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拱天宮也堅持媽祖遶境,民俗專家:不該把責任推給神明,應交由公衛防疫專家決定

正值武漢肺炎肆虐之際,大甲鎮瀾宮堅持媽祖遶境,引發社會緊張,通霄拱天宮白沙屯媽祖的北港進香也備受關注。拱天宮總幹事陳春發表示,白沙屯媽祖徒步遶境有190年歷史,SARS期間也照常舉辦,目前已有三萬三千信眾報名,廟方會加強防疫措施,但除非政府下令停辦,白沙屯的百年傳統不會中斷。

面對媽祖遶境引發防疫爭議,媽祖研究學者林茂賢認為,不該將責任推卸給神明,但外界也不宜純用感覺來評判,「如果防疫專家認為有風險,那就應該暫緩活動,神明慈悲一定可以體諒信徒的無奈,如果群聚感染風險不大,就應維持原訂計畫辦理」,應交由公衛專業決定。

白沙屯媽祖遶境時信眾鑽轎底祈求保佑。取自白沙屯媽祖紛絲團

拱天宮:除非政府下令停辦,否則宗教自主應可照常舉辦

陳春發表示,白沙屯媽祖遶境到現在有190年歷史,祂的特殊之處在於,行徑路線是不固定的,媽祖隨興挑選路線,信眾跟著神轎走,而且沿途義工人力由信眾自主擔任,他相信信眾的自主意識會互相禮讓互相協助,這種完全自主、奉獻、苦行才是白沙屯媽祖所要彰顯的精神,加強防疫大家也會配合。

針對外界質疑,陳說明,「外界的善意提醒,我們有收到,但這是宗教自主的問題,除非政府下令戶外活動全部禁止,大甲(鎮瀾宮)沒有停辦、我們的遶境也會照常舉辦。信眾想走也可以,有疑慮不參加也沒關係。」

陳春發強調宗教活動自主與防疫措施並非不能兼顧:「現在政府都還在宣導一般人不必戴上口罩,如果要禁止遶境活動,那捷運封閉空間人潮密度更大豈不也應該禁止。遶境是戶外步行,我們會呼籲信徒作好自主管理1.身體不適發燒的人不要參加 2.有疑慮的不要參加3.報名者承諾作好自主管理」

白沙屯媽祖慣例在午夜起轎_取自白沙屯拱天宮官方臉書

「人手一瓶消毒水,踏上每一站前後都要消毒」

陳春發表示:「我們第一天就人手一瓶消毒水,籌備委員會也決議,路上每一站前後都要消毒,沿途設置噴霧式的消毒關卡,務必做到嚴格防疫。政府如果宣布封城,我們沒有話講,表示疫情已經非常嚴重,但是到現在並沒有宣布(禁止大型集會活動)。我們自19號開放報名到今天(25號)已經有三萬三千人報名,信徒的熱情並未受影響,我們也對國內的防疫有信心。」

通霄居民、也是直播進香活動的「白沙屯媽祖網路電視台」發起人駱調彬認為:「如果要禁止的話,所有公眾運輸、公共集會都要禁止,進行決策的時候必須考量到這個行為(隨香遶境)所有參與者都是自發性的特殊性」。

駱也認為防疫不該針對宗教活動放大檢視:「針對宗教信仰、遶境活動作特定的討論,這並不公允」,來參加的人會作自主防疫,但「不該特別針對媽祖信仰活動」。他認同防疫是公眾責任的一部分,也會呼籲參與遶境的信徒要負起自己的自主防疫責任。

大甲鎮瀾宮新港進香遶境盛況,人與人的密集度是病毒傳播的溫床,如何疏散人群是防疫的難題。民眾提供

陳錦煌醫師:廟會緊密互動的人情味,當下反而是傳染風險的缺口

建言大甲鎮瀾宮進香遶境暫緩舉行的陳錦煌醫師認為,依據現有疫情傳播的已知事實,許多宮廟現時提出的防疫措施未必能夠阻絕人與人緊密接觸的感染風險,尤其一、二十萬人將擠在兩萬人口不到的小鎮,人情味反而是風險。

陳指出鑽石公主號郵輪的群聚感染、台灣、泰國及日本的個案都是跟密閉交通工具有關:「許多香客在遊覽車上講話、唱歌,如何避免口沫傳染?而遶境必須仰賴數不清的供餐點及攤販,眾人吃飯口沫橫飛之下,難以避免任一個沒有症狀的感染者傳播。」

他也引韓國、香港已發生宗教活動群聚感染案例說明:「入廟安座、祭典時人潮最擁擠、密集接觸時間長,不可能達到公衛學者建議的兩公尺安全距離。而轎班在入出廟時大家高喊「進啦、進啦」、「返啦、返啦」,信眾推擠如何避開口沫傳染?」

陳質疑動輒八、九天的遶境活動食宿傳染風險:「以新港為例,學校課桌椅、公園、廁所若有無症狀肺炎患者走過睡過,口沫傳染如何徹底消毒?而進香途中燃放大量鞭炮,PM2.5濃度直衝千、百倍,將直接破壞呼吸道黏膜抵抗力,怎麼辦?」

松山慈祐宮、大雅永興宮:跟媽祖報告疫情後暫停活動

根據非正式統計,有三千多座供奉媽祖的廟宇遍佈全台,農曆三月的媽祖聖誕遶境活動幾乎是全國性的宗教盛會。然而也有的媽祖廟決定暫緩或變更活動形式。例如台北松山慈祐宮原定農曆三月舉行遶境,但因疫情已經在2月8號公布取消。

松山慈祐宮廟方表示,這是經過擲茭請示的結果,有跟媽祖報告疫情,擲茭後得到媽祖應允,再召開董事會一致同意,決定改為抗除瘟疫法會。「原本松山慈祐宮原本已經公佈各街庄組長進行地方動員準備」現在也是通知全面停止,但是各友宮進香則是仍然照常接待。

台中大雅永興宮的做法也是取消今年度遶境活動,永興宮廟方表示疫情緣故,在幾天前由主委向媽祖報告疫情後擲茭得到應允,尊重媽祖的意願安排今年停辦。但是永興宮強調,每個廟都是自主辦理,不可一概而論。

有些宮廟則選擇縮小規模,例如彰化南瑤宮是把八天七夜的北港進香活動改為兩天一夜,簡化行程安排。

學者:盼輿論與宗教團體切勿意氣之爭,交給專家來判斷

面對媽祖祭典遶境引發的爭議,媽祖研究學者林茂賢指出,對於是否照常舉辦遶境活動引發的社會爭議,他認為「不該將責任推卸給神明」,也不能以擲茭決定作為是否辦理的依據。

另一方面,他也認為「外界不該憑藉自己的感覺,遶境就一定會造成疫情傳染而主張取消民俗活動」,這是不尊重宗教信仰也無濟於事。他的建議是,照常舉辦或者延緩應該交由公衛學者以專業意見判斷。

「如果防疫專家認為有風險,那就應該暫緩活動,神明慈悲一定可以體諒信徒的無奈,如果群聚感染風險不大,就應維持原訂計畫辦理」。林茂賢強調宗教活動碰上防疫,不應憑侍「信仰力量」或「個人主觀認知」,而應該交由公衛專業意見來決定可否舉辦。

延伸閱讀:

三月瘋媽祖遶境照常,20萬人同住共食如何防疫?地方盼緩辦,宮廟顧人情仍接待

閱讀「武漢肺炎衝擊」系列報導,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