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大甲溪與大安溪的輸水工程計畫,今天順利在環評專案小組闖關成功。會中雖有后里農民訴求水利署須保證供應灌溉用水,不得犧牲農業,亦有環團出席表示反對調度方式,認為過度取水將扼殺河川與地下水補注,威脅流域生態,然而在沒有環評委員表達反對情況下,本案仍通過小組審查。
依水利署評估,台中地區目前用水缺口每日8.6萬噸,待2031年,供水缺口將達每日22萬噸。因此計畫興建輸水管,聯通大安溪與大甲溪流域的供水設施,在大甲溪豐水期,由大甲溪向北供應到鯉魚潭淨水場,然後在枯水期由鯉魚潭水庫往南供給豐原淨水場。
投身環境運動二十餘年的醫師張豐年,長期關注中部水資源問題,他指控,本工程目的根本是為供應中科工業用水,國家經濟建設對水資源掠奪完全欠缺總量管制觀念,導致水利署拚命搶水給工業使用,以聯合運用為名擴大取水範圍。他警告,將來輸水工程完工後,將嚴重剝削大安溪、大甲溪兩條河流的水資源,對中下游農業及生態循環造成極大危害。
.png)
水利署規劃:大甲溪豐水期南水北調,枯水期北水南調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規劃本案,預計興建輸水管聯通大甲溪及大安溪供水系統,增建第二原水管從鯉魚潭水庫聯通至后里第一淨水場。另增建大甲輸水管,將大甲溪之豐原淨水場聯通至后里第一淨水場。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表示,為提高氣候變遷下的供水應變能力,透過管線聯通,有助於區域調撥備援,增加用水彈性。本案將在大甲溪豐水期由南至北調撥水源,將大甲溪水源供應給后里第一淨水場及鯉魚潭淨水場。而當大甲溪高濁度或流量偏低時,則將大安溪鯉魚潭水庫的水由北至南,供應至豐原淨水場使用。

環團:政府以因應氣候變遷為藉口,實際為中科三期用水準備
然而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中部辦公室主任鍾瀚樞指出,本案雖然對外稱是為中部地區因應氣候變遷,預做供水調度系統,實際上仍是為中科的工業用水增加做準備。
他表示,兩條新管線都會通過的后里第一淨水場,正是中科給水系統源頭,目前尚未興建,但早就含括在中科三期后里基地開發計畫內,在多年已通過。鍾認為水利署估計2031年供水量22萬噸的每日缺口,事實上就是中科的工業用水缺口。
河川不只供應農業,生態及氣候調節更需要,不能一昧撥給工業
民間團體也質疑,工程計畫將擾動大安溪流域之生態,尤其是保育類石虎的棲地。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吳佳其指出,施工期間為了防止工程造成路殺,除圍籬或涵洞外,在施工區域內應設置自動照相機監測生態,記錄石虎與其他野生動物出沒的座標數量,以作為施工前中後的改善參考依據。並建議對石虎之外的動植物影響做詳盡評估,使工程保育措施更明確更實際可行。
張豐年重申反對立場,他表示大安溪、大甲溪下游除了保留農業用水需求外,還有生態系統的用水需求。目前政府估算的河川基流量明顯低估,未來輸水工程完工、供應工業用水,將對下游農業用水及生態用水產生排擠作用。
張豐年強調,河流保有充分水源不只是供給地面水,還有地下水補注及生態系統供應生物營養源,更對於氣候有淨化降溫作用,任意調撥將違逆自然法則。水利署不該單方面遵照工業部門意見,任憑工業用水予取予求,卻忘了自己身兼水源保育的職責。

農民代表:水利會改官派卻一再壓迫農業用水,農民將走上街頭抗爭
出席的農民代表也要求水利署保證:農業用水絕對不能被犧牲。反中科老將、后里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許金水老先生揚言,未來聯通系統若沒有配水給農民灌溉,農民絕對走上街頭抗爭。
后里區公館里里長馮詠淮指出,水利署評估河川保留基流量都是把生態需求跟農業用水需求混在一起,無法反映合理的河川所需水量。加上目前水利會改制為官派農田水利署,根本沒有民間代表性,未來兩溪的用水調撥會議,有誰能代表農民心聲?
后里農業環保協會會長廖明田則憂心,今年桃竹苗無預警停灌,要農民休耕就休耕,水權被政府拿走之後,如何保證流域裡的農田灌溉用水,不會因為水源調度而陷入窘境?

苗栗生態學會代表陳祺忠直批,今年農田水利署改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桃竹苗水圳鎖頭鎖起來,當初承諾保證為農民供水,卻沒有做到。因此他認為本案根本就是以調度為名,實際搶奪農業用水補工業用水。
陳祺忠也質疑,先前環評委員意見要求中水局報告,調度作業中到底工業用水佔用多少?但是開發單位仍是把工業用水跟民生用水混為一談,始終不願交代工業用水需求的比例。更大的問題是,目前根本無多餘水量可以新增供應給工業,他悲觀認為本工程興建後,最終仍是掠奪農業用水。
開發單位:本案無關農業用水,調度僅是民生及工業用水量
中區水資源局局長陳弘凷表示,本案對於農業用水權益完全無影響,僅調度工業用水跟民生用水使用,類似於曾文水庫、南化水庫的聯通管,將豐水期大甲溪較多的水,從豐原淨水場調到鯉魚潭淨水場。
他強調,大甲溪水量大但是濁度高,把大甲溪的水調到鯉魚潭淨水場來處理,之後供應公共給水,並不影響原本的河川基流量或農業水圳系統水量。
水利署副總工程司林元鵬指出,本案聯通工程有助於確保豐原水廠可使用到鯉魚潭水庫的水源,農業水圳本身的水量不受影響,有助於中部地區供水穩定。

環評通過專案小組審查,生態專家不願背書離席
環評委員白子易提醒開發單位要加強對農民的溝通,目前的協調會只有農田水利署、台中市府及自來水公司、中科園區,他建議未來會議必須納入農民參與,不要「環評時候山盟海誓,環評過後昨眠歹勢」,最後引發農民抗爭反彈。
環評委員張學文則反對越域引水概念,他認為本案即便是調度已進入淨水場的水源,非直接調度河川水,仍然會對流域內造成生態衝擊,於是選擇在投票前離席不參與表決。
環評委員游繁結認為中部用水緊張不比南部、北部,本案實際是「可有可無」,但是基於水源聯合調度,為備援未來用水擴充,仍未堅持反對意見。
最後在無環評委員明確反對情況下,本案專案小組通過審查,將再送交環評大會。環團人士表示,如果專案小組內沒有異議的話,預料在大會裡面將持續以優勢多數通過,環團也將繼續出席大會表示反對。
環保人士:水利署拚命供水給工業,過度壓榨水資源恐釀生態浩劫
會後,陳祺忠補充,現在政府都對農民再三保證,但是等到工程完工後,中科需水量節節提升,這套輸水系統影響涵蓋兩條溪流的上下游及周邊農業,屆時若發生工業用水搶奪農業用水,也難以再追究今日工程責任。
面對開發案闖關成功,張豐年認為,「整個國家經建開發沒有上限,水利署放在經濟部下屬,只能拚命搶水出來給工業使用,政策明顯偏差,重工輕農很嚴重,加速從河流掠奪水資源,危及下游的地下水層補注。」
張豐年評估,未來這個聯通工程完工後,中科用水將可從兩條河流的給水系統調撥,對大甲溪大安溪的生態造成更大壓迫,整體的水資源匱乏將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