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缺工嚴重,農委會輔導處計畫明年試辦「農村勞動力調度計劃」,以地方農會作為調度平台,有意願當農務雇工人員的人可向農會登記,農家若需人力,可向農會登記缺工地點、所需人數及需工期間,由農會派遣人力,薪資由農家與雇工人員協議,政府不介入。
除了農委會,勞動部今年也推出「農事服務團」,輔導失業人口投入農務工作,迄今已運作十個多月,上工後除農家給予薪水,政府另撥付每小時50元補助金,每月補助金上限為8800元。
不過,今年七月,彰化縣和美鎮傳出一名耕種水稻的農事服務團員因工作時腳皮磨破,而申請職災,造成地方農會困擾。風波結束後,彰化縣和美鎮農會現已結束農事服務團,也不打算投入農委會的缺工措施計劃,目前改在人力銀行網站招募農場實習生,但效果仍不彰。
親自指導雇工人員(彰化縣和美鎮農會提供)-780x491.jpg)
農委會:以地方農會做為農工調度平台
農委會輔導處計畫明年在竹、中、彰、投、雲、嘉等縣市試辦「農村勞動力調度計劃」,希望改善台灣農業缺工問題,輔導處副處長周若男解釋,目前規劃以地方農會作為調度平台,有意願當農務雇工人員的人可以向農會登記,由農會面試;農家或農場若需人力,則向農會登記缺工地點、所需人數及需工期間,由農會派遣人力支援。
至於薪水怎麼付,周若男表示,「農村勞動力調度計劃」按照目前規劃,將由農家支付農務雇工人員薪資,「要支付多少,全看農家怎麼跟農務雇工人員談。」農會則負擔農務雇工人員勞、健保。至於是否會提撥補助金,周若男則表示,還需要再討論,但不希望補助金擾動市場機制。
經尋訪,目前各項農務雇工人員工資各有一套計價方式,不同縣市、不同耕作規模也有不同計酬行情:蔬菜農務雇工人員普遍日薪行情約為1200元;至於水稻農務雇工人員行情價則分成很多項目,除草、補秧苗按日計算,日薪約1200元;也有工作項目按面積單位計酬,看農務雇工人員一天完成幾分地,就發多少工資,以稻田整地來說,每分地約1200~1300元;插秧每分地約650元;收割每分地約1100元。
新竹為北台灣第一個加入縣市
新竹縣明年將成為北台灣第一個加入「農村勞動力調度計劃」的縣市, 目前橫山地區、峨眉、新豐農會都有意願擔任雇工單位。
「現在最缺就是除草、噴藥、施肥工人。」新竹橫山地區農會表示,目前農家主要都以「換工」方式互相支援,農忙時,農民之間輪流排定人力到彼此的田裡工作,「但現在換工人力很不足,年紀也都大了,常看到五、六十歲的農民去幫七、八十歲的農民。」確實很需要年輕勞動力。
新竹新豐農會也表示,目前以水稻、網室蔬菜等農作最為缺工,「很需要挑菜、除草、採後包裝人力。」未來新豐農會將統整新豐、湖口一帶農家所需的人力,由農會統一派遣,「初步估算可能需要十五至二十名農務雇工人員。」
-780x546.jpg)
勞動部「農事服務團」農業經驗難短時間養成
除了目前農委會規劃的「農村勞動力調度計劃」之外,勞動部也早在今年年初推動的「農事服務團」,輔導失業人口投入農務工作,迄今已運作了十個多月。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台灣就業通表示,根據農事服務團計劃規定,僅有不具農保身份者才得以申請加入計劃,一旦成為農事服務團成員,正式上工後,工作每小時得領有50元補助金,每月補助金上限為8800元。
但今年七月,彰化縣和美鎮傳出一名耕種水稻的農事服務團員因工作時腳皮磨破,而申請職災,處理過程造成地方農會困擾。風波結束後,彰化縣和美鎮農會現已結束農事服務團,也不打算投入農委會的缺工措施計劃,目前在人力銀行網站招募農場實習生,但效果仍不彰。
「當時最大的問題在於許多農務雇工人員都沒有務農經驗!」彰化縣和美鎮農會推廣部農事指導員陳清志表示,有些農務雇工人員從來沒有做過農事,導致一上工,發現真正的農事與想像有落差,「常常做沒幾天就撐不下去了。」
彰化溪州農友葉佳憬也表示,雖然農務雇工人員在上工前會進行相關農事訓練,「但經驗還是不足。」農務雇工人員能做基本的套袋工作,但像分級包裝要按照熟度、大小分裝,就需要經驗,很難在短時間內培養。
葉佳憬更指出,常常整個工期都在教農務雇工人員怎麼做,好不容易教好了,但工期也結束了;再不然就是教了老半天,最後農務雇工人員說不做了,「人員不固定,真的很難做。」現在都要去搶做得好的農務雇工人員,但真的不好搶。
「最大的問題是,年輕人根本不想回來。」始終找不到「對的工」的農民林慶水也表示,過去也曾經媒合過幾個農務雇工人員,但要不就放鳥,要不就做沒幾天就不做。
林慶水建議,「最好還是找農業外勞!」農業外勞基本上在家鄉都有務農經驗,「雖然語言不通,但看動作學,他們學很快!」

農會面試把關 替農民先篩選人才
彰化縣福興鄉農會同時加入「農事服務團」、「農村勞動力調度計劃」兩項計劃,彰化縣福興鄉農會農事推廣組黃健銘進一步點出兩點問題:農作常是季節性缺工,導致農務雇工人員常因特定時節無工可做而退出計劃;相關農事雇工計劃雖然第一年有工資補助,但一年後,農家會維持工資或是減薪聘工則不得而知,若工資浮動,農務雇工人員有可能會隨之流動。
黃健銘表示,雖然福興鄉農務雇工人員主要投入酪農業,一整年都有工作,比較不會遇到在特定時節無工可做的情形,但其他以農作生產為主的雇工單位常會面臨這問題。
周若男對此也表示,務農真的很辛苦,也確實聽說過有些農務雇工人員撐不下去而打退堂鼓,未來「農村勞動力調度計劃」不會限制農務雇工人員身份,申請者也會由農會面試,盡量找適合、有農務經驗的人,看情況會不會好轉。
對此周若男表示,確實有些農務工作需要比較專業的技術人員,但目前規劃的農務雇工人員傾向訓練除草、套袋等基本農事工作,就算進入不同農作場域,只要稍加調整,也能上工;也會配合農會媒合平台調派人力,「讓農務雇工人員協助A農作除草後,能馬上再投入B作物套袋。」
「從媒合平台出發是對的方向!」倆佰甲創辦人楊文全表示,當地農會很了解在地農業情況,由農會作為調度平台,比較能找出符合農家需求的農務雇工人員;此外,讓工資回歸市場機制是個不錯的做法,「樂觀其成!」
針對農友反應「年輕雇工普遍都撐不久」一事,楊文全則表示,「一步一步慢慢來吧!」目前農業就業情況確實需要時間改善,至少先讓媒合平台找到對的人,待平台活絡之後,再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慢慢解決,「不求一步到位,至少往對的方向慢慢改變!」
包山包海,啥都要會做,只願給低薪
找不到人就提高薪資阿,捨不得花錢請人就自己做啊
人力不堪負荷就花錢租賃農機阿
缺工缺工,缺的不是工人,缺的是”腦袋”
一堆沒腦的灌老闆,然後不用腦的記者再把這些抱怨發篇廢文
浪費我的時間
yoyo應是當事者之一,有需要我們可以互留資料,一同面對當事者,將事實講出來,別讓政府的美意被扭曲
想請問有誰敢說自己的案子絕對完美?就我所知這是勞動部和農…一同寫的案子
這報導發聲的貴賓,是否將您的薪資及對待講明白?好像您所請的農務外勞(還是說違法外勞?),常常未告知就自行休假
台灣人不挺台灣人,至少想想自己的兒女好嗎?祝福天佑台灣
和美農會部分,應是原本媒合好的農務工都走人,雇主們都退出此計畫,不得已才結案,
將事規責在一位受傷的人身上,何罪之有?
這篇報導的真實性有待商論,應可以增加離職人的看法
放鳥和做幾天沒做?想請問雇主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超時工作,受傷還不能馬上就醫?
我不想嘴砲,有請賴記者方便的話將這則報導刪去(相關人員我剛好有認識),事則圓,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