式,以及沒有損害、但仍有降落的「使用費」公告出來,讓所有農民能共同瞭解。

業者、縣府均認觀光非熱氣球不可

只是對於饒富原住民風情,又物產豐饒的台東縣,是否必須依存熱氣球才能發展觀光?又或熱氣球是否能和農業有良性互動?

劉姓業者則說,台灣以台東最適合發展熱氣球產業。他解釋,西岸地狹人稠、高壓電塔多,危險性高,也有航空限制,而墾丁則因落山風而不易操控,台南走馬瀨農場也僅能以繫繩的提供體驗;台東相對空曠,對於觀光亦有正面助益,「若地主都不同意降落,熱氣球產業絕對做不起來。」

在臉書貼文後,隨即遭鄉公所開記者會「抗議」的農友林義隆感嘆,「觀光政策不是我們農民能決定的事情」,縣府則說,農業與原住民文化是觀光產業的一環,也是縣內重要的觀光資源,會盡可能融入觀光範疇,發展有別於其他縣市的特色,至於如何融入,目前尚無更具體說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