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六年 食品輻射現況考察│台灣怎麼管控才安全?

文/湯琳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研究員)

日本自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後,食物的安全性備受質疑,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2016年12月12日至17日,與長期推動反核及關注能源議題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一同前往日本福島、櫪木等地進行食物中輻射的訪問調查,與在地民間自主檢測單位,生產者、學者、通路和合作社、以及NGO交流,帶回豐富資訊,提供台灣參考。

福島整體輻射比六年前降低,但電廠2百公里內仍偏高

福島整體環境的輻射比六年前降低許多,在核災初期最大量釋出的放射性物質─「碘131」和「銫134」的半衰期較短,大多已隨著時間穩定下來(註1)。不過半衰期長達三十年的主要核種「銫137」仍大量存在,整體來說雖然環境在復原,但核電廠二百公里內不少地方的輻射量仍屬偏高(註2)。

而劇烈的天氣( 如颱風、大雨)使自然環境中本來已經安定的輻射物質再度遷移,例如:從森林裡的湖泊土壤沖刷到田間灌溉的水溝,造成田地的污染,因此居民仍需要持續對居住及生產的環境做輻射監測和除污。

福島縣磐城市民測定所有能夠做甲狀腺檢查的儀器
福島縣磐城市民測定所的食物輻射檢驗儀器(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

人為可控制環境污染大幅減少 野生環境最高

減少輻射污染從產地做起福島等五縣的生產者為了挽回消費者信心,恢復農業生計,採取各種方法減少食物中的輻射污染,像是自行檢測田地,找出污染熱點;刨除田裡 5至10公分含輻射的土壤、或是翻土讓輻射分散;選擇比較不會吸收輻射的作物來種植;施用鉀肥讓作物先吸收鉀而減少吸收放射性物質銫;以及加強檢驗等等。

福島縣從2012年開始,每年要求縣內所生產之近一千萬袋的米做輻射快篩檢驗, 最近兩年已沒有超出 100貝克/公斤的情形(註3),而 99.9%的米在 25貝克/公斤之下

除了官方及農會檢驗外,有些生產者還會將作物送第三方檢驗,以昭公信。這些減少污染的作法確實讓食物中的輻射減少了非常多,但食物若是來自沒有人為控制的自然環境,輻射量就會驚人地高,例如野生的蕈菇類、竹筍、鳥獸肉、淡水水產等。

去年十年月福島縣田中市捕獲的野豬檢出一萬二千貝克/公斤的超高劑量,所以野生的食物應該避免食用。不過許多野生採集的食物在日本是禁止上市的,而且數量也不會大到可以穩定輸出到國外。

日本消費者連盟發現福島食物如果符合民間更嚴格的標準與檢驗,長期吃不會明顯增加體內輻射累積量。(圖片提供/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日本消費者連盟發現福島食物如果符合民間更嚴格的標準與檢驗,長期吃不會明顯增加體內輻射累積量。(圖片提供/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讓消費者安心的民間檢驗

這次訪調發現日本有很多民間自主檢測單位,而合作社與超市通路為求安心及保障,也會自訂更嚴格的標準及作自主檢驗,這些標準從趨近於零貝克到二十貝克都有。

災後,福島等五縣內有很多的官方與民間的檢驗,除了食物的自主檢測外,還有非常多環境檢驗、體內受曝輻射劑量檢驗和健康檢查的關注團體,這些檢驗體制集結成一片綿密的網,支撐起民眾的安全及安心。重要的是生產過程中有沒有做減少輻射污染的努力,以及是否有做檢驗的把關,而不是因為食物來自福島,就全部認定為嚴重污染。

日本超市提供輻射檢驗服務(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
通販生活有一間專賣福島食品的店面,店裡有檢驗儀器公開檢測讓消費者能夠安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

臺灣該如何管制福島五縣食品?

臺灣六年來嚴禁福島五縣的食品,實際上是該管的沒管,不該管的管過嚴。較為合理的作法,應該是根據日本六年來包括官方或民間所做的食物輻射檢驗,篩出近年仍被驗出超標紀錄或檢出值偏高的食物,採取進口管控,或是加強檢驗等措施。

現在東日本的 14個縣都有因為輻射嚴重污染而禁止上市的食品,但臺灣對其他縣的狀況卻缺乏管制,政府應盡快掌握個別品項的風險狀況後改採根據品項的管制。

因為食安形成社會對立,民間嘗試溝通對話

食物中輻射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爭論仍持續分裂著日本社會。在日本仍有人認為無論有沒有經過檢驗,完全不吃福島的食物就是最大的保障。也有很多人絲毫不知道福島這六年來的變化以及人為的努力,以至於當有人在宣傳福島食品時,有些激烈言論還是會把推銷福島食品批評為「殺人」,而這種言論也激起另一群人的不滿,認為說這種話的人不更新資訊,完全抹煞福島人在這些年的努力,這樣嚴重的對立就在社會中形成。

由於科學無法回答什麼是安全,也無法訂出一個讓人安心的標準,民間開始嘗試以溝通對話的方式建立對於標準的共識。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系的五十嵐泰正教授,為了讓千葉縣柏市分裂對立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關係能夠縫合,重新建立起災前地產地消的產銷關係,找來了生產者、通路業者、餐飲業者、消費者和檢驗業者代表,在2011年7月到2012年底之間,一個月一次地舉辦多方對話的圓桌會議,討論如何讓消費者重拾對柏市農產的信心。

經過了近半年的對話,這個圓桌會議成功地讓原先對彼此缺乏信任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訂定出雙方可以接受的輻射殘留標準( 20貝克/公斤),同時讓雙方一起對田地的土壤和作物進行檢測,這些措施成功地讓居民逐漸願意接受柏市的農產,也讓在地農業能夠復興。

這樣的經驗十分值得臺灣認識,當現代科技充滿了越來越多不確定性,科學結果無法讓不同利害關係人接受時,我們更需要多元利害關係人的直接對話,站在不同的立場思考屬於我們整個共同體的最適選擇。

(註1)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銫134的半衰期為2年。

(註2)可以參考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定期做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周遭空間劑量航空機測量結果,保守而言在0.2~0.5μSv/h這個級距以上屬於輻射偏高的區域。

(註3)日本政府現行的食品中輻射殘留標準為嬰幼兒食品和乳製品為50貝克/公斤,其他食品標準為100貝克/公斤。

本文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7年7月,165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