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去拜訪了馬公市的西衛開心農場,原來離我並不遠,我卻是在時間上繞了一圈才去到。我一直以為這只是幾個想利用下班時間種種菜的人,集合在一起的小菜園,所以沒積極約訪;沒想到來了之後才知道,他們要做的,遠比我預設的多更多。
而且,重點是,他們已經全面啟動了!
還沒進園子,還在入口處,農場負責人任光國大哥就對我說,他們準備要辦農夫市集了!農委會要輔導他們!他們要做像台北楊儒門那樣的!
很好,我壓根沒料到會在一開場就聽到這幾個關鍵字:農夫市集、楊儒門、農委會…等。我還一直認為澎湖要辦農夫市集這件事,應該再等一段時日,畢竟馬公的北辰市場裡,每天都有很多阿公阿嬤去賣自己種的菜,那就是農夫的自產自銷了啊!
(農場分成了三十個小區塊,分給三十個認養人耕種。)
有必要再特別開辦一個”農夫市集”嗎?如果要由我來推動,我需要再多點時間研究需求度和可行性…。
但,成立三年的西衛開心農場,卻已經如火如荼展開,幾個農友已經成立了協會,由於他們都是業餘,我連是否能稱他們為”農友”都不太確定呢!
他們種菜是以自己吃為主,送朋友次之,沒有人是想要(需要)賣錢的,所以種得輕鬆自在。也就是說,沒有經濟壓力之下,農人們想要一個市集,目的是什麼呢?
任大哥說,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吃到沒有用農藥的菜啊!我們既然已經有能力種到自己都吃不完,有一個可以賣給別人的機會,不是很好嗎?
(擋風設施是在澎湖種菜很重要的一門學問,園區裡每個人都自有一套!)
(任光國大哥說,之後這片還要繼續開墾…)
我當然樂觀其成,並承諾願意持續協助記錄工作。所以接下來,我會從這個開心農場出發,把我一直想寫的【澎湖也有農業】系列報導,慢慢完成。
這個名為”西衛開心農場”的地方,已經頗具規模,不只是空間規劃,還有內容,還有行動!
首先,他們不只現有的三十個單位,還將陸續開墾周邊可用的土地,因為還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待可以有一塊自己的小菜園;農場隔壁剛好有另一個業餘農友的果園,也在積極進行中,種了許多柑橘類,幾年前種的金桔現在長很高,結實纍纍,柳丁、帝王柑、檸檬等,也已經把樹苗種下了,旁邊的一大塊地更是已經整好,準備要種非常合適澎湖的紅龍果。
(想種柑橘類的農友種了好幾年的金桔,今年長得很好,已經收了一百斤去送朋友了。)
(他說背後這塊空地即將要種植非常適合在澎湖生長的紅龍果)
中間有個區塊,幾座土窯排排站,是的,控窯體驗早就有了,現採地瓜現烤來吃,對現代人、不管大人小孩都很夢幻,西衛開心農場陸續接待了一些機關團體的參訪,也有幼稚園的小朋友帶來這裡上課,教育功能是園區最想發揮的。
準備中的硬體規劃,還有廚房,要讓大家現採現做現吃;準備中的軟體規劃,則是今年秋天要辦一場田園音樂會,還可能找人來彩繪,邀請朋友們同樂,讓農場體驗活動,有更多延伸的空間。
(農場入口這裡將會是重要的接待空間,廚房會設在左後角落。)
就是這點感動了我。或許這些項目在台灣做社區營造或休閒農園的人,早就聽到不想再聽了,但在澎湖,這些全都是前所未有的。
任光國大哥說,他希望這個開心農場可以起一個示範作用,澎湖縣政府這幾年都在推青青草原計畫,讓民眾把荒地捐出來做成綠地,政府再派人定期割草,讓市區到處有綠意。
如果接下來改推市民農園計畫,讓民眾改把荒地開墾為農地,大家一起來種菜,不是更實用,又更有意義嗎?!
所以他準備明年退休後,要全力投入農場各項工作,希望讓澎湖其他社區都看見,要務農並不難,澎湖還有八成的耕地是荒廢的,大家都可以來實現真正的開心農場。(農場的水源來自這口井,是任大哥家已經用了三代的古井,他再把它整修的。)
(訪問中剛好遇到其中一個來採南瓜的退休老師,他帶了朋友來,很開心地向朋友展示他種菜的成果!)
(臨走前又遇到一個來採收她種的秋葵的小姐!)

(猜猜看這個入口意象是用什麼素材完成的?又,這個棚架是準備做什麼用呢?下回解答。)
很好奇文中提到有八成的農地是荒廢的,那主要原因是什麼? 土壤不適做、人口結構還是產業結構的問題?
依官方統計之正確數據是76%,主要原因是土地面積太小且又分散,因此耕種之成本較高,且有半年的季風氣候因素,都不利於耕作…………………..
在這狀況下,還有人願意耕作,更加值得珍惜耶!
是的,你都講到了!澎湖確實沒有良田沃土,年輕人多從事服務業、旅遊相關行業,中壯年為公教人為多,老人能種的菜只在自家後院,農業周邊與農產加工技術設備都不足,以及,台灣過來的菜豐富多樣吧!!
這是我的觀察而已,還有待慢慢去訪查報導…。
其實最重要的是澎湖的農變建,澎湖的環境本已不利耕作(可耕期短、土地鹼份高又普遍缺水),臨路的空地更可申請變更建地蓋房子。土地一轉手商機翻兩番,還有誰願意耕作呢?
在土壤、氣候跟水源條件允許下,地產地銷是最符合永續與能源節制的農業型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