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中藥材水蛭造假!學者普查兩百家中藥行,三成假貨與印尼零食雷同

水蛭是用來活血化瘀的昂貴中藥材,驚傳出現偽品!根據國內生物學博士賴亦德四處查訪並於實驗室進行鑑定,偽品的生物種類與水蛭毫不相干,是否具備水蛭應有的療效不得而知,卻在全台各地的中藥行流通,且也有中醫師用做藥方而未察覺。

水蛭這味藥材一斤要台幣三千到五千元,甚至更高,偽品流竄不僅可能影響人體健康,也涉及不法詐欺。賴亦德蒐集完整證據,呼籲主管機關需立刻積極查辦。

真假水蛭混在一起,專業人士也難分辨(賴亦德提供)
真假水蛭混在一起,專業人士也難分辨(賴亦德提供)

「這根本不是水蛭!」

去年十月,專研蚯蚓與蛭類的生物學博士賴亦德為撰寫圖鑑,說明水蛭的醫療用途,到中藥行購買水蛭藥材來拍照。沒想到,卻因此展開一場「假水蛭追追追」的意外旅程。

賴亦德指出,買回多個樣品後泡熱水發起來,卻發現部分樣品缺少水蛭應有的重要特徵「尾吸盤」,而且水蛭屬於環節動物門,但是偽品泡發後卻看不到一節一節的環節。「我突然驚覺,這根本不是蛭類!」

下圖為水蛭真品,外觀有明顯環節和吸盤構造

水蛭真品,外觀有明顯環節和吸盤構造(賴亦德提供)
水蛭真品(賴亦德提供)

下圖為水蛭偽品,缺乏蛭類特徵環節和吸盤(賴亦德提供)

水蛭偽品,缺乏蛭類特徵環節和吸盤(賴亦德提供)
水蛭偽品(賴亦德提供)

正偽水蛭外觀相似,正品才有環節與吸盤

正品和偽品,外觀看似雷同,都是長條狀,連專家也未必一眼看得出。但若仔細端詳,就可發現正品有環節和吸盤,偽品則無,其實不必泡發也能分辨。

中國藥典和台灣中藥典都記載,用來活血化瘀的中藥材「水蛭」,是指由水蛭(日本醫蛭)、螞蟥(寬體金線蛭)、和柳葉螞蟥(尖細金線蛭)三種蛭類所炮製而成,但是賴亦德發現的這些偽品,卻顯然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台灣中藥典「水蛭」連結請見這裡

普查兩百家中藥行,販售水蛭店家有三成是假貨

為了了解水蛭偽品有多普遍,賴亦德如同偵探般在全台北中南東的中藥店明查暗訪,走遍台北、新北、台中、彰化、雲林、高雄、屏東、花蓮,總共查訪了201家中藥店。

結果發現,在201間中藥店中,只有76間有中藥「水蛭」的飲片現貨,比例約38%。在這些販賣水蛭的中藥店裡,偽品出現的機率接近三成(28%)。

「水蛭是活血化瘀最強大的藥,而且非常貴。」賴亦德說,水蛭算是少用的藥材,所以不是每家店都有賣,但是有賣的店當中,一兩的價格從兩百到五百元都有,換算一台斤就要三千元到五千元。民眾若是買到偽品,花了大錢卻根本毫無療效,得不償失。

水蛭醫療用途廣,從活血去瘀到治療失智

傳愛經典中醫診所院長鄭宏足表示,水蛭在中藥的運用從東漢《傷寒雜病論》就有記載,可治療「蓄血」、「善忘」、「發狂」等多種病症,「抵當湯」就是包含水蛭的常用藥方。從現代醫學觀點,水蛭所含的「水蛭素」,可以抗凝血、預防血栓,除了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可用,精神上的問題如嚴重失眠、失智、躁鬱、憂鬱,也是「腦中有瘀」,因此也會用到水蛭做為處方。此外還有婦女疾病,包括不孕症、習慣性流產,水蛭也是藥材之一。

水蛭在醫療上用途廣泛,不過鄭宏足說,台灣中醫師較少使用水蛭作為藥材,可能是擔心藥效太強,且會以植物性藥材優先。不過他認為只要劑量恰當,並無問題。但若是用到偽品,就根本沒有療效,無任何活血的效果。

偽品到底是什麼?DNA鑑定結果:海參

那麼,市面上流通的水蛭偽品,究竟是什麼東西?

由於偽品已經經過清肚和炮製,難以辨認物種,賴亦德在台大生科系陳俊宏教授實驗室與博碩士生合作,使用分子鑑定技術檢驗DNA,抽取COI序列作為分子條碼,以PCR技術放大送生技公司定序,再將序列與分子條碼線上資料庫中的全球物種比對,定序結果,偽品的基因序列最接近的生物,竟然是棘皮動物門的「海參」!

賴亦德這才突然注意到某隻被展開的水蛭偽品,肚中有幾束縱向的肌肉構造,點數發現正好是五束,符合棘皮動物的「五幅對稱」特徵。在任何海參的體內,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五束縱肌。

偽品腹內有五束縱肌,是棘皮動物門的特徵,經檢驗證明是海參(賴亦德提供)
偽品腹內有五束縱肌,是棘皮動物門的特徵,經檢驗證明是海參(賴亦德提供)

賴亦德繼續檢視其他樣品,再度發現部分樣品具有海參特有的「石灰環」構造,證實這些偽品確實是海參無誤。

白色構造即為海參特有的石灰環(賴亦德提供)

印尼國民零食「海參乾」,竟與我國高貴中藥材雷同

在查訪中藥店過程中,賴亦德一一詢問藥店老闆這些水蛭乾貨的進口國,發現賣出偽品的老闆大多說貨品來自印尼,即使有些偽品包裝上明明寫著中國。而正品部分,老闆則大多說是來自中國或泰國。

於是賴亦德靈機一動,以「海參」的印尼文Teripang作為關鍵字,在網路上搜尋,結果跳出極為眼熟的圖片:一張印尼零食的照片,模樣像極了我國中藥行賣的水蛭偽品!

「這眼熟的大小、質地和切工,一定跟水蛭偽品的海參有關!」賴亦德繼續追蹤,原來這「海參乾」零食主要是印尼泗水(Surabaya)附近出產,他改用「surabaya teripang」搜尋,發現這零嘴海參乾十分常見,簡直是當地的國民零食

維基百科上的海參脆餅零食照片
維基百科上的印尼海參脆餅零食照片

賴亦德又想到台灣有許多印尼移工,直接問他們不就一清二楚?於是他利用假日到台北車站大廳,拿出水蛭偽品,詢問了一群又一群的印尼移工,「在沒有任何暗示的狀況下,來自泗水的印尼朋友明確指出,這就是Teripang(海參)無誤!」

根據印尼拍賣網頁,這物美價廉的國民零食炸海參乾Teripang,在當地一公斤頂多只賣300元台幣,一大包的零食250克只要台幣85元,相較於我國發現的水蛭偽品每台斤3000到5000元,價差高達17倍到25倍。

不過這類海參體型較小,品種不同於宴席上的珍饈,數量多到可做國民零食,可見其普遍廉價。中醫師鄭宏足表示,以海參充作水蛭,不至於有毒,但也不會有任何療效。

換句話說,可能有商人為了賺取這巨大價差,採購便宜的海參乾來魚目混珠,充當昂貴藥材水蛭。

印尼零食炸海參脆餅(圖片來源/bukalapak)
印尼零食炸海參脆餅(圖片來源/bukalapak)

問卷調查,水蛭真假難辨

「中醫藥界專家那麼多,怎麼會從來沒人發現這件事?」為解答疑惑,賴亦德製作了網路問卷,放上真品和偽品照片,想了解業界人士對於水蛭的分辨能力。總共發送680份問卷,其中中醫藥職業者有106人、中醫藥業餘玩家52人,以及一般民眾521人。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中醫藥界確實對辨別水蛭真假比較有概念,但是因為水蛭並非常用藥材,即使業界人士也有三成的人無法分辨。

中醫藥職業者對於偽品水蛭照片,有57%傾向認為這不是水蛭,不過也有29%傾向認為這是真的水蛭。而中醫藥業餘玩家的回答更是離譜,傾向於認為真品是假、而假品是真。

印尼「水蛭」進口紀錄可追溯12年前,累計至今上萬公斤

來自印尼的「水蛭」究竟從何時開始進口到我國?這些水蛭偽品躲過邊境查驗,充斥國內市場,顯見主管機關管理有疏漏之處。

根據關務署民國92年到106年的統計,水蛭的主要進口國有中國大陸、印尼和泰國。印尼的進口紀錄是從民國95年進口1105公斤開始,民103年更進口高達3465公斤,從趨勢來看已凌駕中國和泰國,至今總計已進口上萬公斤(10779公斤)。

也就是說,水蛭偽品出現在國內市面上,很可能已經長達12年之久。雖然目前無法證明來自印尼的是否都是偽品,也無法排除來自中國和泰國的貨品是否也有偽品參雜,但由調查顯示,此案應非短期特殊事件,而是由來已久。

問題究竟是出在哪個環節?是國內進口商故意以假亂真,還是國外出口商欺詐?偽品的出現擾亂市場,更有損醫療效果,不明就裡販賣假貨的中藥店和食用的病患也都是受害者,主管機關中醫藥司有必要查明清楚。

中醫藥司應盡快公布抽驗結果,稽查偽品是否流到科學中藥

為此,賴亦德與《上下游》記者於今年5月2日拜訪中醫藥司,將水蛭真品與偽品的樣本攤開在司長黃怡超面前,黃怡超當場感謝賴亦德擔任「吹哨者」,允諾會抽驗調查,並將加強中藥材辨識的訓練。

學者賴亦德面會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揭露水蛭為品(攝影_蔡佳珊)
學者賴亦德面會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揭露水蛭偽品(攝影/蔡佳珊)

不過一個多月過去,中醫藥司的查驗結果遲遲未發布。記者致電詢問,專員黃彥豪回覆,抽取樣品已送往衛福部食藥署檢驗,「還在排隊中」,目前還沒有結果。黃彥豪表示,抽查對象包括進口商和製藥廠,無法公布是哪幾家,以外觀初步看來,只有一個樣品「看起來怪怪的」,其餘應該都是正品。

今年度的「中藥材辨識研習會」即將在6月26日展開,根據內部消息指出,中醫藥司已要求課程內容加入水蛭這個品項的辨識方式。

賴亦德認為,既然中醫藥司有此要求,就表示承認水蛭偽品的存在,理應盡快完成樣品檢驗,公布結果,並協同檢調單位追查偽品來源,不能再姑息不法廠商。

他指出,受害的不只是一般小型中藥行,還可能包括大型製藥廠。科學中藥當中的「抵當湯」和「大黃蟅蟲丸」都含有水蛭粉末,目前各有13張和6張許可證,如果誤用偽品,可能損及這些大藥廠的商譽。

政府應追出偽品來源,受害業者可提告訴求償

肉眼辨別偽品並不困難,從吸盤和環節即可辨識。賴亦德呼籲手邊有水蛭藥材的中藥從業人員,都應該趕快看看自己的貨品是真是假,如果買到偽品,應該找出貨源由誰供應,並對上游廠商提出告訴求償。

中醫師鄭宏足也認為,政府應該要加強查緝,包括境外檢驗和海關,都要確保進來的是真貨,醫師才能放心使用這藥材。對於一般中藥房也要加強稽核,以免無辜民眾花了大錢卻當上冤大頭。

延伸閱讀:〈中藥「水蛭」的意外旅程〉賴亦德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