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糾纏台灣養豬業長達21年,自去年無再傳出疫情後,農委會決議在今年7月全面「拔針」,若一年內沒有出現口蹄疫案例,則可望恢復「非疫區」,是台灣家畜回歸國際市場的重要一步。
口蹄疫「拔針」,全面停止施打疫苗
民國86年台灣爆發豬隻口蹄疫,重創養豬產業,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當年撲殺380萬頭豬隻,連帶影響豬肉的上中下游產業,造成許多業者沉痛離開養豬業,使台灣養豬規模不斷縮小,造成1700億元的畜牧產值損失,「簡直慘不忍睹!」
二十年來政府靠著持續施打疫苗控制疫情;92年台灣兩年內沒再出現口蹄疫案例,經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認定為「打疫苗非疫區」,98年曾計畫停打疫苗,不料同年疫情復燃,政府隨即恢復施打。
106年OIE再次認定台灣為「打疫苗非疫區」,農委會今年1月起接連施放三批沒打過疫苗、體內無抗體的「哨兵豬」,將其與一般養豬場豬隻相互接觸,經環境檢測後顯示,口蹄疫病毒皆呈陰性。林聰賢表示,全台口蹄疫疫苗注射率超過九成,抗體保護覆蓋率達86%,推測國內已無口蹄疫病毒,因此農委會預計在今年7月「拔針」,全面停止施打疫苗。
一年內是關鍵
林聰賢今(19)日在台灣的養豬重鎮屏東舉辦「拔針誓師大會」,林表示,有信心國內已經全面撲滅口蹄疫,未來一年間只要沒有再出現口蹄疫案例,即可向OIE申請回歸「非疫區」,希望重振台灣養豬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不過林指出,「這一年內是關鍵!」強調疫情不可再復發,否則一切就得重頭來過。
針對拔針後的相關防疫措施,「邊境管理和查緝走私很重要。」林強調口蹄疫在本土消失後,更需要注意從國外帶進來的病毒,因此要強化邊境的肉品買賣檢查,特別是金門銷台的肉類產品。同時,林也呼籲國內家畜業者返國時要加強人員消毒,才能全面圍堵境外病毒的入侵。

豬生病,空拍機監控
同時,林聰賢提出,將現代科技導入農業,鼓勵農民使用空拍機進行豬隻健康檢測。
農委會試驗所農化組組長郭鴻裕表示,國外先進的衛星影像擁有35公分之地面解析度的拍攝功能,然而台灣普遍的衛星影像只能看見1-2公尺、畫面較為模糊,但透過空拍機拍攝,就可以清楚記錄離地1公分之景象。此外,家畜感染病毒時體溫會升高,業者能利用空拍機的「熱點偵測」,有效監測農場內動物的健康狀況、即時發現異樣家畜。
郭鴻裕指出,過去該技術曾發揮在禽流感的疫情範圍之監測上,建議未來也能將空拍機運用在豬隻的健康檢測。不過針對相關技術開發,郭坦言尚在研究與推廣階段。


豬隻出貨,要簽健康聲明書
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表示,農民也該執行良好的生物安全自主管理,例如避免場內豬隻的交叉感染,「最主要的傳染源就是運輸車。」施強調載運豬隻和運送飼料的車輛進出時,都要做好消毒措施。
施泰華也表示,拔針後,自7月9日起,豬隻若要出貨,業者需簽屬家畜「健康聲明書」,證實豬隻未感染口蹄疫;若出現疫情而未主動通報,則可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最高裁罰台幣100萬元,且不補償遭撲殺的家畜損失。
終於拔針,提升國際家畜競爭力
若再爆發口蹄疫案例,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教授簡茂盛表示,小規模(如一、二個農場)的感染適用撲殺方式處理;若疫情已擴散至其他縣市,則應恢復區域的疫苗施打措施。
關於疫苗的相關管控與儲備,施泰華強調,拔針後台灣仍備有實體疫苗,也在英國的疫苗銀行儲有充足的疫苗數量,只要有需要、五天內就能送抵台灣。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楊杰表示,這二十多年來台灣養豬產業持續與口蹄疫搏鬥,樂見今年台灣終於能「拔針」、邁向非疫區前進,期待提升國內家畜競爭力、降低進口肉品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