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已經離開一個多月,可是農田裡的危機還沒有解除!高雄農改場在11月5日發出疫情警報,提醒南部農民,要特別注意根腐病疫情,尤其現在正是高屏地區紅豆的種植季節,如果不及時防治,很容易快速蔓延導致產量嚴重損失。
萬丹農民沈福來,種植紅豆超過一甲子。他表示,最近幾年天氣變化很劇烈,對農民考驗很大。雖然目前他的紅豆田根腐病情況不多,感染病害面積只有一、兩成,不過他強調,「高屏溪沙埔地上的紅豆田,每一區的染病範圍從五成起跳,甚至有人的紅豆死了七成!」

萬丹是全國紅豆面積最大的地區,而第二大面積的高雄市美濃區,一樣哀鴻遍野。農民鍾劉瑞枝種了一甲二的紅豆,才剛種下一個禮拜,就發現發芽的紅豆幼苗,一棵接著一棵乾枯死亡。根據初步統計,美濃區受損的紅豆田至少七、八成,鍾劉瑞枝很擔心,直說,「這到底是什麼原因?種了一輩子的紅豆,從來沒有這樣的情況!」
高雄農改場表示,今年9月莫蘭蒂、梅姬颱風接連來襲,使得各地紅豆播種日被迫延後,為了復耕或搶種,農民勉強在土壤濕度較高的情況下播種,才會導致感染根腐病。
秋颱後土過濕 紅豆產地發生根腐病
說起屏東萬丹,幾乎人人都會想到紅豆。因為這裡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豆產地,平均每年耕種面積高達一千八百公頃,產量至少三千七百公噸。
不過,這幾年的氣候變化,卻讓萬丹紅豆出現隱憂。過去,萬丹的豆農們在九月底前,幾乎都已經完成播種,可是今年九月,從月中到月底,卻接連來了三次颱風,其中莫蘭蒂颱風、梅姬颱風以及颱風之後的西南氣流,甚至持續為中南部帶來強風豪雨。雖然到了十月中,氣候逐漸穩定、白天日照晴朗,但是土壤濕度過高,還是讓剛種下發芽的紅豆幼苗,出現白絹病、疫病等根腐病的疫情。

人稱「紅豆伯」的萬丹農民沈福來,今年七十七歲。他十四歲開始務農,從事稻作、紅豆輪種,種植紅豆經驗非常豐富。他表示,最近幾年天氣變化很劇烈,對農民考驗很大,「這紅豆啊!歹顧。」幸好目前他的紅豆田根腐病情況不多,感染病害面積,大約只有一、兩成,不過他強調,「高屏溪沙埔地上的紅豆田,每一區的染病範圍從五成起跳,甚至有人的紅豆死了七成!」
經農民緊急通報後,萬丹鄉農會在11月2日向農民宣布,「因為氣候高溫多濕,造成農田土壤病細菌滋生,近期發現大量紅豆田有立枯病(閩南語稱『黑頭』),請農民加強防治措施。」

不只萬丹 美濃也陷疫病危機
十一月初,天氣好轉不少,日頭溫暖、冬陽普照大地。美濃區農會今年第一次舉辦「好豆季」活動,希望透過消費者親自下田採收毛豆的農事體驗,帶動國產雜糧如黃豆、黑豆、紅豆的產業發展。為了幫大家顧好毛豆,「好豆季」主辦人鍾蕙琳,還有防檢局培訓的駐點實習植物醫師高佩琳,每天早上一定固定巡田。
「好豆季」的毛豆田,面積約兩甲,10月16日種下,20日起陸續發芽。看到冒芽的毛豆幼苗,農會人員非常興奮,完全沒有注意到潛藏的隱憂。直到26日,高雄農改場植保研究室的助理研究員陳明昭發現,發芽的毛豆有部分乾枯死亡,於是高佩琳立即採樣進行檢查,確認毛豆的確也跟萬丹紅豆出現相同情況,對此高佩琳表示,濕度過高的土壤或環境,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讓人更擔心的是,同時間,美濃的紅豆農陸續回報疫情。

萬丹是全國紅豆面積最大的產區,而高雄市美濃區的面積位居第二,平均每年一千公頃。10月18日種下一甲二紅豆的農民鍾劉瑞枝,才剛種一個禮拜,就發現發芽的紅豆幼苗,一棵接著一棵乾枯死亡,而且感染速度很快。鍾劉瑞枝很擔心,一直到處問,「這到底是什麼原因?種了一輩子的紅豆,從來沒有這樣的情況!」
鍾劉瑞枝強調,乾枯的幼苗一拔起來,明顯可以看到根系腐爛或長滿菌絲,客家話稱之為「企死」,以形容植株站著枯死的樣子。她說,「我們的紅豆不是沒有長出來,是明明看它發芽長葉了,卻又眼睜睜看著它枯死。現在光是豆種、農藥、肥料和代耕的成本,我就花了五萬多!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根據初步統計,美濃區受損的紅豆田至少七、八成,只是說每一塊田區的嚴重程度不一。鍾劉瑞枝說,「我嚴重的田區有些死了三、四成,我叔叔的更慘,種七分地只剩三分地還有紅豆。」


高雄農改場與農會 呼籲豆農加速防治
高雄農改場表示,今年9月莫蘭蒂、梅姬颱風接連來襲,各地紅豆播種日被迫延後,為了復耕或搶種,農民勉強將紅豆種在土壤濕度較高的環境,或是含水量偏高、翻土不當導致積水的豆田內,導致病菌孜生,豆苗才剛剛發芽,根本來不及長大就染病枯萎。
美濃區農會表示,根腐病是紅豆苗期病害之一,常在紅豆播種後一個月內發生,屬於土壤傳播性的病害,黏土、排水欠佳、易浸水之土壤,是導致病害發生的主因,受害植株初期呈現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如果沒有即時防治,容易快速蔓延而導致產量損失,呼籲農民依照建議安全用藥加速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