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信】TPP後農業(2)撼動水稻聖域 減反廢止

被日本政府視為「聖域中的聖域」、一定要守住的稻米,在TPP協商中成功維持了每公斤341日圓的關稅,每年僅增加7.8萬噸的無稅進口米,同時獲得了對TPP成員國出口免關稅的好成績,然而對農家來說,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日本稻米面臨另一個更大的變革—「減反廢止」。

「減反政策」實施於1970年,簡單來說,就是政府主導的「稻米計畫性生產」政策,由政府設定各都道府縣生產數量,分配給生產者計畫生產,並發放轉作補助金,目的是為了抑制過剩生產、穩定米價。(「反」是日本土地面積的單位,約等於十公頃)

為了轉型為「成長型農業」,2013年11月,安倍宣布要在五年後,也就是2018年廢止持續四十多年的「減反政策」,政府將不再設定主食米生產目標,要種多少米由農家決定,或說是由市場決定。

日本農政一向被批評過於偏重稻米。減反政策讓農家倚賴補助金、無心提升品質與產量、無視市場需求,是稻作衰退的主因之一,因此輿論對廢止大多持肯定態度。

基層的稻農其實多半抱著不安,根據秋田縣2014年針對全縣農戶的調查,全縣3000農戶約有五成反對減反,但表示放棄耕作的僅一成多,五十世代的生產者,未來打算投入消費者直接販賣的有七成多。

產出額下降、消費量減少,稻作仍否挽回頹勢

日本究竟多禮遇稻米,可從一些數據一窺端倪:目前稻作仍佔了日本農業面積與經營戶數的一半,然而2014年的產出額僅佔全體的17%,與1955年的52%、1984年的34%比較起來,衰退情形明顯。但在2015年支出的農業補助金中,蔬菜167億日圓、畜產571億日圓,稻米則高達4717億日圓,規模完全不同。

如果一個農家擁有20公頃水田,配合減反轉作,加上生產差額補貼,約可領到330萬日圓的補助金(附帶一提,上班族的平均年收為440萬日圓)。乍看之下十分豐厚,但近年米價下跌,2014年有的品種每六十公斤還跌破ㄧ萬日圓,成本卻要16,824日圓,若沒有轉作補助金支持,根本入不敷出。

稻農實質收入之推移 ,呈減少傾向(資料來源:--減反廢止~農政大轉換的誤解與真實--,荒幡克己著,2015-7,日本經濟新聞出版
資料來源:<<減反廢止~農政大轉換的誤解與真實>>,荒幡克己著,2015-7,日本經濟新聞出版

2014年甫加強推動轉作飼料米,日本政府也表示不會貿然廢除補助金,而是採階段式減額,然而也有學者指出持續投入補助金治標不治本,應儘速強化根本競爭力。

米價之所以下跌,是因為日本人越來越少吃米,1962年平均每人消費量為118.3公斤,2014年卻僅剩58公斤。戰後飲食西化,小麥、油脂類的消費快速增加,稻米需要量卻每年減少8萬噸;加上少子高齡化,至去年為止連續9年人口減少,國內消費市場萎縮,減反已趕不上時代變化。

稻米需要量每年減少八萬噸

減反廢止後的可能性之一:促進六次產業化、提升技術、培養經營手腕

目前約有四成稻米的生產與流通仍受農協掌控,選擇與農協分道揚鑣的農家,則早已投入六次產業化,以及降低成本、分散風險的生產策略。

在千葉栽培了60公頃水稻的染谷茂,除了早生的越光以外,又栽培了十一月可收成的晚生種,以增加割稻機運轉效率;並採用不打田、不育秧苗的乾田直播法,能夠大幅節省成本、縮短作業時間,吸引許多他縣農家前往觀摩。

秋田縣的「大潟村秋田小町生產者協會」在當地被稱為「另一個農協」,以優於農協的價格向農家收購稻米、成功建立品牌,並開發加工品、災難時的急用食品,去年年營收達35億日圓。社長涌井徹對減反廢止與TPP大表歡迎,更在2013年聯合東北三縣的農業法人,成立了「東日本稻米産業生産者連合会」,預計開拓稻米通路、培育後繼者,並誓言「明治維新從西日本開始,農業維新要從東北推向全國」。

日本水稻農家大多是平常做其他工作,假日才下田的兼業農家,以栽培稻米為謀生手段的主業農家僅佔38%,相較於蔬菜的82%、果樹的67%、酪農的95%,比例極低。減反廢止後,擁有優異經營手腕的主業農家將可望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14641500538_b31f331a20_b
photo credit: Shirakawa-gō, rice field via photopin (license)

減反廢止後的可能性之二:正視外食市場需求

此外農家也能正視稻米市場的需求。減反由於有生產面積的限制,農家多半傾向栽培價格最高的越光米,再加上減農藥栽培,收成量雖少,卻能獲得最大利潤,然而卻與近年的消費型態背道而馳。

根據統計,日本人越來越少開伙,外食或外帶回家吃的比例卻日漸提高。1985年外食、外帶所消費的米僅佔了年均食米量的15.2%,到了2013年卻已提升到33%,造成近年高單價米市場飽和,外食產業所需的高產量、低價格米卻嚴重不足。

這樣的需求逐漸受到重視。2012年茨城縣發表新品種「福丸(ふくまる)」,收成量比越光高出兩成,大顆的米粒賣相好看,就是針對外食產業所開發,目前生產面積上看1000公頃。

外食、外帶需求擴大

減反廢止後可能性之三:良性競爭、適地適種

另外還能刺激產地之間的良性競爭,達到適地適種。由於溫暖化的影響,稻米適地逐漸北移,原本品質低落的北海道近年培育的「夢pirika(ゆめぴりか)」、「七星(ななつぼし)」、「ふっくりんこ(hukkulinko)」在2015年的食味評鑑獲得特A的評價,前兩者更是連續五年保持此殊榮。

四國、九州等地也紛紛開發耐高溫的產地限定品種。四國一向不是有名的稻米產地,但香川的「來來米(おいでまい)」竟獲得特A評價,大大揚眉吐氣了一番。九州更是特A米連番登場:福岡的「元氣tukushi(元気つくし)」、佐賀的「佐賀日和(さがびより)」、熊本的「森林小熊(森のくまさん)」、鹿兒島的「秋穂波(あきほなみ)」…,讓傳統糧倉東北、北陸紛紛拉響警報。

以越光米躍升為日本稻米一級產地的新潟,發表了還在試驗階段的新品種「新之助」。今年預計栽培100公頃,銷售目標是首都圈的高級料亭。

山形縣的「艶姬(つや姫)」,強調減農藥、有機栽培,僅特定的生產者與區域能夠栽培,近年人氣超高,今年產量預計增加14%。少了減反的枷鎖,稻米的百家爭鳴令人期待。

稻米栽培面積與生產量的推移(資料來源:JA全農 米穀事業部)

TPP後出口擴大的可能性

國內市場縮小,競爭益發激烈,或許該把眼光轉向海外。本次TPP協商中,日本的農產品雖有81%廢除關稅,但其他的成員國關稅廢除率將近100%,開放程度更高,且和牛、水產、日本酒、米、茶葉、醬油、味增、花卉等政府積極擴大輸出的重點項目,全部得到了撤銷關稅的好成績。

以往日本農政偏向保守、鎖國,以補貼為重點,縱然農產品的品質有口皆碑,但出口成績一向不佳,2014年的世界農產品出口排行僅排名第53,卻是世界第4進口大國(順帶一提,台灣出口排名62,進口排名35,也是進口大國)。

感受到國內市場的極限,近年政府努力開拓外銷市場,2014年農林水產出口總額為6117億日圓,比13年上升了11.1%;15年一到八月的出口額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7%,成長快速,趁著方興未艾的和食風潮,更定下了2020年出口額一兆日圓的目標。

但可惜的是,稻米輸出額不高,14年出口額僅14億日圓,佔不到1%。最大的原因是價格昂貴。以香港為例,日本米價格是其他國家的三倍以上,當地的日本料理店考量成本,用的多半是越南米。

農機大廠久保田經過調查,發現出口的多半是白米,經過長途運送容易氧化,美味大幅減半,於是改出口糙米,在當地設置精米機,強調新鮮現碾,價格也便宜了兩成。

而從出口國家看,日本出口大宗為香港、台灣、中國等亞洲鄰國,對其他TPP成員國的出口額僅佔整體的27.7%,未來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面臨四十年來最大改革的日本稻作,將迎向黑暗或是光明,值得持續關注。

 

(【日本通信】系列文章由 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日本通信系列閱讀,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