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0513》從中國飛來秋行軍蟲,將造成嚴重威脅,需提高警覺

長相與斜紋夜盜蟲相近,威脅卻更加嚴重的「秋行軍蟲」,近日在中國非洲等地造成大規模危害。防檢局表示,秋行軍蟲繁殖力驚人,一生可產1500-2000粒卵,且成蟲十分善飛,根據國際資料,曾有一個晚上飛一百公里的記錄,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距離相近,尤其金門地區距離廈門僅數公里之遙,加上有大面積高梁作物,可能首當其衝。

秋行軍母成蟲(圖片提供/農試所)

秋行軍蟲與斜紋夜盜蟲,兩者近似,偏好作物稍不同

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全球預警之重要害蟲。原生於熱帶和亞熱帶的美洲,在2016年傳播到非洲,2017年迅速蔓延至亞洲,包含葉門、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斯里蘭卡,而今(2019)年傳至中國,目前已有十一個省(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廣東、海南、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傳出疫情。

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農藥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江明耀表示,俗名「秋行軍蟲」正式學名為Spodoptera frugiperda,屬於鱗翅目夜蛾科,與危害蔬菜的斜紋夜盜蟲都是夜蛾科,幼蟲與成蟲(蛾)長的相當近似,也都是由卵演變為幼蟲,化蛹成蛾。

雖然長相近似,但仍有線索可以分辨,江明耀解釋,秋行軍蟲頭部呈褐色,且頭骨有Y字型黃色縫線,末節有四個小圓點點呈方形分佈,至於斜紋夜盜蟲頭上的縫線偏白且不明顯,尾部只有兩列黑色色斑,這兩特徵為最明顯差異。

秋行軍蟲(左-James-Castner)及斜紋夜蛾(右-農業試驗所)幼蟲之區別。原圖提供/農試所。

秋行軍蟲為雜食性,母蟲特別愛在玉米、小麥等產卵

秋行軍蟲與斜紋夜盜蟲都是雜食性昆蟲,但母蟲對不同作物的氣味有不同偏好,秋行軍母蟲喜歡在禾本科作物產卵,例如玉米、小麥、高梁、稻米(旱稻)、芋頭等,誕生的幼蟲也就以這些食物為生,也產生較大危害。

斜紋夜盜蟲母蟲則特別偏好在花生、地瓜、綠肥植物及蔬菜上產卵,幼蟲也就對這些作物危害特別大。

但台灣多小農經濟,多項作物混種,作物間距離不遠,加上秋行軍蟲為雜食性,因此只要是非水生性作物都需防範。

秋行軍蟲公蟲(圖片提供/農試所)
秋行軍蟲卵照-James Castner(圖片提供/農試所)

秋行軍蟲善飛繁殖力驚人,從中國飛至金門「輕而易舉」

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表示,秋行軍蟲於我國並無發生記錄,但根據國際間的記錄來看,一旦發生,將對農業造成重大損害。他表示,秋行軍蟲曾有一個晚上飛一百公里的能耐,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距離相近,再加上梅雨季節後西南氣流的引進,秋行軍蟲的防治必須提高警覺。

江明耀表示,若以危害可能性來分析,因卵期只有兩天,民眾攜帶卵塊或幼蟲入境的比例很低,但因秋行軍蟲善飛,若從中國廈門順著氣流飛到金門,可說是「輕而易舉」,加上金門又有大面積高梁栽培,特別受秋行軍母蟲青睞,因此金門是防疫首先需加強的部分。

秋行軍蟲每次產卵數為100-200顆,幼蟲孵化後會食取植物的葉子,甚至鑽進植物體裡面,讓其無法收成,之後老熟幼蟲再鑽入土壤中化蛹,成蟲羽化後又再進入產卵期。而根據國外的資料,秋行軍蟲平均壽命為兩週以上,而一個月就有一個新世代的秋行軍蟲產生,一隻秋行軍蟲一生可產1500-2000粒卵。他表示,「這樣的繁殖力是很驚人的。」

蘇力菌、苦楝油可生物防治,化學藥物也可使用

江明耀表示,秋行軍蟲與斜紋夜盜蟲相近,在生物防治部分,用以防範斜紋夜盜蟲的蘇力菌也可用在秋行軍蟲,苦楝油在國外也被證實可有效防治秋行軍蟲。在化學藥劑部分,基本上國內針對禾本科(如玉米小麥水稻)等可使用藥物,在效果上應該有用,但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在雜糧作物尚未制訂容許量,因此這部分還要與衛福部協調。

藥毒所生物藥劑組組長謝奉家表示,國外在對付秋行軍蟲上,已經有23種生物農藥可以用,國內尚未有「實戰經驗」,需要再進一步了解。

江明耀表示,其實秋行軍蟲並不難對付,目前肆虐嚴重地區,如中國部分省分與非洲,均是農業資訊較不發達之處,或如非洲經濟能力較差,因此對於蘇力菌等可用資材的掌握不夠。台灣多數精耕,農人對土地有密切觀察且對農業資訊掌握度高,即使發生蟲害,只要早期發現,應該都能透過既有防治方式來解決。

防檢局呼籲大家,有發現秋行軍蟲請打電話通報

馮海東表示,將加強邊境防範,包含加強來自疫區的寄主植物種苗、農產品以及運載工具的檢查;高風險貨櫃或是途經高風險區的貨櫃也會緊行抽查;再來,則是要求出口方落實貨櫃以及包裝清潔。「強化邊境把關」則是會在高風險區域,包括,離中國距離相近的金馬地區、本島重要寄主產區、各港口與機場設立偵測點偵查。

除邊境防範,防檢局也將進行「國內偵查」,透過農委會試驗改良場所,針對地方做巡視跟盤點。

馮海東呼籲,如果民眾有看到「頭部呈褐色,帶有黃色Y字型頭縫線、末節有四個點呈方形分佈」的秋行軍蟲,請立即通報防檢局專線0800-039-131。

防檢局長馮海東(攝影/段雅馨)

延伸閱讀:(閱讀更多秋行軍蟲新聞,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