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尋找甜蜜巷—黑川校長紀念碑與手作小步道

黑川龜吉校長

黑川龜吉出身於日本群馬縣的舊士族家庭,是生長於明治年代的教育家,明治三十二年(1899)渡台,隔年赴任大目降公學校,後輾轉歷任澎湖媽宮公學校、佳苳腳公學校等,再到瀰濃公學校擔任第三任校長。

作為日本治台初期第一批教育官僚,當大多日籍官僚因瘧疾與盜賊(反抗軍)事件蜂起,視赴台為畏途、而總督府治下官僚多有濫竽充數者,相對而言黑川校長出身於士族,學經歷優異通英語並向漢學家坂田警軒學習漢文,似乎對赴台辦學擁有極高的熱情。

明治四十一年(1908)黑川校長任職媽宮公學校時被診斷罹患「熱帶性瘧疾」,據記錄曾一夜腹瀉多達28次,且有併發肝膿傷之生命危險,在澎湖醫院建議卸下教職休養。經九個月調養後,黑川校長再度赴任東港公學校。

黑川龜吉校長履歷書_陳威潭提供

(圖說:總督府文件中仍可找到黑川龜吉校長赴台任職的人事檔案。資料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陳威潭提供。)

黑川龜吉在大正六年(1917)擔任瀰濃公學校(現美濃國小)第三任校長,考量瀰濃庄學區廣闊,任內設置北側的崁頂分校(現杉林區上平國小)、南方的手巾寮分校(現美濃區吉洋國小)、以及東側龍肚分校(現美濃區龍肚國小),為美濃的教育打下基礎,也讓偏遠的學童免去長途跋涉之苦。

黑川龜吉校長為美濃教育界的貢獻在當時媒體的報導_陳威潭提供

(黑川校長於其任內(1917-1920)設置崁頂分校、手巾寮分校、龍肚分校。資料來源:臺灣日日新報,陳威潭提供。)

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瀰濃庄改名美濃庄,年底11月22日黑川校長不幸病故於任內。傳說中黑川校長病篤臨終前曾寫了一封信留下遺囑,由代理校長在朝會上宣讀,1997年編撰的《美濃鎮誌》記錄下當時遺囑大意:

  「我的病已不能痊癒了,我死之後,就請把我埋在月光山最高處、能看見學校的地方吧!」

黑川對美濃辦學貢獻之大讓仕紳感念甚深,黑川過世後,由當時美濃庄長邱義生、繼任校長押上亟助、仕紳林恩貴、醫生陳保貴、教師劉炳文等十四人發起建碑籌款,完成黑川校長遺願,讓他在美濃的山腰上,日日夜夜看顧美濃這塊土地與孩子。

自此開始美濃公學校每年在11月22日舉行「秋祭」,由高年級學童前往祭拜黑川校長,至今至今八九十歲以上曾經就讀美濃公學校的耆老,普遍仍記得每年秋天祭拜日本校長的傳統。

隨著二戰結束,國府遷台開始政策性的清除象徵日本殖民優越感的紀念物。七十餘年過去,這一段美麗卻也哀傷的故事逐漸從人們記憶中淡去,日本校長的紀念碑也埋沒在荒煙蔓草。

不知幸也不幸,這段藏著黑川校長與小鎮教育史的紀念碑在眾人淡忘中悄悄地藏身在半山腰,假若是在鎮上街道區,恐怕下場不是被塗改就是被移除掉,甚至搬去當建材。

尋找甜蜜巷

2015年,正在就讀師大台史所的研究生陳威潭(綽號阿潭)參與一項由美濃愛鄉協進會與山岳協會合作的山徑研究計畫,協助團隊考據日治相關史料紀錄。阿潭在文獻中注意到黑川龜吉校長紀念碑的紀錄,經過比對之後發現黑川龜吉校長紀念碑所在地點的紀錄居然有不同的記載。

在 1979年《美濃雜誌》中曾經出現過邱錦輝寫下〈美濃公學校第三任校長〉事蹟一文,紀錄黑川校長紀念碑的地點是美濃「雙峰山」一處名為「石線吊金鐘」的地形。而1995年龍肚國小教師黃鴻松訪談耆老所獲得紀錄與1999《美濃鎮志》關於黑川龜吉校長紀念碑的地點資訊,卻都是美濃「月光山」上能夠看見學校的制高點。

2015年的11月22日,陳威潭趁著南下參加屏東友人喜宴的機會,帶著姑且一試的心情,來到美濃造訪,希望能夠試著解開謎題找到黑川校長紀念碑的確切位置。但由於這幾筆歷史紀錄的殊異,石川校長紀念碑位置誤差就成為一座山的距離。

_DSC0688-1

(圖說:2017年3月4日,陳威潭在美濃圖書館分享他尋找「甜蜜巷」的有趣過程。粘力元拍攝。)

陳威潭在鎮上騎著腳踏車四處詢問途中,遇到昭和8年(1933)生的羅阿五女士,由於陳威潭不懂客語,幸好伯母為了與孫子溝通而看電視自學國語,阿潭一部分用黑川校長的日語稱謂「Kurokawa-kojo」詢問,在iPad地圖比手畫腳,終於得到重要線索—黑川校長紀念碑,是在一個叫做「甜蜜巷」的地方。

  「瞎毀?甜蜜巷系蝦咪碗糕?」陳威潭內心OS這樣一句話。

搞了半天,陳威潭才知道這個「tin-mi-hong」客語發音說的不是「甜蜜巷」,而是一個叫做「田尾坑」的地方,就在雙峰山下觀音堂的位置。陳威潭就順著指示找到田尾坑,向觀音堂管理人簡大姐探詢之下,曾經有一旗山退休老校長仍會來到這裡祭拜,經簡大姐指示後,終於沿著田尾坑伯公祠旁的階梯往上,在半山腰的地方找到了「黑川龜吉」校長紀念碑。

黑川校長紀念碑重現於世人,居然也是在11月22日黑川校長的忌日,巧合或冥冥中自有註定,令陳威潭深覺得責任格外重大。

黑川紀念碑彰顯有教無類的教育家精神

當地方社團夥伴第一時間通知美濃國小校長楊瑞霞說「找到了!黑川校長紀念碑找到了!」楊校長隨即帶領著主任、教師前往勘查、整理。

圖片1

(圖說:美濃國小校長楊瑞霞(右二)與教師們整理石川紀念碑,她知道黑川校長的事蹟與精神後覺得很有教育意義。現在美濃國小將重新恢復秋祭的追思活動。陳威潭提供。)

楊校長感慨,黑川是美濃第三任校長、是她的前輩,他對美濃的教育貢獻良多,毫無保留的付出因而病歿於任內,身後也依然遺言交代要眷顧著美濃這塊土地與孩子們。她認為黑川校長的歷史值得傳承與記憶,她盼望美濃國小的孩子承襲先輩傳統

當今日本殖民遺留的許多歷史與記憶仍有觀點與詮釋差異,一些修復殖民遺跡或神社行為,可能因對歷史觀點而產生不同的評價,甚至招致批評。但是楊校長卻主張:

黑川校長的精神是一種教育的愛,超越國籍、種族,體現一種普世的教育家精神,也超越一個校長被賦予的職責,黑川的人格楷模,深深令她感動與省思。

楊瑞霞也感謝道,要不是陳威潭鍥而不捨的考據、訪查,可能美濃國小至今仍不知道黑川老校長的紀念碑位置。

陳威潭調查發現,早期參拜道是由崇光寺往上,因年久失修已經阻斷,現在可由田尾坑伯公旁的石階往上即可到達。由於耆老的記憶誤差,流傳記憶中的地點從「雙峰山」改到了「月光山」,導致大家才會找不紀念碑。而陳威潭透過文獻比對與現場勘查他認為該處應只是單純紀念碑,而非普遍流傳的墓碑合一。

2017年3月5日在耆老宋永松帶領下,陳威潭前往拜訪1979年書寫黑川校長事蹟的邱錦輝。邱老先生表示,紀念碑原本也是黑川校長的墳墓,戰後國府下令日本眷屬撤離,黑川校長遺骸被後人遷葬回去,因此只留下紀念碑。

17016793_1458742637472197_2214225675351413578_o

(圖說:在耆老宋永松(右坐者)帶引下,陳威潭前往拜訪黑川校長事蹟紀錄者邱錦輝耆老。林吉洋拍攝。)

這個說法陳威潭予以保留,不過邱錦輝耆老的提出一個說法,終於可以釐清為何黑川校長為何受到地方仕紳的愛戴,原因在當時總督府下令教育單位封殺台灣「土語」、幸而黑川校長支持留用漢文老師—老秀才劉炳文,所以紀念碑的立碑發起人之一就有這位劉炳文之名。

陳威潭提到,作為歷史研究者有責任考據史實,但地方與耆老的歷史記憶,他也予以尊重。雖然只來過美濃三次,但是也已經讓他留下不可抹滅印象,黑川校長的歷史調查工作他仍會持續進行,為美濃耆老留下一份完整的紀錄。

後生洄庄千里步道徐銘謙返鄉服務

徐銘謙出生於美濃,但是在上學以前就隨著父母遷居台北,留在她身上的是對客語口音的熟悉親切感以及兒時與祖父母共同生活的回憶。長大後就讀台大國發所,關注生態議題的她,開始參與步道與自然環境的生態保育課題。

  當電視廣告中普通人都能買得上一部休旅車前往野外尋求冒險與刺激,人與自然的接觸方式有沒有可能更加的謙卑與和諧?

在這個困惑下,2006年徐銘謙尋求客委會「築夢計畫」支持下,前往美國阿帕拉契山尋找替代步道石階工程的方法,並參與美國阿帕拉契協會維護步道志工大隊(The Appalachian Trail Conservancy,ATC)。返台後,徐銘謙以手作步道的精神理念,推動「千里步道」運動。

_DSC0705-1

(圖說:千里步道副執行長徐銘謙為活動志工講解手作步道的精神,說明具有生態與文化價值的路徑對於保存地方文化與歷史記憶的重要性。粘力元拍攝。)

2017年3月4-5日,在客委會「後生洄庄」計畫支持下,徐銘謙與千里步道團隊重返美濃,為美濃國小及美濃愛鄉協進會招募的手作步道培訓志工,並著手整理的環境,透過志工手作的方式,在黑川校長紀念碑周邊整理出一條可供行走的小步道。

參與行動的美濃國小「美美」老師說,這兩天的工作坊從上課認識手作步道,知道步道不只是只求便利穩固,而是重新學習人與環境的關係,能夠修復與黑川老校長紀念碑的環境與步道,讓她感覺得非常有意義。

17039072_1458742884138839_1547356542821916358_o17157733_1458742924138835_2701387688050824355_o

(圖說:志工們從整理紀念碑環境、就地取材蒐集石頭等材料。林吉洋拍攝。)

有趣的是,籌款立碑發起人之一陳保貴的曾孫女陳立蕙目前也在美濃愛鄉協進會擔任專職,參與手作步道工作坊的她說看到自己曾祖父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看到曾祖父發起立碑,她也很高興自己能夠參與到維護紀念碑與修復步道的工作當中。

徐銘謙提到,黑川校長紀念碑手作步道以規格而言很小,長度僅12米餘,但校長步道卻可以對人們說明「里山倡議」的重要性。因為整理周邊環境中最困擾的就是刺竹傷害與干擾,而刺竹過去是淺山地區農民生活物品重要編織材料來源,而現在生活型態改變,無人管理的刺竹林任其蔓延,且巨大根系生長危害到土壤與路面也形成淺山環境的問題。

17191927_1458742960805498_3165585319279688164_o17017159_1458742544138873_2808066437304977940_o

(圖說:黑川校長紀念碑手作小步道的修築過程與完工現況。林吉洋拍攝。)

徐銘謙認為手作步道只是一個工具,最重要是如何促使喜好山林休閒的人們產生保育觀念,願意參與到山林環境的維護,如果只是把責任推卸給政府,那工程思維永遠用最看似最堅固但卻是對生態最不友善的一種方式建設步道,徒耗資源而且也傷害到山林。

在手作步道完工後眾人獻花祭拜,並由黑川校長事蹟早期調查撰寫者、龍肚國小教師黃鴻松帶領大家獻唱〈美濃山下〉,感謝黑川老校長在天之靈仍時時眷戀盼顧美濃這塊土地與孩子們,活動在歌聲與感恩的心情中留下圓滿句點。

YouTube video

17039364_1458742630805531_3377315494654356567_o

17017019_1458744494138678_7037387631186317338_o

(圖說:整理環境、修築步道之後,參與活動的志工朋友們共同獻花合唱,最後在自己參與的步道上合照留念。陳威潭拍攝。)

*本文關於黑川龜吉校長史料,由陳威潭先生提供,文責由筆者自負。

【參考資料】

《從七位勳八等故黑川龜吉先生略歷》 (碑文謄錄)

慶應二年四月十一日生於群馬縣士族明治三十二年九月渡臺任大目降等小公學校長大正六年敘從七位四月由茄苳腳轉任彌濃公學校長年二月敘勳八等授瑞寶章大正九年十一月廿日罹病去世盡力公職二十餘年間寬毅明敏可作後學模範爰立碑紀念云

                  大正十年十月廿日建置

 

《美濃鎮誌》關於黑川校長之記載

第三任校長黑川龜吉先生於民國六年上任,在民國八年抱病北上療養,最後病篤臨終時,寫了一封信回母校,代理校長在朝會上宣讀其文,大意是「我的病已不能痊癒了,我死之後,就請把我埋在月光山最高處、能看見學校的地方吧」。後來由堤寶一、土肥淑(人)兩位教師迎接黑川校長的骨灰回美濃,按照他的心願葬在月光山上。

〈美濃山下〉 作詞/作曲:林生祥

一山來連一片山 美濃山下好山光
田坵一坵過一坵 美濃山下好所在
義民帶領來開莊 土地伯公來保佑
祖公辛苦來做田 出汗流血無相關
美濃山下好地方 世世代代來相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