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補充:昨天《上下游》刊出全台近半雞蛋滯銷,許多消費者卻哀嚎根本買不到,怎麼會又滯銷又缺貨?上下游遍訪各超市、蛋商蛋農找真相,內文有買蛋資訊,請點選這裡)
煮菜不妨加顆蛋,營養均衡還能幫助雞農。疫情使學校營養午餐停擺、餐飲業績下滑,雞肉與雞蛋用量大減,台北市蛋商公會估計,每天至少有720公噸雞蛋(約1200萬顆蛋)滯銷;除雞蛋外,根據禽肉行銷發展協會統計,整體雞肉消費量也下滑2成以上。
雞蛋與雞肉滯銷,但飼料價格卻是從去年9月以來連漲7次,產業界估算,肉雞飼養成本增加一成,蛋雞飼料成本增加兩成,已經是虧本在養。豬農同樣叫苦連天,目前毛豬價格雖然不錯,但每一頭豬的飼養成本增加了一千多塊,豬農並未因豬價好而受益。飼料公會總幹事鄒信南表示,飼料成本的上揚主要與中國購買量大增有關,無法預期會漲到何時。

疫情停課、餐廳業績下滑,每日高達1200萬顆雞蛋滯銷
台灣持續與Covid-19病毒對峙,全國三級警戒及學生停止到校上課將延長至6月14日,使學校營養午餐、餐廳的蛋肉用量大減。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目前國內每日雞蛋產量約11.8萬箱(共2360萬顆、約1416公噸)、雞肉產量約1700公噸、豬肉約2200公噸;國內學童營養午餐每日平均雞蛋用量約1600箱(共32萬顆,約19.2公噸)、雞肉40公噸、豬肉56公噸。
江文全認為,國人雖因疫情而消費習慣改變,但肉類銷售轉移到其他通路,銷量變化不大,僅雞蛋供過於求,目前國內每日雞蛋需求量仍有11萬箱,每天僅多出約8000箱。
對於農委會說法,熟知全國雞蛋市況的台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高傳謨則有不同看法。高傳謨表示,除了營養午餐沒有用蛋,四大超商的也因防疫而不賣茶葉蛋,全國烘焙業及餐廳、夜市等營業額大減,都讓蛋無處可去,目前各地傳統市場、行口、批發商每天回報的第一線銷售情況是「至少一半賣不掉」。換言之,每天有6萬箱(共1200萬顆、約720公噸)雞蛋滯銷。

疫情改變市場版圖,雞肉消費量下滑2─3成
禽肉行銷發展協會理事長卓育生則表示,市場版圖在疫情升溫後有了變動,學校及餐廳用量大減,但連鎖速食店如麥當勞、肯德基用量以及即食雞肉產品提升,消費模式也從店面選購轉為電商網購宅配,實體店面也從傳統市場改為全聯、家樂福等量販超市。「個人購買量還是比不上業務用量,整體來說雞肉消費量下滑了2至3成,現在肉商也調低價格促銷。」
飼料去年至今連漲7次,雞蛋的飼料成本比產地價還高
除了雞蛋跟雞肉的滯銷,產地雞農還要面對飼料成本的上漲,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表示,養雞所有成本中,飼料占比最高,價格從去年9月至今已連漲 7 次,白肉雞飼料價格每公斤已達18元(漲3.5元),蛋雞飼料每公斤則來到15元(漲3.4元)。
王說明,現在在白肉雞產地價約每公斤50.5元,以毛雞2.1公斤來計算,每隻毛雞產地價約106元,而一隻雞從孵化成長到可販售,約需吃3公斤的飼料,飼料每公斤漲幅3.5元,等於一隻肉雞的飼養成本會增加10.5元。
相較於肉雞,蛋雞的飼料成本占比更高,王建培說明,要生產一台斤的雞蛋約需要2.2公斤的飼料,以目前飼料每公斤15元(漲3.4元)計算,現在生產一台斤雞蛋的成本要33元,但現在雞蛋產地價卻從每台斤28.5元下跌至25.5元,「飼料成本漲2成,末端市場需求大減,蛋雞場是虧錢在養。」

每頭豬隻飼養成本多一千塊,飼料不知漲到何時
飼料價格上漲,不只雞農哀哀叫,豬農心情同樣不好。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杰表示,現在毛豬拍賣價格每公斤來到79元,「國人自煮需求提高,讓價格看起來不錯,但豬農賺的都拿去買飼料了。」從去年9月開始,玉米價格一路從每公噸 6 千多塊漲到 1 萬多塊,「每一隻豬的飼養成本至少多了1000塊啊!」
楊杰說明,豬隻飼養成本占比最高的要屬飼料,從小豬養到120公斤的成豬,約需吃掉300公斤以上的飼料,其中玉米佔6成、黃豆粉佔2成、其他麩皮魚皮及維他命約佔2成,玉米價格飛漲,也讓飼養價格不斷提高。楊杰無奈道,養豬飼料多從國外進口,價格也都是跟著國際期貨價格調整,對於飼料價格上漲,養豬戶也是莫可奈何。
國內畜牧業飼料多為玉米及豆粉,飼料公會總幹事鄒信南說明,關鍵在於中國的玉米及黃豆粉的購買量大增,據傳中國境內非洲豬瘟疫情有稍微獲得控制,養豬戶飼料需求回升,加上中國遭遇大水災,玉米及黃豆欠收,為補足缺口而大量進口。目前玉米的國際期貨價格已創下8年新高,鄒信南坦言,價格上漲還會持續多久完全無法預測。
雞農將自主淘汰老母雞調節雞蛋產量,豬價未來可能漲
疫情短時間內不會解除,飼料價格一時之間也難回穩,雞農和豬農該如何是好?王建培表示,目前蛋雞狀況最危急,會請各地雞農淘汰產蛋率低的老母雞,來減少雞蛋的產量。高傳謨亦表示,雞蛋滯銷雖可透過冰存調節,但冰存空間有限,從源頭減量才是根本,另外老母雞下的蛋太大、蛋殼薄,不符合超市量販包裝規格,透過淘汰,才能讓雞蛋價格回穩。
楊杰則表示,中國目前缺豬肉,國際豬肉價格大漲,短時間內進口豬肉也難取代國產豬,國內雖然有時會釋出糙米供作飼料用,但糙米數量有限,對豬農來說,去年到現在都是不斷在吸收成本,但總有一天撐不住,飼料價格上揚最終會反映在售價上。「台灣毛豬價格是全亞洲最低的,菲律賓、越南每一頭豬都比我們貴了兩三千塊以上。」
延伸閱讀:
請問一下…. 這情況… 屬實?
因為我們實際接觸蛋場
蛋場 / 全聯.. 現在可是很缺蛋
雞蛋場的姿態可高著
因為供不應求
雖說疫情讓很多餐廳營業減少
但大家在家自煮的機率大幅增加
您這篇供過於求…. 看來跟實情相違歐
今天有去雜貨店買蛋
白雞蛋每斤上星期是33今天是37上漲了3元
土雞蛋上星期是69元今天是75元
如果承你所言蛋是滯銷;為何還漲價?
若是飼料問題;一星期應該也影響不大吧?
根本就到處買不到蛋啊,附近雜貨批發行ㄧ進蛋就一堆人排隊搶光耶,我經過的時候還嚇到想說這裡怎麼在群聚,才知道是在搶蛋。
上面的都在講幹話是不是
產地價格都從4月份的30塊
變成現在的25塊了
為什麼會降價就是因為過量加上疫情滯銷
光學校+餐飲業就影響多少蛋的銷量了
明明產地已經砍到近成本價格了
說啥呢
雞蛋的真相是,必須先把出生第一天的小公雞殺死。
母雞兩年後產蛋量下降後也會被送去做成飼料或其他副產品。
臺灣一年就生產了77億顆蛋,平均一隻母雞一年要生295顆蛋,而母雞其實可以跟還在蛋裡的孩子對話。
我們對待生命是如此的卑微,也難怪會有疫情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