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農業季節性缺工問題,農委會招募「農業專業技術團」訓練農業師傅,提供缺工農場人力需求,今年4月試辦反應良好,6月新增彰化、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宜蘭、花蓮、臺東等八技術團,訓練240名農業新秀,將於8月1日開始正式派工,協助改善農業缺工問題。
台大生化研究所畢業,劉誌富:「缺人的地方就是機會」
「農業技術團」瞄準高經濟產值農業,前景看好,薪水加獎勵金每月待遇上看5萬,吸引不少有志從農青年參與,6月報名人數高達581人,最後錄取240名,將實際進入農場工作,期能改善釋迦、高接梨、葡萄、文旦、蓮霧、芒果及棗子等果園缺工問題。
臺大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四年的劉誌富,原本在藥廠研究工作,卻離職報考「農業師傅」,劉誌富認為,比起藥廠,農業的未來更值得期待,他表示,「務農平均年紀60幾歲,非常缺人,沒有人的地方可能就是機會,」他預計先在其他農場工作學習,未來也可能將所學投入農業改良,或直接創業。
放下醫藥從農,劉誌富並不覺得遺憾,唯一擔心的是怕回農村找不到女朋友,「怕結婚比較困難」。

空姐投入設施農業,嘉義太保打團體戰
設施農業發達的嘉義縣太保農會,也首次招募農業技術團,農事指導員劉文吉表示,太保小番茄口碑好,一分地淨利50萬起跳,目前已有150公頃的栽培量,為了避免過量傷價,除協調產季錯開,也正輔導農友投入設施網紋香瓜、美濃瓜等栽培,十分值得投入。
曾任空姐的李珊姍,也將從8月1日起成為「農業師傅」,由太保農會派駐到設施農園工作。李珊姍表示,原本就想務農卻苦無機會,藉由農業技術團派工學習,未來將投入有機蔬菜、香瓜、番茄等工作領域。
李表示,「自己非常清楚務農很辛苦,空姐看似亮麗薪水高,但做久了之後健康還在嗎?」她認為自己未婚、沒負擔,加上農業有很大斷層,需要人力與科技提振,如果能透過農會整合打團體戰,應有發展空間。

外界疑慮,農業技術團訓練時間短,農業新手對農場是否真有幫助?劉文吉坦承,訓練時間的確不長,但已有基本概念,「給新手一個機會,未來農業才有機會」,他認為,農業外勞管理不容易,能夠招募本地人從農,才是根本之計,歡迎有缺工需求的農場主前來洽詢。
農業技術團聯繫資訊:
彰化縣農會(04-7263366轉231)、嘉義縣太保市農會(05-3711101轉129)、臺南市仁德區農會(06-2793911轉903)、高雄市六龜區農會(07-6892111)、屏東縣農會(08-7223805轉325)、宜蘭縣財團法人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03-9251000轉3603)、花蓮縣富里鄉農會(03-8821991)、臺東縣太麻里地區農會(089-78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