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0612》殲滅秋行軍蟲關鍵14天!快下載通報APP,確認秋行軍蟲獎金一萬元

國際認證的農業害蟲秋行軍蟲正式在台登陸,在苗栗、宜蘭與嘉義的玉米田相繼確認秋行軍蟲入侵後,行政院今(12)日下午緊急召開首次「中央及地方秋行軍蟲災害應變小組」跨部會會議,進一步確認秋行軍蟲防治的標準作業程序,並規劃通報獎金和提供案例確認後的補償制度。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目前發現的秋行軍蟲幼蟲屬於第一個世代,等到十日後長為會飛的成蟲時防疫就更加困難。為了有效把握這兩週關鍵的「撲殺良機」,即日起民眾只要在田區發現疑似案例、主動通報,事後鑑別為秋行軍蟲,即可獲得獎金一萬元。

圖片來源/農委會

此外,遭秋行軍蟲入侵的田地之作物要全數割除,地方政府會依植物防疫檢疫法相關規定給予農民一定金額的補償;而「疫區」產區三個月內也不得再種植任何可能吸引秋行軍蟲覓食的作物,故農委會將按照休耕補償措施,在作物清除復耕前的休耕期間,給予農民補償。農委會呼籲,全民積極通報、共同防疫,「讓秋行軍蟲在灘頭上就被殲滅掉!」

秋行軍蟲特色:「頭部呈褐色,帶有黃色Y字型頭縫線、末節有四個點呈方形分佈」

嘉義縣一處青割玉米田也出現秋行軍蟲幼蟲(照片提供/嘉義縣農業處)

宜蘭嘉義苗栗確認入侵,其他七處疑似案例待鑑定

秋行軍蟲在全球多國肆虐,對禾本科農作物(除了蕎麥以外,幾乎所有的糧食都是禾本科植物,如小麥、稻米、玉米、大麥、高粱等)傷害很大,目前中國已有18個省份淪陷。台灣自8日出現首例後,今(12)日也相繼確認宜蘭頭城鎮、嘉義鹿草鄉(備註:原刊登「嘉義縣義竹鄉」,6/12日晚間22點農委會更正為「鹿草鄉」)皆有秋行軍蟲現蹤,發現地田區隨後已遭封鎖、銷毀。

此外,目前尚有雲林、嘉義等地共七處傳出疑似出現秋行軍蟲,當地政府已派員前往採樣,正在等待分子鑑定中。

秋行軍蟲在國際間的分佈。(圖片/農委會)

幼蟲長到成蟲約7-10天,鼓勵全民通報  獎金一萬元

為了防範害蟲入侵,農委會昨(11)日下午前往距離中國最近、高粱產區眾多的金門,了解防疫情形;也與各縣市政府農政單位召開防治會議,討論防治用藥和標準作業流程。今日下午則由行政院召開首次「中央及地方秋行軍蟲災害應變小組」跨部會會議,包括農委會、國防部、內政部、財政部、教育部、經濟部、交通部、退輔會和環保署各單位皆派員參加。

「大家都要很清楚,作戰時才能知道自己角色。」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這兩週是防治的關鍵時期,幼蟲長到成蟲約十天,若氣候炎熱,可能縮短為七天,因此在牠尚未長成具飛行能力的成蟲前,就是最好的消滅時間點。

為了把握這兩週關鍵的「撲殺良機」,農委會祭出高額通報獎金和提供案例確認後的補償制度。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即日起,只要民眾在田區發現疑似案例、主動通報,事後確認為秋行軍蟲,可得獎金一萬元,同一個地號僅限領取一筆,且條件是要在田間發現,若消費者是在購買的蔬菜上發現秋行軍蟲,因為難以追溯其來源,因此不符合獎勵條件,「但我們還是鼓勵全民努力通報,一起來防治!」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目前國內已有三地出現秋行軍蟲。(攝影/林珮君)

入侵田地作物需全數割除,3個月內不得種植引蟲作物  政府提供補償措施

若田區確定出現秋行軍蟲,依照標準作業流程,會劃定疫區、行移動管制,發現地會清除銷毀所有作物植物,也會在周圍田區掛設性費洛蒙誘蟲器,以及呼籲周遭農友加強防治。陳駿季解釋,目前的清除原則採高強度作法:就地掩埋或焚燒處理,因為希望有效阻絕秋行軍蟲在國內擴散的情況。

在補償制度上,遭秋行軍蟲入侵的田地之作物要全數割除,地方政府會依植物防疫檢疫法相關規定給予農民一定金額的補償,當前各地仍在研擬確定金額,普遍先以每分地3,000元為主;而「疫區」產區三個月內也不得再種植任何可能吸引秋行軍蟲覓食的作物,故農委會將按照休耕補償措施,在作物清除復耕前的休耕期間,給予農民補償。

發現被秋行軍蟲入侵之區域作物需全數銷毀。嘉義出現秋行軍蟲,發現地先挖洞三米、植株掩埋,再撒烏肥後覆土。(照片提供/嘉義縣農業處)

下載即時回報APP,發現蟲體拍照上傳,累積熱區資料庫

「秋行軍蟲」成為當前國內最夯的蟲蟲通緝犯,全民都想協助揪出。為了讓通報更順利、縮短作業時間,農委會昨日深夜修訂「農作物天然災害即時回報」APP系統,開放給民眾用來通報秋行軍蟲的疑似案例。

陳駿季進一步解釋操作方式,安卓和蘋果的手機都能使用,只要打開手機,搜尋並下載「農作物天然災害即時回報」手機APP,完成安裝後,登錄時選擇「農委會」,並以通用密碼「0000」登入,即可進入系統。之後點選「新增」進行秋行軍蟲通報,就可以拍照上傳。

他特別提醒民眾,除了拍攝要有足夠可以辨識的蟲體近照,也要填寫受害作物,便於未來判釋分析時,更容易掌握該蟲是否有擴大到其他作物之狀況。

如此一來,防疫人員不僅能在各地上傳的通報案例中分析出「疫區熱點」、加強特定縣市的防治計畫,「這個地方被照得越多,就代表是熱區。」也能先在民眾上傳的照片中憑藉外觀、型態做初步辨識。(APP下載:Android 系統 http://bit.ly/2F5rhfQ ,iOS 系統 https://apple.co/2IE3O6h

「現在是發現初期,為了謹慎才需要每一例都用分子鑑定做確認,等到越來越認識這隻蟲後,就能直接在照片上判斷,或是覺得『極可能是』的案例,再派員前往現場。」陳重申,APP的協助能讓民間發現的案例更有效率的進入官方系統中,也能讓防疫人員撲滅作業執行得更快。

通報APP能快速呈現需要防治的熱點分佈(圖片/農委會)
通報APP操作流程(圖片/農委會)

目前侵台秋行軍蟲屬水稻品系、玉米品系,肚子餓什麼都吃

防檢局長馮海東解釋秋行軍蟲的生長週期,入侵的雌蟲先到作物中產卵,經過幼蟲期,之後老熟幼蟲會掉入土裡化蛹,等到蛹期結束,再變為成蟲出來,從卵期到成蟲,稱為一個世代,一個世代約略三十天。雄雌蟲交配後十日內會死亡,這段期間平均每日可產一百多顆卵,總計一生可產1,500-2,000粒卵,「因此只要發現一隻幼蟲,可能周圍就是這個族群數量(指約100多隻)。」秋行軍蟲偏好吃的水稻、玉米、雜糧等,都是牠的主要宿主,約佔我國栽種面積45%。

在品系上,依照不同的秋行軍蟲所偏好吃的作物,可區分出玉米、稻米兩種品系,印度、越南出現的秋行軍蟲屬於「稻米品系」,中國的則是玉米和稻米品系的都有。目前國內發現的首例秋行軍蟲(在苗栗)屬於「玉米品系」,而二、三例(宜蘭、嘉義)發現的皆為「水稻品系」的秋行軍蟲。

對此,陳駿季解釋,「並不是『玉米品系』的秋行軍蟲就只會吃玉米,牠餓的時候什麼都有可能吃。」因此所有禾本科的植物都是需要監控的區域。目前國內確定出現秋行軍蟲的三例都在玉米田中,其中兩處種植飼料玉米,他也推測,飼料玉米在栽種上相較食用玉米粗放,可能只做基本的田間管理,因此更有機會遭到害蟲入侵。

可先噴藥、蘇力菌防治,非農地也會受危害

在防治上,陳駿季強調,農民若發現疑似蟲體一定要立即通報,而平時也要做好田間管理,「主動到田間巡查,如果分不清楚有沒有秋行軍蟲蹤跡,可以先噴藥,有11款防治藥物已經公告,友善、有機的農民可以用苦楝油和蘇力菌防治。」

至於非農地的區域,也可能遭受秋行軍蟲危害。他指出,秋行軍蟲的寄主植物多達300種,可能跑到學校裡、一般菜園,或是軍營中的植物、高爾夫球場的草皮,「當牠沒有太多東西吃的時候,(哪裡)都可以入侵。」因此跨部會的合作很重要,防疫需要各地政府的協助,共同抵禦這場蟲蟲危機。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秋行軍蟲新聞,請點選這裡)

撲殺秋行軍蟲教戰手冊!外貌糞便咬痕揪蟲,專家:秋行軍蟲易有抗藥性「看到蟲才用藥」

秋行軍蟲擴散台灣,宜蘭嘉義確認中招,南澳出現疑似案例

緊急!中國吹來秋行軍蟲入侵台灣!確認現蹤苗栗,宜蘭嘉義通報疑似案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