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老樹相守共生│安平樹屋學 地景魅力

許多人認為大樹臨屋太近會破壞風水,但台南的安平樹屋卻散發「樹屋共生」獨特魅力,根據台南市文化局旅遊人次統計,去年有將近六十萬人造訪台南安平樹屋。為了讓一般民眾可以對安平樹屋的環境、生態跟文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樹屋經營「打開倉庫」選物店的打開聯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舉辦「安平樹屋學」,邀請對樹木科學、植物生態、景觀濕地和人文歷史專家進行分享。

安平樹屋外貌(圖片提供/打開聯合)
安平樹屋外貌(圖片提供/打開聯合)
DSC_15551
從屋內看共生老樹(圖片提供/打開聯合)

安平樹屋位在台南市安平區,是一結合老屋老樹的自然地景,將近七十年歷史的榕樹和雀榕,沿著建築表面延伸根系,茂密的枝葉覆蓋建築屋頂,形成樹屋共生的少見景象。

安平樹屋前身是19世紀英屬德記洋行的倉庫,延續至戰後一直扮演著倉儲的功能。後來因產業轉型不再使用,因而處於閒置狀態。2003年台南市政府委託打開聯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活化該處,運用鋼構替代部分坍塌的屋瓦跟牆面,並在屋內搭建空橋,讓參觀的人可穿越樹體跟建築,欣賞榕樹的樹冠層。

打開聯合_安平樹屋_01

吳仁邦:樹與屋是生態系,可以共容

安平樹屋學的策劃人,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研究員吳仁邦表示,安平樹屋的精彩之處,在於可以看見樹與建築共生的關係。榕樹包覆建築表面生長,儘管攀附的牆面或屋瓦倒塌,仍可以看見原本建築的造型,而且在樹屋中也可以體驗到遮蔭帶來的涼爽感受。

樹屋同時也是個生態系,吸引麻雀、綠繡眼、白頭翁等鳥類前來。他指出這樣的環境在一般都市很少看見,現代建築很少提供樹木共存的機會,因此希望透過系列課程,帶大家重新認識樹與建築之間的關係,他表示:

「並不是榕樹破壞建築物,過去的思維都說是榕樹、雀榕害建築物倒塌,其實不對,是人造的建築物自己無法承受台灣的環境跟氣候,植物只是順勢來到這個地方生長而已,為了求生命,它的根系就要開始發展,根系跟建築物其實是可以相容的。」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研究員吳仁邦(圖片提供/打開聯合)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研究員吳仁邦(圖片提供/打開聯合)

四場演講,認識樹屋周遭生態

安平樹屋學目前安排四場講座,帶大家認識樹屋中的老樹、生態、文史和埤塘。包含台北永和社區大學樹木學老師林暐翔,帶大家重新認識樹木;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講授安平樹屋生態學。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生態保育組組長莊孟憲老師,講述安平濕地學,從埤塘發展來談先民如何應用水資源,文史專家王浩一老師,聊聊安平的常民生活經驗。

吳仁邦表示,透過這一系列的講座,學員可以更認識自己居住的環境,容許某些空間讓樹生長下來,而不是看到就把它除掉。這次的課程將是第一梯次,預計今年可能會再舉辦新的場次,目前規劃第二梯次將會使用專業儀器,帶學員實際觀察樹木的系統,讓大家實地了解樹木的生態。

活動官網:https://ouvillagesap.wixsite.com/seed-edu
報名連結點此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