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豬標章風波不斷,農委會表示會檢討並精進,未來改由農委會畜牧處來執行,申請流程及原則不變,店家若有使用豬肉加工品,加工品原料必須100%為國產豬,唯獨腸衣例外。此外,臺灣豬標章雖名為標章,但並不在《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中,農委會主任秘書范美玲表示,後續會修改法條內容,將臺灣豬標章納入。
為因應萊豬入台,農委會推出國產豬標章,並鼓勵使用國產豬及其加工品的餐廳及通路店家申請,不料近日爭議不斷。許多店家如:鬍鬚張、家樂福等,店內使用、門市販售的產品含多國豬肉,卻仍張貼臺灣豬標章。
昨(14)日立法委員高嘉瑜也提出質疑,臺灣豬標章地圖的app中顯示某間連鎖火鍋店擁有標章,但實際上店內肉品卻混雜其他國家豬肉,「雖有標示產地,但就不是100%使用台灣豬,怎可納入?」
臺灣豬標章身分不明,將修法納入《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
因爭議不斷,農委會今(15)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農委會主任秘書范美玲表示,臺灣豬標章申請業者有16382家,原本通過7373家,而查證後發現標示不符的業者,自行撤銷標章的有823家,被中央畜產會撤銷的有307家,目前可使用標章的有6243家,農委會推出標章的本意是希望店家都能使用國產豬,先前作業疏失造成爭議,農委會立場不變,接下來會檢討精進。
對於精進作為,范美玲說明,臺灣豬標章原是由農委會委託中央畜產會執行申請及核發作業,接下來將改由農委會畜牧處執行、中央畜產會協辦,申請流程不變,也仍會有圖台供國人查詢,核發標準仍是店家所有豬肉及加工品原料都必須100%使用國產豬,唯獨腸衣不在此限。范美玲解釋,現在國內短時間內沒有辦法快速誕生腸衣產業,因此放寬限制。
臺灣豬標章另一大爭議在於其身分不明,雖名為標章,但《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並無臺灣豬標章的身影,目前開罰僅能以《商標法》標示不符開罰。范美玲表示,臺灣豬標章是標章,農委會有向經濟部智財局申請,後續會修改《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將臺灣豬標章納入。
肉品業者:CAS和產銷履歷就可追溯國產豬
農委會推出的臺灣豬標章與經濟部的標章高度形似且難以識別,有無改版的打算?范美玲則回應,不會改版,標章外觀維持現狀。
臺灣豬標章的爭議不斷,冷凍肉品業者則認為,以現有CAS認證及產銷履歷加強辨識即可,臺灣豬標章的設置本就是多此一舉。冷凍肉品業者王先生(化名)表示,臺灣豬標章的定位不明,加上又和其他部會標示重疊,行之有年的CAS認證及產銷履歷,已可追溯國產豬的來源,且也有一定識別度,加強輔導店家標示好所有豬肉原料來源,即可達到臺灣豬標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