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已經來臨,日照長又強,溫度日日升高,龍鬚菜的生長已經出現不利狀態, 4月份開始溫度就逐漸上升,採收的龍鬚菜嫩芽變硬,表示龍鬚菜已經對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在這個時候要籲請農友趕快加強田間水分管理作業。
5月初的時序已進入立夏,部分田區龍鬚菜的葉片黃化,或出現明顯病毒病病斑,表示龍鬚菜的生長已經非常需要水分調節。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提醒農友作好龍鬚菜水份管理,幫助龍鬚菜撐過未來3個月的炎夏,以免田間過度乾旱造成龍鬚菜植株持續衰弱枯死。
.jpg)
高溫讓龍鬚菜生長變差,太陽西下後灌水較佳
龍鬚菜為花蓮縣重要經濟蔬菜,也是國內重要的夏季蔬菜種類,栽培面積約200公頃。近幾年,5月開始的高溫,都讓龍鬚菜的生長變差,到了7-9月,日照時數增長,氣溫升高,土壤快速乾旱,土溫也增高,龍鬚菜根系生長及吸收皆變差,植株更會出現衰敗情形,這樣子的高溫乾旱將持續一段時間,預期龍鬚菜將更不易生長。倘乾旱期間再遭遇颱風侵襲,將會使得原本已經衰弱的龍鬚菜延長恢復生長的時間。
龍鬚菜生長勢變差期間,帶病毒之病株明顯增加,品質差,無商品價值,因此改良場呼籲農友要注意氣象局對東部地區長期的氣溫及降雨量之預測(可以參考氣象局網站),及早加強龍鬚菜之給水,溝灌時機以太陽西下之後再實施灌水,灌水週期須縮短,讓植株不至於缺水,土壤保持濕潤;花蓮農改場也推薦農友可以嘗試以小面積搭設40-50%簡易遮光網,與未搭設的田區做比較,會清楚看到陰涼下的龍鬚菜生長的更好。
因為天氣熱,很多蝸牛、蛞蝓、與螺類等軟體動物會躲在植株遮光之陰涼處避熱,並取食嫩芽及葉片,讓龍鬚菜之生長勢更差,可能傳播病害並延長植株恢復生長的時間,建議須儘速加以撿除清園或施用苦茶粕加以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