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輻射核污水兩年後入海,秋刀魚、日本進口海鮮是否還能安心吃?

311震災迄今10年,當年發生事故的福島核一廠經東京電力公司注水以冷卻反應爐,產生含輻射的核廢水,加上10年下來又累積遭到輻射污染的雨水及地下水,廢水儲存庫將在2022年滿載。日本政府今日 (4/13) 召開內閣會議,決議將於兩年後將福島核一廠核廢水稀釋後排放入海,引發全球關注。

日本是秋刀魚主要漁場,洋流移動若帶動輻射污水,是否將影響台灣沿近海漁獲?加上台灣進口非常多的日本海鮮,引發國人食安疑慮。根據食藥署統計,過去10年邊境檢驗日本食品共16萬8,260件,其中228件檢出微量輻射,但均符合日本及我國標準。食藥署說明,未來邊境輸入管制將會持續逐批查驗檢驗輻射,確保國人食安。

日本為台灣捕撈秋刀魚重要漁場(上下游資料照)

輻射污水的影響需要長期研究 政府應先就食安進行把關

中山大學暨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首先說明,北半球的洋流是順時針走,如果福島核廢水排入海中,會往北經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往東至加州,接著循赤道流向菲律賓群島,再經台灣東部北上日本,這樣繞一圈到台灣來,大約費時一年。

邱文彥指出,像核廢水這種有害廢棄物的跨界傳布,極可能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或巴塞爾公約,輻射水的流動是在表水層還是會往下沉?它擴散的情況如何?都需要更多科學的驗證,且必須是國際合作、長期追蹤。由於台灣身歷其害,未來一定要積極參與國際間的研討,扮演好作為國際公民的責任。

但在更多研究資料出爐之前,國人的食安問題需要嚴格把關。邱文彥呼籲政府提高查驗的頻率及規格,最好是有第三方見證,才不會任由政府說了算。

洋流流動示意圖

放射性物質濃度超過排放標準 日本不該「以鄰為壑」

由兩百多個公民團體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日也發表聲明,強調福島約儲存接近124萬公噸含有氚(放射性氫)的輻射污水,且儲存水槽中亦含有鍶90、銫137和碘129等放射性物質,完全超過可排放的濃度標準,無法透過二次處理將其完全去除。

這些受污染的廢水排入大海,不只影響日本的漁民,也會隨著洋流影響到台灣,侵害我國漁民權益、增加我國輻射檢測成本,且總量1200兆貝克的氚排放至海中,會透過魚貝類威脅水產品消費者的健康,更何況核污水排放入海不會只有一次,未來三、四十年台灣沿海可能要長期承受污水排放,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會不斷累積,日本實在不該「以鄰為壑」。

另外,綠色和平資深核能專家蕭恩.伯尼 (Shaun Burnie) 曾在台灣召開記者會指出,海洋研究顯示,若日本排放核污水,將會以比原先預估更快的速度影響台灣。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 (GEOMAR) 過去的研究也指出,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排入海洋後,殘留的放射性物質恐怕只要57天就能汙染太平洋,對漁業及人體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秋刀魚屬洄游性水面型魚種, 受輻射影響不大

日本北海道東側的公海是台灣捕捉秋刀魚的重要漁場,雖然距離福島海域超過700公里,但是許多民眾都擔心未來是不是不能再吃秋刀魚了?

湧升海洋總經理徐承堉表示,所有的洄游性魚類都是水面型的,包括秋刀魚,因此當輻射沉積在海底時,並不會對秋刀魚產生影響,「從科學角度,應不會有影響;從人恐慌的角度,那就另當別論了。」

台灣區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會理事長雷祖綱指出,因為洋流往北走,輻射確實會經過秋刀魚漁場,這是需要注意的,然而輻射分子比較重,可能很快就沉到海底,雷祖綱也認為,秋刀魚這種表層洄游的魚類相對比較沒問題,但養殖的貝類、螃蟹更需要關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崔愫欣表示,雖然輻射分子的確比較重,但如果有颱風時,還是可能從海底擾動起來,影響不容忽視。

秋刀魚及洄游魚檢測皆合格 未來會繼續把關

漁業署簡任技正吳明峯提及,儘管日本秋刀魚漁場距離福島海域遙遠,但自從311震災後,政府一直針對秋刀魚進行輻射檢驗,結果都符合規定。另外,台灣沿近海捕獲的鯖魚、鬼頭刀等也都有檢測,一年大約各50件。

吳明峯指出,遠洋漁船要裝VMS,也都必須要卸貨申報,原則上政府完全能夠掌握每一條秋刀魚是誰捕獲的?在哪裡捕獲?等等資訊。雖然日本並未公布具體的污水排放地點、數量、頻率,但為國民健康把關一事,絕對不會鬆懈。

至於進口魚類產品,食藥署除表示會持續與行政院原委會、海委會及相關部會就海洋放射性汙染議題進行跨部會合作外,針對水產品邊境輸入管制,也早於100年3月20日起就對日本進口的活生鮮、冷藏、冷凍水產品逐批查驗輻射值,且於100年3月26日起暫停受理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食品報驗,隨後又於104年5月15日起,規定5縣以外地區進口食品須檢附產地證明,而且輸入宮城縣、岩手縣、愛媛縣、東京都生產之水產品須檢附輻射檢測證明。

就統計數據來看,自100年3月15日至110年4月12日止,邊境檢驗日本食品共16萬8,260件,其中228件檢出微量輻射,但均符合日本及我國標準,未有不合格案例,邊境輸入管制將會持續逐批查驗檢驗輻射。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強調,若邊境產品發現輻射超標,將立即退運或銷毀;市場端的水產品若發現輻射超標的情形,也將全數下架回收銷毀。

邱文彥:魚獲應詳細標示產地,消費者才能判斷

不過邱文彥認為,漁產品的追蹤以及進口漁獲檢驗,應該要公開透明,查驗需要公正的第三方來進行,或是查驗的場合是公開的,可以受到公評。「就像彩券開獎要有律師在場一樣,比較公正的機制才能夠取信於國民。」

另外他也強調,標示產地才能讓大家安心。「到底有沒有受到輻射感染,不是寫『日本』就可以判斷的。」邱文彥說,應該讓消費者有判斷的資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