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失衡 久病纏身 發財樹馬拉巴栗從七億走向七千萬的凋零之路

是什麼樣的「發財樹」,曾讓台灣一年賺進七億元的外匯?答案就是源自中美洲的馬拉巴栗,其旺盛的生命力讓不少國家引進作為觀賞使用,台灣人發明的特有「五辮」形式,更是一度將這種外來作物推向外銷頂點,成為蘭花之後最大的熱賣品項,但歷經幾十年的風光後,集約種植導致土壤失衡,日益嚴重的病害讓這棵「發財樹」逐漸萎縮,總產值更僅剩下一成,在農民紛紛棄守、轉種芭樂的年代,這個曾讓人發財的產業,快速邁入夕陽。

12
密集栽培的馬拉巴栗(三葉園藝提供)

五辮發財樹概念何來? 原來是美髮界編髮概念

作為觀賞植物的馬拉巴栗為何特別?一段有趣的傳言曾指出,是因為三十多前,彰化一位貨車司機在家中幫太太編辮子,順手將五棵馬拉巴栗種在同一個盆子裡,並把它們的枝幹編成辮子狀,五辮的馬拉巴栗因此應運而生。

對於上述說法,馬拉巴栗委員會鍾武州證實了其來源真偽,更表示貨車司機就是住在彰化溪州的王清富,這段有趣的歷史農民幾乎人人皆知,發財樹多種植在彰化、南投和屏東等地,彰化溪州就佔了七成以上。

至於「發財樹」的來源,他則強調是1997年韓國金融危機爆發後,台商為了讓五辮馬拉巴栗打進廣州市場,將五辮象徵五福臨門、結節生長象徵步步高升,才以此為名,發財樹果然打中中國胃口,成為年節必備的擺飾,隨後也一步步打通了整個東南亞市場和荷蘭、美國和加拿大等地,成為外銷的重點。

03
圖片來源/平安國小網站

發財樹曾是台灣外銷主力 一年可賺進上億元外匯

對於馬拉巴栗的外銷成果,曾參與研究的台中農改場指出,以往發財樹主要出口國家以中國為首、每年一萬公噸以上,荷蘭則排第二名、每年兩千公噸,但價格卻上看兩百多萬美元,其餘也銷往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本身在彰化種植馬拉巴栗、也參與外銷的農民鄭靖虔就指出,2000年以前發財樹外銷一年產值最高七億元,台灣就是技術最好、產量最高的國家。

身兼花卉產銷班班長的鍾武州也說,台灣產的發財樹,即便生長容易,但五辮的技術卻非常困難,初期需要選大小齊一的種子以提高種子發芽率與成苗率,等苗生長至一定高度後,再拔苗予以編辮,其後更得維持五辮以同等速率生長,需要農民日以繼夜的努力。

其中苗期一年、編後定植一年半,到最後採收還要半年,整個生長期程需要大約三年之久,外銷荷蘭及歐洲的植株有三個尺寸、日本有四個、中國則有兩個,價格都會依據高度不同和產期長短有所區別。

17884498_10208609809943040_6188676176613932269_n
獨特的五辮馬拉巴栗曾創外銷佳績(三葉園藝提供)

集約種植土壤失衡、中國低價搶進 發財樹不再發財

曾風光外銷,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現今發財樹的萎靡?鍾武州就指出,集約化種植導致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失衡,植株的抗病性下降,鎌孢菌、黑腐菌、腐霉菌等病原菌就會趁著植株在拔苗或切根時趁虛而入,造成嚴重的根腐病,若幼苗期未處理好,馬拉巴栗發病的比例更高達七成以上,屆時染病的發財樹根部就會呈現腐敗樣態,進而失去經濟價值。

此外,農民鄭靖虔也指出,近年中國利用廉價的勞力與土地,配合台商帶去的技術來種植馬拉巴栗,對臺灣的衝擊也不小,以上兩種因素,重重打擊了發財樹的外銷;而根據農委會資料,六年前馬拉巴栗外銷還有一億多元,近年卻只繳出一年七千多萬元的成績單,僅剩高峰期的一成。

17757573_10208609805822937_544708747652160166_n
密集栽培的馬拉巴栗(三葉園藝提供)
17903896_10208609804702909_6735728988302715835_n
密集栽培的馬拉巴栗(三葉園藝提供)

台中農改場試驗撲克拉錳可治根腐病 等候防檢局認可

為了救產業,台中農改場與農試所曾投入病害研究,研究員郭建志就指出,農改場曾試驗發現,馬拉巴栗在拔苗時,可以將植株浸泡在撲克拉錳或普拔克等農藥中以去除病菌,防治病害效果不錯,不過還在等候防檢局的認可,才能成為推薦用藥供農民使用。

農委會去年協助成立國際級集貨中心 盼重振發財樹外銷

面對中國競爭部分,由於馬拉巴栗種子有九成都在台灣,農委會也於近年與果實生產者、苗木生產者及貿易商進行協商,限制馬拉巴栗果實及種子的出口,並同時公佈「馬拉巴栗果實出口文件核發要點」,希望限制技術的轉移;同時,也在去年協助雲林土庫農會成立國際級的「馬拉巴栗集貨處理中心」,希望透過此類規模化的後處理機制,協助農民取得較佳的外銷成績。

農二代想找回往日榮光 從營養學著手盼改善土壤環境

不過有二十多年外銷經驗的鍾武州卻指出,根本的病害不解決,現在農民即便用水稻輪作的方式來恢復地力,整體生產面積卻還是一路從四百多公頃下滑到兩百公頃,要找到微生物均衡的新植地也難,在近來天災不斷、氣候又極端異常的情況下,馬拉巴栗的產量只會越來越少,農民多改種芭樂以取得較好收入,屆時就得看下一代如何將產業收尾。

在如此慘況下,不少靠著馬拉巴栗養大的溪洲農二代與生態資材行,正想方設法讓產業復活。即將交棒給第二代的農民鄭靖虔就指出,現在雖然農業面臨嚴重的缺工和土地問題,但不少下一代都還在向農試所、農改場和專業單位求助,尋求專業的意見。

更有農民和生態資材行合作,試圖從土壤營養學來著手,希望從根本改變發財樹的生長環境,即便得曠日費時的等待、成功機率也是未定之數,但農民們依舊盼望找回發財樹的往日榮光。

17861972_10206744812578018_6775558874226140570_n
根部出現病變的馬拉巴栗數量眾多,農民與生態資材行合作,試圖從土壤營養學著手改變(圖片提供/三葉園藝)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