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28年 高雄農改場證實 有機、輪作讓土壤更肥 產量不輸慣行農業

文/高雄農改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長期投入28年,擁有臺灣最久露地生產有機田。該場經長期觀察2種輪作系統下3種農耕法(化肥、折衷與有機)之土壤性質、病蟲害發生與作物生產情形,證實長期有機耕作可優化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性質,且經由輪作,適時、適地、適作及配合有機防治,可避免病蟲達到經濟危害水平,達成一定作物生產量的目標。

該試驗田並已成為轄區有機教學、研究、示範及觀摩之平台,歡迎各界參訪。

全台歷史最悠久有機農法露地實驗 有機能顧土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該場的旗南分場,擁有全臺歷史最悠久的有機農法露地耕作試驗田,媲美英國Rothamsted無化學耕作試驗站。自民國77年夏作設立迄今已逾28年,以2種輪作系統及3種農耕法組合為6種處理,進行長期試驗。

彙整的資料顯示,長期有機農法區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由2.3%,提升為4.3~5.4%,為一般臺灣農田所罕見,酸鹼度則由原先弱酸性(pH=6.5)轉為長期維持中性~弱鹼性(pH=7.0~7.5),土壤重要元素如有效性鉀、鎂及鈣等,有機農法區亦持續累積並且明顯高於慣行化肥區。

另外,先前的調查亦發現,在有機農法區之陽離子交換容量(增加57.2~90.6%)、總孔隙率(增加15.1~18.6%)及團粒安定度(增加19.8~21.8%)均顯著高於慣行農法區,而總體密度亦顯著下降(降低0.73~0.8%),意謂土壤透氣性及團粒構造變好,地力亦增進。另長期有機農法區也造就極豐富的土壤微生物菌相,較化肥區土壤增加2~4.8%香農多樣性指數(Shannon’s index),具高度生物多樣性指標意義。

%e5%9c%961-%e6%9c%89%e6%a9%9f%e7%8e%89%e7%b1%b3-1
長期農法試驗輪作區,擁有良好土壤理化及微生物特性,有機水稻生長良好,產量高。

搭配輪作抑制病蟲害 產量不輸化肥栽種

林場長進一步說明,經長期觀察兩種輪作系統之病蟲害發生與作物生產情形,證實經由輪作,適時、適地、適作及配合有機防治,可避免病蟲達到經濟危害水平,達成一定作物生產量的目標;且經由選擇不同期作之輪作作物,有機耕作開始2年後之水稻、毛豆、玉米等之產量將趨近或優於化肥區。

近年來的作物產量資料則顯示,水旱田輪作時,大量累積於土壤中的有機質及重要元素,除可供作物生長所需,有機區夏作水稻後作需肥中等的作物(如秋作萵苣等)產量已與化肥區相當。

惟需肥高的作物(如秋作甘藍)產量則顯著低於化肥區;而旱田輪作系統有機區夏作田菁後作之秋作甘藍生物產量介於2.4-2.5公斤,明顯優於化肥區。

高雄場之28年長期有機試驗成果顯示,有機耕作不但可生產安全的農產品,其對恢復土壤生態及優化地力之功能也穫得明證。該試驗田並已成為轄區有機教學、研究、示範及觀摩之平台,歡迎各界參訪。

%e5%9c%962-28%e5%b9%b4%e6%9c%89%e6%a9%9f%e7%94%98%e8%97%8d%e7%94%b0%e7%94%9f%e9%95%b7%e6%83%85%e5%bd%a2
長期有機農法試驗旱田輪作區,蔬菜生長良好(圖為27年秋裡作甘藍)
%e5%9c%96%e7%89%873
長期有機農法試驗旱田輪作區,玉米生長充滿活力(圖為28年春作甜玉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