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友注意!水稻穗稻熱病來了

花蓮部分地區早植水稻已進入幼穗形成期,此時期農友需特別注意溫度及雨量變化,掌握防治時機,加強防範穗稻熱病的發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於此時期應適量施用穗肥,進行穗稻熱病之預防措施。

穗稻熱病感染及繁殖的最適溫度為22-30℃,主要發生於穗頸、枝梗、穀粒及護穎等部位,穗頸部罹病者,患部初期呈淡褐色或暗褐色以致組織壞死養分不能送達,影響整穗發育,嚴重時罹病部位會彎曲並造成稻穗白化乾枯而減產。

發生於穀粒的穗稻熱病病斑則為暗灰色或白色,易造成穀粒不充實或不稔粒。由於本病害之發生是靠同期葉稻熱病上的孢子,經由風、雨水或露水散播感染,因此已發生葉稻熱病的田區需格外注意穗稻熱病的發生。

圖一、葉稻熱病紡錘狀病徵出現田間,需提早防治,以免穗稻熱病發生
葉稻熱病紡錘狀病徵出現田間,需提早防治,以免穗稻熱病發生

防治重於用藥,有機與慣行防治方式

穗稻熱病的防治重於預防,農友應於水稻抽穗前 3~5 天及齊穗期各施藥一次;若於幼穗形成期,田間已有葉稻熱病的發生,農友可於追穗肥的同時施用撲殺熱粒劑。

稻熱病之防治藥劑多種,農友可參考植保手冊推薦用藥,如20%嘉賜三塞唑可濕性粉劑、50%富米熱斯可濕性粉劑及21.4%保米賜圃乳劑,並於陰曇、多雨天候施藥時,酌加展著劑以增加藥效。抽穗後,農友則可選用安全採收期短之嘉賜黴素或免訂定容許量之保米黴素,以避免農藥殘留問題。

另外,有機栽培的農友,需特別注意水稻肥培管理,可比對葉色板級數,切勿偏施氮肥,以免植株柔弱,使病原菌容易侵入,如已達葉色板四級以上,則可酌減穗肥的施用並利用排灌水方式稀釋過多肥份;另可施用枯草桿菌和木黴菌等微生物製劑及1000倍亞磷酸等非農藥資材提前進行預防,以減輕病害發生。

如農友有病蟲害防治的相關問題,可電洽花蓮農改場植物保護研究室:

電話:03-8521108分機3605 或專線 03-8535915 諮詢。

圖二、穗稻熱病造成稻穗白化乾枯
穗稻熱病造成稻穗白化乾枯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