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面對食品工業(上)從結構性角度看問題

竟然…有同學上課後發心幫我把一階第四堂課的內容打了逐字稿,不分享出來實在是太匪類了。這是三小時的課程,雖然內容很長,但我想他會願意做這件事情,就是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吧。

從結構性角度看問題

接下來要跟大家談面對食品工業,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事情,因為我們現在的糧食生產體系問題非常龐大而複雜,我覺得很多問題其實是整體性的,可是我們都習慣從單一的現象去看,然後去想如何解決這個症狀,可是這一個整體的問題一直沒有被解決,所以這些症狀一直層出不窮,然後一直解決不完。

我以前在當上班族的時候,我也是從片面、個人角度在看這些事情,可是後來我來務農,然後當一個沒有固定薪水的人的時候,當時覺得沒有固定薪水,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對於一個上班族來講,因為,會覺得活不下去,可是當這一步跨出去之後,慢慢的適應之後,我覺得他給我一個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就是我開始會從整體的角度去看事情,而不再只是從自已的角度看事情。

像剛我們看到,裡面的這一群人他們都在努力的在自己的職位上扮演他們的角色,他甚至沒有意識到巴西雨林砍掉之後,中國會變成什麼模樣,我覺得這個是當一個上班族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從自己,只能夠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並非說當上班族不好,而是更要意識到這種思考模式,而如何去跳脫這樣一種循環。並不是說每一個人都要離職來務農,只是我覺得因為我這樣子的經驗,所以我發現在這樣價值觀的轉變,當你可以用更整體的角度去看事情的時候,你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徵結,當你從自己角度看事情的時候,其實很多問題是沒辦法獲得解決,因為他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首先要跟大家談的是,這是過去十年來,石油的價格、黃豆的價格、玉米的價格,很明顯可以看到糧食的價格一直是緊緊跟著石油,剛剛日本的那部片子大概是2007拍的,他們超強的,在問題發生之前,他們就警覺到了,可是我們到現在還是只有看到現象,沒有看到核心,我覺得這真的是差異太大,就是我剛講到的,我們一直從自己角度看事情的時候,其實很難去看到核心,我們只會看到片面而己,當你一直只有看到片面的時候,這個問題是不會被解決的。

我們都知道石油並不是一個永續的能源,也不用談石油用光,那一天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一般的推測是2030年,那時候我們應該還活著,可是重點不是石油用光,石油的問題是在價格,只要石油價格漲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我們就買不到食物了,這些食物會貴到我們買不起,只要石油價格上漲,還不到用光喔,那一天怎麼辦呢?

長期的趨勢來看石油的價格應該是一直在漲的啦,石油呀是用祖產,祖光留下來的財產,花祖產,以前便宜的時候我們沒感覺,可是現在已經快花光了,再生能源就是靠自己來賺錢,賺得慢,累積的不夠快,不像石油,留下整座金山給你,現在快被我們花光了,現在這個糧食供應體系,他就出問題,沒有石油他沒有辦法種,機器沒辦法發動、他得不到資材,他糧食運不出去,所以消費者也拿不到。很多人會問務農會不會餓死,務農絕對不會餓死,因為我們在糧食的產地,會餓死的是城裡的人,賣場裡的食物不是本來就應該在那裡,只要東西運不進去,大賣場整個會空掉,這樣很容易理解吧?

因為我們以前一直沒有看過那現象,覺得這些東西在那裡是理所當然,他不是理所當然,他背後有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在運作,而這系統的核心就是石油,當石油價格大漲,他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危機吧?對不對?這個危機呢,其實雖然麻煩,我們也許還有辦法處理,可是如果石油價格大漲,帶動了糧食價格大漲,這二個危機一起來怎麼辦?我們有能力處理嗎?好像就有點難對不對?

剛講過玉米、黃豆跟小麥,台灣的自給率都是零,那黃豆的重要性不用講,然後玉米呢,哇!感覺很少在吃玉米,可是玉米是很重要的加工材料,我們吃的很多糖,糖漿啦還有很多加工食品的原料,就是從玉米提煉出來的,沒有玉米可就麻煩了。小麥呢,有個麵粉廠的老闆跟我說台灣現在消費麥類製品的量,已經超過米了。如果有一天,我們沒辦法得到這些小麥的話、我們沒辦法獲得這些麵粉怎麼辦?

也許你會說好啊,那我就改吃米,我沒問題的,可是剛講了,麥類製品的消費量超過米了,是不是代表一個很龐大的產業在這邊,黃豆、小麥、玉米相關的產業崩潰了怎麼辦?對我們經濟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會嘛,所以能源、糧食、經濟這三個危機會接連爆發,到那一天,我們有能力去面對嗎?這三個問題各別發生,也許我們還能處理,可是當他一起發生的時候,他來的時候一定是一起來的,就像是日本的地震、海嘯、核事故一起來,沒有政府有能力處理的嘛,他一定會變成大災難,到那一天怎麼辦?我們的生命財產、還有我們的尊嚴,到底要該怎麼去獲得保障?

我們的食物怎麼來的?

首先我們要來看的是,我們的食物是怎麼來的,我們也許不知道在哪裡打發了我們一餐,現在越來越多人外食,他也許在自助餐吃,也可能是在便利商店買微波食品,或去麥當勞吃,總之越來越多人開始外食。直接從外面買現成的食物,省時、方便,那這些商品他可能來自食物工廠或中央廚房,他們處理這些食物,通常會把食物分好的元素、壞的元素,壞的元素是指容易腐敗的部份,好的元素是不容易壞的部份,容易腐代表的是什麼意思?代表營養、微生物要吃,所以他把有營養好吃的部份去除掉,剩下這些不容易壞的部份,可這樣子東西會不好吃,所以他放很多添加物進去,讓他有味道,甚至他加了一些營養素,比方維他命進去,然後他可以宣稱他是營養強化,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有看過「恐怖的食品添加物」嗎?推薦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他裡面有講到這些食品工廠,他是如何讓不能吃的東西變可以吃的東西。總之,這樣子的食物是從這樣的體系出現,就拿自助餐來講,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會發現,你自已煮的菜,再怎麼努力都沒辦法像自助餐那麼漂亮,對不對?我們自己煮的就醜醜的,為什麼自助餐可以煮得那麼漂亮?還有就是如果自己煮,有一些菜可能要煮30分鐘才會爛,外面餐廳呢?坐進去5分鐘就可以上菜了,為什麼?不是他的廚師比較厲害,這不是廚藝的問題,而是添加物的差別,他加了一些你不知道的化學材料在裡面,讓他的菜色可以維持青綠非常久,他的菜可以很快就可以煮爛,這些東西是你廚房沒有的。

食品工廠,就是小學校外教學常常會去參觀這些工廠,醬油呀、汽水呀,什麼哩哩扣扣,那時候常常覺得很奇怪,食品工廠旁邊應該都是田才對呀,不是做食物的嗎?可是為什麼這些食品工廠都在工業區裡面?當時一直沒辦法理解這件事情,後來看了「恐怖的食品添物」終於懂了,因為他最重要的材料是這些化學物質。那些化學藥粉可能就是來自於他旁邊的工廠幫他製造,他也許還會用到真正的食物,這些真正的食物來自於遙遠的產地,繞了大半個地球來到台灣。

食物你要如何判斷他好不好,乾不乾淨,很簡單的一個原則,大量、長時間、長途,一定有問題,就這3個標準而已,因為這些食物不是只有人要吃,蟲要吃、鳥要吃,老鼠要吃,微生物也要吃,他如何將這大量、長時間、長途運到這裡還沒有出事,這有問題。所以他都要做很多防腐跟防蟲的處理。櫻桃,有人吃櫻桃會削皮嗎?沒有嘛,櫻桃呀在出口之前先噴7道藥,7道喔,蘋果噴藥之後再用腊把藥封在裡面,這些認真想一想一定想得透的嘛,這個東西他運進來不能讓他長蟲呀,他只要有長蟲整貨櫃要消毀,怎麼可能讓他長蟲?所以不要再買進口食物,那個才是最可怕的,倉儲跟運輸他使用的農藥是田裡的10倍到100倍,所以進口食物才是最糟糕的。

我們會說這個糧食生產體系是有效率的,他的目標是為了提高產量,為什麼要提高產量?以後你在做無肥料種植一定有農民跟你講種這個產量太低不行喔,就拿稻米來講,不施肥種得比較差一點可能一分地種400斤,人家種1000斤,他說這產量太少不行不行,可是他的米一斤賣多少錢?20塊,我們的米一斤可以賣多少錢?可以賣到90塊,我的產量比他少一半,我的價格是他的4倍多,我有賠嗎?他到底在想什麼?(日本秀明自然農法的產量約為慣行的八成,泰國米之神的稻米產量和售價跟慣行一樣,而且農民還能賺錢。)

提高產量無法解決問題

提高產量第一個要解決飢荒問題,農民說這東西不能只種給有錢人吃啊,我是為了要解決飢荒問題,所以我噴這麼多肥料。可是我們過去40年來,人類生產糧食的能力可以達到歷史的高峰,可是過去40年有沒有發生飢荒?有嘛,還是在發生飢荒,一直都有,為什麼我們糧食產量這麼高,還會有飢荒發生?這很奇怪呀,所以飢荒他不是產量不足的問題,而是分配不均的問題,有人沒有得到食物,有人拿太多。

如果是分配不均的話,你提高產量,那些拿不到食物的人有辦法拿得到嗎?他還是拿不到,食物還是浪費在那些有錢人的手上。就是上次跟大家提到的,我們糧食自給率只有三成,可是卻有一堆食物拿去做堆肥,這是很糟踏的事情,那些吃不到的他還是拿不到食物,所以提高產量並不能解決飢荒的問題。

第二個提高產量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有嗎?沒有嘛。就是農民收入最差的時後,一直都是產量最高的時候不是嗎?這產量高、價格崩盤、血本無歸,一直都是這樣的。所以提高產量完全沒辦法解決這二個問題,農民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提高品質才對,品質好到人家願意用4倍的價格跟你買,不是嗎?消費者願意,他知道一斤20塊的他吃了不安心,並不是說我們種高品質,付不出錢的人沒辦法得到這些食物,我們也很喜歡以物易物或勞力交換的方法。重點是創造一個友善農業的環境,讓更多城市人可以回鄉務農,也可以解決農業與糧食的困境。

我們為什麼要吃這麼多肉奶蛋?

地球生產的糧食足夠120億的人吃,這是聯合國統計的資料,地球現在人口多少知道嗎?70億,前陣子破70億了,其實地球70億人還是夠吃,為什麼有人還是餓肚子,這就很奇怪。首先要說明的是糧食轉換的比例,人如果是純吃素的話,100單位的糧食可以養活10單位的人,可是如果他純吃肉的話,100單位的糧食只能養活10單位的畜牧動物、只能養活一單位的人,一個純吃肉的會比純吃素的會多消耗10倍的食物。

我並不是說不能吃肉,是我們不應該吃這麼多肉,人體的設計是以素食為主的雜食性動物,我們是偶而吃肉,可是大部份吃素,我們的消化道主要是針對素食設計。那要吃多少素呢?有一個統計是說,只要日本跟美國這二個國家的人民一天一餐吃素,全世界就吃飽了,很難嗎?一天一餐耶,有這麼難嗎?你一天少吃一餐都不會死耶。肉其實在我們身體裡面是很難消化的,所以你晚餐吃素是不是你身體比較好?對自己好、對環境好、然後又對社會好,這不是很棒嗎?

奇怪的是為什麼我們要吃這麼多肉奶蛋?普遍認為不吃肉奶蛋會不營養、會生病,導至發育不良,要蛋白質嘛,可是上一次已經跟大家講過,蛋白質最原始是植物製造出來的,不是動物製造的,動物是攝取植物之後才獲得那些蛋白質,所以植物並不是沒有蛋白質,是你吃植物,你要吃多元,就是不能挑食。我們想想看,陸地上最大隻的動物他吃肉還吃素,吃素的嘛,吃素沒有長不大。我們人在耕田或是騎乘當運輸工具的動物是吃肉的還吃素的?吃素的,他們很有體力,所以吃素不會沒有體力呀。

肉食性動物他的特點是爆發力強,可是整天在睡覺,那草食性動物呢,他可以一直工作,所以很明顯的,草食性動物的體力比肉食性動物優異太多,我有一些朋友在攀岩,攀岩也是很需要爆發力,他們不少人在吃素,吃素不會讓你沒有體力,可是我要再強調一次吃素要吃得很均衡,不可以偏食。

為什麼我們長久以來一直覺得不吃肉奶蛋不行?這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說起,就是當時美國成為大贏家,台灣、日本、南韓都納入了他的保護底下,可是要他保護要交保護費,就是買他的農產品。之後,稻米的產量提升,可是我們卻改吃小麥,很奇怪厚!

這些玉米、黃豆、小麥不斷賣來之後,發現還是消化不完,美國就把這些穀物拿去餵動物,餵了動物之後再賣到台灣、日本跟南韓來,可是以前我們沒有吃這麼多肉,所以要廣告呀,他就教學校的老師和媽媽,一定要吃肉、奶、蛋,我們美國人之所以會這麼聰明、這麼強壯,可以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我們吃這個東西,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小孩像美國人這麼高、這麼壯、這麼聰明,你就要吃這樣的食物,從那時候開始,學校和家裡就不斷的告訴我們,要多吃肉奶蛋,一直到今天,這個觀念還沒有改過來。

可是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十大死亡率前幾名,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不斷的飆升,都跟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就是從大量消費肉奶蛋開始。之前已經跟大家講過,最好的食物就是當地當季天然的食物,跟祖先吃一樣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食物,為什麼?之前有講過我們消化道有很多微生物,這跟連作是一樣的道理,就是持續的連作,植物跟微生物會互相適應,吃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這是我們消化道裡的微生物最擅長處理的食物,可是當你改變飲食習慣,你就變輪作,微生物對這樣的食物不適應,不習慣這樣的食物。

西方人可以喝牛奶,可是東方人很多喝牛奶會不舒服,可是東方人可以吃黃豆,西方人吃不慣黃豆,這個都是幾百年來、幾千年來人跟食物不斷互相適應的結果,就是我們東方人適應黃豆,西方人適應牛奶,那是怎麼適應的呢?就比方說西方人他可能在糧食不足的地方一定要喝牛奶,不喝牛奶他沒有食物,所以沒辦法喝牛奶的人都死光了,剩下的都是能喝牛奶的人。我們也是一樣,不能吃黃豆的人都自然淘汰掉,剩下來的都很適應黃豆,這是食物跟我們的身體經過長期的互相適應而呈現的一個結果。

當我們今天突然改變了飲食的內容之後呢,是不是那個模式又要重來一遍,就是我們可能要再花個幾百年,把不能適應這個食物的人淘汰掉,以後就可以跟西方一樣,很習慣吃這樣的食物,我們才轉換多少年?六十多年而已喔,還有好幾百年呢。所以吃這麼多肉,對健康絕對不會有好處。剛講過,糧食危機的發生,當這些肉奶蛋價格上漲的時候怎麼辦?這很簡單嘛,你根本不需要吃這些食物,他價格漲得再高對你有影響嗎?沒影響嘛,可如果你覺得不吃肉奶蛋會死,那天你怎麼辦?就死定了嘛!就是這個觀念轉換的問題,根本不需要這個東西呀,你的觀念轉過去那一天就對你沒影響,輕輕鬆鬆就跨過去,所以不要害怕。

壟斷生產工具造成飢荒

接著是壟斷生產的工具造成飢荒的問題,首先是土地被壟斷,這要從工業革命開始說起,西方工業革命之後,藉著船堅炮利去打亞洲、非洲、美洲這些落後地區,然後把他們最富庶的土地拿來種植經濟作和作畜牧業,西方國家發展帝國主義的目的不是為了要擴張領土,他們只是要略奪那個地方的資源,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工業革命之後,他們國內貧富差距變得越來越大,為了避免社會動亂,他必須從別的地方不斷的掠奪資源,來維持國內的經濟不斷地成長,以安撫這些中產階級,讓他們不要暴動,所以當這些被殖民國家最好的土地原本是用來生產糧食養活當地的人,而被拿來種經濟作物之後,當地人要吃什麼?沒東西吃了嘛不是嗎?他們只能到很偏僻,地形很差的地方種他自己要吃的,要不然就到西方人的工廠或農廠去當工人,然後買進口食物,這樣怎麼可能不發生飢荒。

後來這些被殖民國家陸續獨立,當地的人也掌握了政權,可是這些土地有被釋放出來種糧食作物嗎?沒有喔,既得利益者還是繼續種植經濟作物。所以我們會發現,那些發生飢荒的國家,他們居然還有農產品可以輸出,這應該是造蘗了,不是嗎?有人餓死居然還有農產品可以輸出,這些經濟作物像是棉花、咖啡、可可,還有台灣人也參與其中的甘蔗,日本人需要糖,那個時候去吃那些甘蔗是犯法的,因為這樣子,土地不生產糧食,讓人民沒東西吃。

自古以來,發生這樣的情況,人民會怎樣?暴動、革命,然後推翻統治者,把土地搶回來繼續生產糧食,然後社會再度回復安定,一直都是這樣的循環。可是現在這樣的情況不太會發生了,很難發生了,為什麼?因為全世界的消費者在支持這個獨裁者,他們的經濟作物賣到全世界,讓這個獨裁者可以獲得全世界源源不絕的金錢支援,讓他有能力可以鎮壓他的人民,當我們看到這些飢荒問題的時候,不要很片面的就認定那個是人民懶惰、笨、不長進、運氣不好,不是他們太落後,不是的,這都跟我們的消費行為息息相關,我們必須瞭解我買的這個東西他從哪裡來,他是怎麼做的,

像可可,有一本書叫「巧克力禍心」,這些巧克力都是血,用小孩子的血去做出來的,所以當你在買這樣的東西的時候,更應該仔細去思考:我是不是在創造地球上另外一個地方的某一種現象。所以盡量支持在地的,因為在地的你看得到,你知道他怎麼做,縮短你的消費里程,你才能為你的消費負責,如果你的消費里程很長,根本不知道產地發生什麼事情了,這種剝屑環境和社會弱勢的情況就會一再發生,而這些事情最後一定會回過頭來傷害到我們自已。

就像剛影片上看到的,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黃豆、這些肉、這些棕梠油怎麼來的,砍森林來的,我們不負責任的消費行為,讓遠方的人跟遠方的環境會受到傷害,而這些都是我們造成,所以要對自已的消費行為負起責任,這樣我們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把這些問題都當成是別人的問題,跟我無關,這些問題永遠不會被解決,所以地球氣候異常,不用再一直想那是二氧化碳造成,推到二氧化碳就覺得事不關己了啊,這些都是消費造成的,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

能源作物排擠糧食作物

接著是能源作物,剛提到,為了種植生質能源作物,農民紛紛改種玉米,排擠了黃豆,造成黃豆價格也跟著大漲,這些是做飼料用的,所以肉奶蛋也跟著漲,所有食物就一起水漲船高。我們要想想那些宣稱用生質能源的車子是環保的,可是環保的背後代表什麼意思,我們必須去思考這些廣告詞背後到底在講什麼,如果你的環保是要犧牲某一些人沒東西吃,這叫環保嗎?所以我一直強調不可以相信品牌、不可以相信認證、不可以相信部落格,你要到產地去看生產者,去認識他,然後選擇要不要相信他,人跟人之間才能有信賴。

我們再來想另外一個叫做「電動」,政府不是一直很鼓勵電動的車子?他也是宣稱環保,為什麼電動是環保?蛤?排放,他沒有用石油、沒有排放的問題,可是電哪裡來?他怎麼發電?太陽能嗎?不可能吶,再生能源絕對不夠用,以我們今天消耗能源的模式,再生能源絕對不夠用,我們今天消耗能源的方法是在花祖產,不是自己賺的,很揮霍的方法,所以絕對不夠用,這些電哪裡來?電動是為了跟「核能」銜接,這叫環保嗎?

台灣現在3座核能發電廠,他的發電量是14%~17%,如果我們核能發電要提升到80%還要蓋幾座?一個縣市一座,最公平,就不用吵誰有誰沒有啦,核廢料就直接在自己這裡處理就好,就不用搬到很遠的地方去不是嗎?這是我們要的未來嗎?所以電動就是環保嗎?仔細去思考這些名詞他背後到底在講什麼,並不是他自己說環保他就是環保。

有一個東西叫做「公平貿易咖啡」,透過付給農民更多的…就是錢,來買他們的咖啡,來改善他們生活的困境,可是我們要去思考他的困境是誰造成的,今天為什麼這些咖啡商能用這麼低的價格買到他的咖啡,他可以不賣,為什麼這麼低的價格他還是賣?他的困境到底是誰造成的?他們的政府嘛,這是他們的社會問題,所以還是回歸到,當政府不好的時候,應該讓他們的人民有能力換一個好的政府,可是當我們今天付更多錢跟他買咖啡,獲利最多的不還是他們的政府嗎?

繼續把他的政府養肥肥的,再來榨取他們人民的血汗錢,給他再多錢還是一樣被他的政府搜刮,當我們花更多錢跟他買咖啡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可能很難想像,就拿台灣的模式來講,公平貿易檳榔,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了吧?更多土地被開發來種咖啡,這樣對他們好嗎?我覺得要改善他們的困境,比較好的方法,應該是讓他有養活自已的能力,讓他可以先生產糧食、餵飽自己,他才有能力去思考他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如果咖啡的價格比糧食好,誰要種糧食呀?

當他有能力餵飽自己去思考他的下一步的時候,他的自主性才會出現,當他餵不飽他自己的時候,他會寧願當奴才,再爛的政府他都可以接受!這些消費背後到底代表什麼意思,是我們必須要認真去思考。(本文待續)

閱讀面對食品工業「下」,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