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減農地換工廠 保存農地表面作帳?台中區域計畫挨批

關乎台中市未來十年發展的台中市區域計畫,在公民爭取下,原本都在台北審議的內政部區委會專案小組第五次會議,8月18日移至台中召開,主題是「農業發展」。

「乾淨農地生好米,留給子孫好空氣!」會前台中市十幾個公民團體與市民、農友齊聚台中州廳前舉辦記者會,嚴正質疑目前的區域計畫草案內容,不見農業發展政策,反而要大幅轉用農地,作為產業發展和擴大都市計畫之用,無視糧食安全與環境污染。台中的農地上違章工廠氾濫,也是今日討論焦點。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王晴指出,「農地有調節氣候和提供糧食功能,在城市中不可或缺。縮減農地換工廠,與林市長『地產地銷』的口號根本背道而馳。」而且台中市環境負荷已超載,空氣污染嚴重,若再減少具有調節功能的農地、增加工業污染,將對市民健康造成巨大衝擊。

台中農民林世豐也表示,他覺得這幾年政府都在玩兩手策略,一方面要青年回農,另一方面又把農地拿去變更蓋工廠或蓋房子,農業如何發展?每到秋冬,空污的粉塵就會飄到他位於摩天嶺的果園,造成作物病害。

大肚山學會吳金樹當場拿出大肚山上農園照片,紅土上可栽種花生、地瓜,「完全不用灌溉,還可以生產糧食,而且產值高於水稻,」堅決反對要把這樣的優良農地劃為產業園區。

大肚山吳金樹拿出山上農園照片
大肚山吳金樹拿出山上農園照片(攝影/蔡佳珊)

區委會委員:市府以「作帳」心態應付農地總量

台中市法定農地目前有52,486.97公頃,其中由農委會提供的應維護農地面積為46,300公頃(表1、2)。本次區域計畫內容報告呈現,台中市為因應未來發展,需再轉用1,711.9公頃的應維護農地(表3)。而經清查後,新增山坡地保育區和森林區等農牧與水利用地2,224.16公頃(表4),故最終將保留46,811.04公頃,符合應維護農地總量的規定。

也就是說,台中市預計將1711.9公頃的應維護農地轉作開發之用,同時,再將新盤點出來位於山坡地的2,224.16公頃算入農地,加加減減,達成農委會要求的應維護面積。

對此,區委會委員戴秀雄嚴詞批評,這根本是「作帳」,作法和區域計畫和國土計畫的指導方針互相違背。「應該是保育地敏感區和農地扣完之後,才有談產業發展和都市用地的餘地。」

14030967_1369335063079987_85776713_n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台中城市發展田調團吳其融表示,根據農委會民國100年調查,台中市的農地有23%未做農用,面積約1萬公頃。扣除這部分,真正農用的農地可能只剩4萬公頃,已低於應維護總量。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的家長們帶著小孩,也出席這場審議會。領隊呂淑慧強調,「應維護農地4.63萬公頃只是最低標,」現在動輒天災嚴重,應維護的農地總量應該遠高於這個數字。她也質疑市府是否清查過農地使用的真實情形,這些基礎資料,在目前區域計畫裡都付之闕如。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更質疑最新清點增加的2,224.16公頃,既然是山坡地保育區、森林區,是否真能農用?「你都在叫山上種水果的人不能種了,還用這個來騙人!」

14088960_1369335209746639_57233747_n (2)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違章工廠,像台中的一口老痰

台中違章工廠散落農地間,造成污染隱憂。區域計畫中推估,台中農地上未登記工廠約18,000餘間,未來要將此「地下經濟」納入管制,故另需劃設產業用地使之進駐。

對此台灣農村陣線許文烽表示,市政府應該先對違章工廠和既有工業區的實際使用狀況,進行詳細盤點。據他所知,很多工業區土地都淪為炒作,價格過高,形成中小企業進駐的門檻,「不能說工業區都登記額滿,就不斷要再劃設。」

家住烏日、從小看著違章工廠長大的吳其融說,「如果市政府沒有好好去搞清楚上面到底是哪些產業,要怎麼處理?目前太平產業園區已經通過了,有多少違章工廠進去?」他要求市政府給出數字,否則違章工廠只是市府拿來說嘴,用作開發的藉口。

此次區域計畫修訂,預計將農地轉作工業區及擴大都市分布區

14030686_1369335206413306_746477984_n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地球公民協會潘正正質疑,被歸類為第3種農業用地的6千多公頃,不在應維護農地範圍內,難道就可以無條件被轉用?「並不是上面蓋了鐵皮工廠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被轉用。」吳其融也擔心,如果台中開此先例,其他南部農業縣會不會跟著效法?

王晴比喻,違章工廠就像一口老痰,卡住台中市的喉嚨,咳不出來也嚥不下去,但這個歷史共業的化痰藥,絕不該是解編農地,否則只會使痰越來越濃。

台中市政府回應,農地需遭大面積破壞才會考慮轉用;新增的山坡地保育區農地,也會再確認可做農用再補充。農委會代表也認同公民團體的意見,希望區域計畫在於農地轉非農地部分必須更謹慎,至於對農地的盤點,中央的尺度對地方而言可能不夠詳細,最好雙頭並行。

農陣許文烽
農陣許文烽(攝影/蔡佳珊)

農業優先!新時代發展思維應轉變

雖然本次會議主題是「農業發展」,但公民團體和農委會代表都認為,區域計畫中並未清楚交代具體的農業發展政策。中科污染搜查線龔文周直批,區域計畫內「對於工業區發展策略,講得那麼清楚,想盡辦法把未來十年要用的地都框起來。但是未來十年,農業要怎麼發展?空白!」

會議尾聲,區委會委員們秉持嚴格把關原則,針對計畫中預計要轉用的1711.9公頃農地,以及應維護農地總量是否僅4.63萬公頃,建議市政府必須再做審慎調查與評估。

委員蕭再安直言,時代在變,執政者的心態也要調整。農業是高附加價值的產業,肩負農糧安全神聖使命,「台中市政府的政策有沒有辦法勇敢說出來:農業優先?」

蕭再安也認為,4.63萬公頃,其實是非常嚴峻的數字,只包括最基本的主食,蔬果都不算在內。所以不能光只有這4.63萬公頃,還要再增加才對。

委員戴秀雄說,「如果今天台中真的有那麼多條件良好的農地,總量都超過額度,照理講你還是要保留這些農地,不能說超過的部分我都可以不要。」

委員賴宗裕認為,農業應視為自然資源加以保護,不是只看面積總量,還要看品質。「新訂擴大的使用量,空間上是否具有合理性?農地的釋出是否具有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對於違章工廠,他建議市政府應有積極作為,分期分區建立一個處理機制,並具體說明該如何減少違規、恢復農用。

這次區域計畫會議由於在台中召開,在地公民團體得以積極參與、充分表達訴求,但同時也要求政府應開放錄音錄影、主動直播,過程公開透明,讓更多無法到現場的市民也能了解這個對己身關係重大的計畫。

親子共學團
親子共學團也帶小孩參與抗議(攝影/蔡佳珊)

延伸閱讀:

經濟部公告 一般農業區內違章工廠可望就地合法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