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部和南部洋蔥產期重疊,造成洋蔥爆量價跌。短短一個月內,產地湧出7.2萬公噸洋蔥,不僅是既有傳統產銷通路緊繃,冷藏倉儲也滿庫,農產拍賣交易銷量更是有限,各方積極動員,企圖廣開新鮮洋蔥銷路。
產地消息傳到消費市場,消費者、企業開始發起網路下單、認購,其中「綠農的家」平台在短短數天內獲得熱烈迴響,賣出1800袋(每袋15公斤)友善栽培的洋蔥。消費者直購,讓有理念的洋蔥化解危機,但是否能穩定走出有別以往傳統運銷的新路?
友善耕作收成5000袋,卻搶不到冷藏庫
沿著枋山、車城、恆春洋蔥大產區一路南下,路邊雜貨店、水果攤,都可見洋蔥蹤影,就連便利商店也可看見一整袋洋蔥等待運至其他縣市,許多蔥農也自己擺攤賣洋蔥。
嘗試友善栽培第二年的蔥農潘桂春及蔡恆泰,就從早到晚在路邊忙著銷售洋蔥,「因為沒有地方冰,現在最怕下雨,看到天黑黑的就心想完了。」
潘桂春及蔡恆泰去年開始不使用除草劑,僅人工除草;不使用化學肥料,在種植前先撒上黑豆作為綠肥;也不噴灑農藥,檢驗結果都是零檢出,「洋蔥現吃都沒問題。」
遇上今年氣候穩定,即使不用藥,成果也頗佳。潘桂春及蔡恆泰收成了5000袋洋蔥,卻遇上倉儲爆滿、搶不到冷藏庫額度,成堆的洋蔥怎麼銷?他們與「綠農的家」合作,由該平台收購、銷售3000袋洋蔥;而剩下2000袋洋蔥,則靠著每天在路邊擺攤販售。
「我們每天都賣得蠻好,」潘桂春表示,洋蔥爆量訊息擴散,許多消費者都直接來恆春產地選購。在旁觀察半小時,果然有不少人停車購買。
但對於拍胸脯、一口答應協助銷售的綠農的家創辦人洪輝祥來說,3000袋洋蔥銷售壓力可不小。
鮮銷壓力大,網路瘋傳解危機
雖然洪輝祥早在三月初便得知該農民產量約有5000袋,隨即開放網路訂購,並與友善市集合作銷售,「但前三個禮拜才訂購500袋,」市集販售也是少量,一天頂多賣五袋。
種植有機洋蔥已八年有餘的他表示,以往年經驗,需求量有600袋就算很多了;但今年洋蔥產量暴增,根本租不到冷藏庫,等於這些洋蔥要馬上銷出。
洪輝祥只能苦嘆,「壓力是十倍大。」近一個月來,他常常忙到深夜三點,隔天一早又繼續處理洋蔥,不斷在辦公室跟產地兩邊跑,兩地車程相距一小時。
「我們做友善環境很久,朋友都不捨今年這個狀態,我也跟他們說壓力很大,希望大家多幫忙。」洪輝祥到處奔走請託,在網路瘋狂轉貼下,這一波網路訂單五天內就有1800袋,且皆為一般家庭消費者,一人訂一袋,再加上企業認購有將近600袋,大部份洋蔥都已被訂購走;洋蔥農民懸著的一顆心,已稍稍放下。
認同友善農業價值,消費者行動支持
看見網路轉貼,加上對有機友善農產品的認同,身為家長的黃兆慧也參與訂購,並且轉發到家長會團購群組上。三十個人的群組裡,馬上就有十多個人響應跟著訂購。
黃兆慧表示,自己之前就有買過綠農的家的農產品,很認同有機友善農業價值,且農民辛苦願意花高成本種植友善農作,「我們就要用行動支持,一袋洋蔥十五公斤600元,扣掉運費150,其實這樣洋蔥真的不貴,並不用付出很高代價才能支持。」
黃兆慧強調,以自己來說,就是家裡煮菜用,一袋就可以吃上一段時間,對於價差沒這麼敏感,「不是一定要挑到最便宜的洋蔥,而是多花一點錢,有它的附加價值,鼓勵、支持農民種友善的洋蔥。」不僅對環境友善,自己小孩也能吃得比較安心。
要穩定支持而非救急,友善產銷待整合
不過友善栽培的洋蔥該如何建立穩定產銷模式,以面對下次爆量危機?洪輝祥坦承,「目前無解。」最重要的是消費者不能夠辨別友善種植、觀念不夠,「平常並沒養成對友善農業足夠的關心,這次大家是有種救急心態,遇到災難,大家才出來滅火,不能說不好,但不足以支持穩定銷售模式。」
洪輝祥指出,台灣農產要友善生產、友善消費者,現在不見得能一次到位,但會持續努力,讓產銷有足夠連結。而對於現在友善通路不夠壯大,他也希望能夠跟幾個友善農產平台整合,發展出更好、更穩定的行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