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紅火蟻肆虐多年,仍無法根絕,時常咬傷民眾,尤其北台灣的新北、桃園、新竹,還有外島的金門為重災區,今年4月苗栗更傳出上千公頃遭受蟻災,北部蟻災止不住,又得防堵紅火蟻南下擴散,國內防治紅火蟻至今邁入第16年,防治工作仍艱困。
專家指出,缺少專法和足夠資源,導致防治難以到位。各縣市紅火蟻防治經費嚴重不足,連中央的防檢局經費也相當吃緊,導致每年施藥或投餌次數不足,此外,跨部會協調不通暢、基層人員更替頻繁、民眾素養不足等,均讓防治工作難以到位。
貨櫃進出全球港口,紅火蟻隨之入侵
紅火蟻原產於南美洲,1930年代入侵美國阿拉巴馬州,隨著高速公路的興建,每年以198公里的速度持續擴散,在全球貿易下隨著貨櫃擴散到全球各地,民國90年跨越大平洋來到澳洲,民國92年在台灣各地開始肆虐。
「貨櫃是紅火蟻蔓延到國際的關鍵。」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執行長、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林宗岐說道,多數人認為,土塊或植栽被蟻群污染,未經檢查便上貨櫃,造成紅火蟻跨國傳遞。林宗岐表示,事實上,貨櫃下方的空間才是主因,因隱蔽不易被發覺,喜好乾燥環境的紅火蟻在此築巢,2002年台灣加入WTO,開始與國際頻繁貿易來往,大量貨櫃開始進出港口,紅火蟻隨之入侵。
在科技發展下,海上貨運的航程縮短,加上貨櫃底部墊高,當時並無清洗貨櫃外部的程序,因此蟻巢安然飄洋渡海,從台灣南部港口開始上岸,危害環境涵蓋農地、學校、公園、軍營、機場、道路旁綠地等。
侵犯台灣16年,至今仍危害
紅火蟻最早在民國92年9-10月間於桃園與嘉義地區發現,紅火蟻為雜食性,會捕食土壤中的蚯蚓、田間的軟體蟲等,也會啃食農作物的種子、嫩莖、葉芽等,甚至會叮咬靠近蟻丘的人,常在田地間工作的農夫深受其害,一旦受到叮咬,會有如火灼燒的疼痛感,而後出現水泡,敏感體質的人可能會發炎甚至送醫。
台灣目前紅火蟻仍尚未絕跡,根據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資料顯示,目前分布在4個縣市、共計23個區域,其中危害最嚴重的縣市為桃園市,全市僅復興區未淪陷,其他區域皆有紅火蟻的蹤跡。
防治16年,仍沒人沒法管、每年預算都不同
為了因應紅火蟻危機,民國93年10月農委會成立「中央防治紅火蟻工作會報」,召集人為時任副主委胡富雄,成員包含各部會代表及學者專家,針對防治、監測、移動管制、藥劑採購、醫療措施、教育講習等事項規劃,屬臨時任務編組,未有專職人員與單獨預算。
民國94年11月,「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成立,但亦非專責防治機構,定位為協助調查與分析疫情資訊的學術單位,收集數據評估防治效果、開發與推廣防治技術,並做教育宣導。
紅火蟻防治中心主任、台大昆蟲系教授黃榮南表示,防治中心並非正式編制,而是計畫型編制,因此並無常態性的固定經費,每年過年後才會知道年度經費數目,內部人員數量則依照經費做調整,目前有6-7人。
黃榮南:應編列專法、預算,成立外來種中心
對於防治困境,黃榮南認為,國內應成立外來種中心並編列專法及預算,當初防檢局被指派為防治的統籌,但防治上需要跨部會整合,加上每年的經費不固定,金額並非防檢局所能決定,高層應重視此問題去編列專款,從源頭解決問題。
以日本為例,2004年6月訂定《特定外來生物被害防止法》,針對各種外來入侵種做管理;防治資源最豐沛的澳洲,防治人力巔峰時期約600人,每年經費近120億新台幣,因此在6年便撲殺了約99.7%的紅火蟻,即便到現在,每年的防治的經費仍有近9億元新台幣。
反觀台灣並無專法也無充足資源,紅火蟻因為不危害作物,而沒有名列在害蟲,中央撥給全台的防治預算每年金額不同,各地政府防治經費捉襟見肘,中央的防檢局經費也相當吃緊,根據防檢局資料,每年防治經費並不固定,從民國93年到今年起伏跌宕。
黃榮南:「減緩擴散速度才是當務之急」
依照現有條件,黃榮南認為,杜絕紅火蟻危害十分困難,目前苗栗縣為紅火蟻南擴的第一線,地方財務吃緊,因此今年防治中心特別協助苗栗縣進防治,希望為其他區域爭取一點時間。
除了無專法及預算嚴重不足外,防治工作不到位、基層人員更替頻繁、民眾素養不足,也是讓防治工作難進行的三大原因。
黃榮南說明,現在防治都是請雇工來做,但委外防治常常做不到位,例如:野外防治重點區域的河岸旁,常因到達困難,雇工便疏忽了,成為防治的死角區域。各地方縣市的第一線承辦人,如鄉鎮區公所人員,更替頻率高,但接替的人往往來不及訓練,也不清楚防治細節,導致防治上延遲或疏忽。
黃說明,民眾對於防治並無正確觀念,也沒去查證資料,「現在領取餌劑免費,領去後容易誤用,造成過度施藥,但餌劑見效需要時間,若無正確觀念,會認為施用無效,轉而對政府、防治單位不信任。」
林宗岐:「沒照SOP,紅火蟻反而越滅越多。」
林宗岐說明,過去在防治思維是以噴藥撲殺紅火蟻的個體,但事實上,以接觸性藥劑大量噴灑,結果有二,第一是大量成蟲死亡,攜帶食物的工蟻減少,食物來源下降,刺激巢內幼蟲提早蛻皮、化蛹,;第二是蟻后逃出蟻丘,紅火蟻丘內有多隻蟻后,沒死的蟻后逃出蟻丘反而使蟻丘範圍擴大。
管理上也有許多漏洞,許多花苗的苗圃、大型博覽會、工程用到的土方在搬移之前,並未確實檢查有無紅火蟻污染,只要工地主任簽名就好,無人做複驗。如此容易造成鄰近縣市擴散污染,而唯一罰則只有《植物防疫檢疫法》中的罰鍰,即便再犯到第三次,最高僅罰15萬,對於業者來說無關痛癢,時常一犯再犯。
休耕田、廢園藏匿害蟲,需全國同步實施
除了防治本身,黃榮南認為現行政策補助休耕田,但休耕田或是廢棄農園會成為藏匿害蟲的區域,不論是紅火蟻或是荔枝椿象,躲藏在這些地方過冬後,在農耕時期大爆發。
他提出,紅火蟻喜好乾燥,不喜歡水,若能在春耕時期推動淹水防治,全國同步的前提下,便能將紅火蟻集中到乾燥區域。例如:水稻田灌水後,紅火蟻會集中到田埂附近,如此一來,防治面積會縮減到原來10%,便能達到最高防治效益。
黃基森:「必須把紅火蟻丘當成虎頭蜂窩看待!」
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系副教授黃基森,長年研究紅火蟻,也經常配合政府或公司去教導防治SOP,談到近20年來國內目前紅火蟻的危害,他認為尚未根除的原因,一部分是民間的通報不夠確實。
黃基森指出多數人常犯的錯誤之一,便是看到蟻丘後做出擾動行為,譬如:物理性破壞蟻丘、澆水,甚至在旁邊割草等,這些行為對防治並無效果,反而會讓紅火蟻因為驚擾而四處擴散,蟻丘也因此蔓延開來。
說到防治上的困難,他表示,某些紅火蟻熱區,地形高低起伏,尋覓蟻丘並不容易,而臺灣土地利用狀況很複雜,有時土地所有權和管理權是不同人,各地單位去巡查防治常常碰壁。
黃基森呼籲:「必須把紅火蟻丘當成虎頭蜂窩看待!防治紅火蟻並不只是政府的責任,而是全民有責,發現後要確實通報,才能真正往根除邁進一步。」
遇到紅火蟻,你可以這樣做
黃基森說明,在農地或是住家遇到零星紅火蟻,可用市售殺蟲劑去撲滅個體,但若是紅火蟻巢穴在住宅中、庭園裡、耕種區域等,就必須通報請專人來清除,通報後也千萬不能擾動蟻丘。
目前專人處理的蟻丘的做法有三種。第一是噴藥劑撲殺個體。第二是投放絕育餌劑,以季為單位,每年投放2-4次,持續投放2年便可根除。第三是破壞蟻丘,專人準備好特定藥劑到現場,快速挖起蟻丘,投入藥劑中,浸泡5-10分鐘後,將已混合而成的泥漿填回挖起的蟻丘處。
黃基森叮嚀,平時出入紅火蟻常出現區域,要做好全身防護,特別是農民,除了全身工具衣、手套、雨鞋之外,各關節連接處可以貼上反摺膠帶,萬一有紅火蟻爬進,便會被黏住。此外,一旦被叮咬,可先冰敷再做簡單處理。(文未完待續,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