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缺鈣頂燒症(圖片提供/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陳葦玲)

幫你的植物築起抗病城牆!鈣肥讓作物更壯、收成好,專家教你如何「正確補鈣」

鈣是人體必要的營養素,缺鈣一定要補鈣,不過你可知道,鈣對植物而言也非常關鍵!農友們在種植作物時,最重視的往往是氮、磷、鉀肥料三要素,而鈣肥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

「鈣主要的功能,是參與細胞壁的合成,缺鈣的話,細胞壁就不完整,」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名譽教授陳仁炫解說,「細胞壁健全,病原菌不容易侵入, 抗病性就會比較強。」他提醒,台灣土壤的風化程度高、缺鈣的情形很普遍(尤其是強酸性土壤),而鈣和植體健康有著密切相關。

番茄缺鈣尻腐病發生(圖片提供/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陳葦玲)

作物缺鈣會怎樣?小番茄黑屁股、高麗菜葉緣乾枯

作物若是缺鈣,會產生什麼癥狀?陳仁炫舉例,比較明顯的癥狀例如小番茄會變成「黑屁股」,果實尾端變黑色,也就是「尻腐病」;金煌芒果若缺鈣,果核旁邊的果肉會呈現水漬狀、濕濕爛爛的感覺。這兩者都是因為鈣缺乏而產生的「生理病」,而非病原菌所導致的「病理病」。

因為鈣在植物體內移動的速度很慢,而鈣主要是由根部吸收,經由蒸散作用慢慢往上移動,所以一旦缺鈣,最先表現出來的就是根部和葉部生長點的枯死、新葉萎縮,以及果實的病變。

番茄尻腐果實剖面(圖片提供/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陳葦玲)

許多蔬菜類在生長過程也很需要鈣,像大白菜、高麗菜等結球類葉菜,如果缺鈣會發生「頂燒症」,就是葉緣有褐變乾枯的現象,許多人切開高麗菜時都曾經看過。另外還有芹菜的黑心病、瓜果的頂腐病,也都和缺鈣有關係。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蔬菜研究室主持人陳葦玲解說,作物在種植過程中若施用太多氮肥,導致頂稍的葉片生長快速,「但是鈣跑得慢,跟不上,」就會反映在幼嫩部位的病變上。而溫室的蔬果到了夏天也很常發生缺鈣現象,因為設施裡太熱,植物會把葉片氣孔關閉,蒸散作用變弱,鈣就吸不上來。

甘藍缺鈣頂燒症(圖片提供/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陳葦玲)

鈣是植物的銅牆鐵壁,讓蔬果強壯、商品價值更高

鈣是植物細胞壁的重要成分,如果鈣質充足,構築了銅牆鐵壁,植株強健,病害就難以入侵。人體若缺鈣會骨質疏鬆,植體若缺鈣,細胞壁不堅固,就無法保護細胞。

陳仁炫說明,鈣可以維持植物細胞的完整性和滲透性,並且活化細胞分裂,以及活化細胞「伸長」的酵素。鈣還能協助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轉換,構成植株的「體質」。此外,鈣還可以中和植體的有機酸,幫忙植體內重金屬的解毒。換言之,如果鈣缺乏,植物就無法正常生長。

大虫農業的負責人廖國富經常走訪田間,為農友解決各種疑難雜症。他發現,鈣肥運用得當的農民,生產出來的蔬果品質特別好,而且更扎實,明明同樣體積的菜,重量秤起來卻比別人的更重,而這就直接反映在農友的收入上。

「注重鈣肥,可以讓蔬果更強健,讓它更耐碰撞運輸,更能承受市場的流動消耗,拉長蔬果的儲架壽命。」廖國富以水果為例,鈣肥充足的蓮霧就不容易裂果,外觀漂亮就有比較高的商品價值,而芭樂和梨子會更脆更有口感,後續也比較耐儲運。

溫室番茄對鈣(Ca)的需求量頗高(圖片提供/大虫農業)

葉面施肥是小補,補到根系更重要

鈣雖然對作物非常重要,但是農民在施肥時往往著重在氮磷鉀三要素,除非作物已經明顯出現缺鈣徵狀才來補充。

廖國富觀察,大多數的農民在土壤施肥時幾乎沒有鈣肥的使用策略,只有在作物表現出缺鈣的時候,噴施液體鈣肥在葉片上。這樣的補充有點像是幫缺乏營養的植物打針,或是臨時抱佛腳,不過事實上,大多數的鈣仍然是經由根部從土壤吸收。

陳仁炫解說,大部分的含鈣資材不易溶解,若從葉面施肥,通常會使用溶解度比較高的氯化鈣,鈣離子可從葉片的氣孔進去,縮短運送的距離。如果要從根部來補充鈣,可以把鈣肥配成液態或懸浮態,灌在根系附近的土壤裡面,就是灌溉兼補鈣的概念。

「對鈣的吸收能力最強的,是新生的根。」陳仁炫建議,像果樹的根很深,可以用土鑽在根冠下打幾個洞,深度約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再把液肥灌進去。或是把鈣肥和土壤混合埋入洞中,再輔以澆水。「每年把洞打在根冠下不一樣的位置,就可以慢慢改善。」

高山菜園用石灰改良土壤,卻越改越糟?

「台灣的土壤缺鈣的狀況蠻嚴重,因為氣候高溫多雨,鈣容易被淋洗掉,」陳仁炫說,尤其是pH5.5以下的強酸性土壤,例如紅土地,這類強酸性土壤佔全台耕地28%,若再把山坡地包括進來,比例更高達五十幾%。當這些土壤種植的作物對鈣的需求較高,就容易產生缺鈣的狀況。

種植高冷蔬菜的山坡地,大部分是強酸性土壤,就常常以大量石灰石粉(碳酸鈣)或白雲石粉(苦土石灰)來調整土壤酸鹼值。不過過量使用卻可能矯枉過正,讓土壤越來越不健康。

陳仁炫解說,大量石灰施用後會使得土壤中的氮磷鉀含量都下降,導致土壤肥力降低。因為pH值提高,會促使土壤中的銨態氮變成氨氣逸散掉。石灰當中的鈣,又會和磷結合成難溶性的磷酸鈣,難以被植物利用。而土壤膠體原本吸附的鉀,也容易被鈣置換而流失。

石灰還會促進土壤中的有機質分解,而山上土壤的有機質本來就已經很低。土壤看似變瘦,農民只好又下更重的肥料。原本是改良土壤的美意,卻造成惡性循環。

「關鍵在於石灰施得太重,用量和使用方法都要注意。」陳仁炫說,農友要先把土壤送去檢測,才知道改良土壤需要用多少石灰。每次石灰用量不能太多,最好是分成多次施用,而且必須要跟土壤混合,不能只施在表面。施完石灰後,要等待土壤的酸鹼值慢慢提升,至少兩、三個禮拜以後再把小苗種下去。

鈣質要怎樣才好吸收?土壤環境和施肥方法是關鍵

乳酸鈣、海藻鈣、檸檬酸鈣⋯⋯人們要補鈣時會多方比較、選擇吸收率最高的鈣質產品,還有補鈣的時候要避免吃某些食物以免影響吸收,同樣的,幫作物補鈣也要注重有效性和吸收率。

廖國富解說,鈣的利用率跟土壤和植物的狀態息息相關,首先土壤不能偏酸,含氧量要夠、溫度要適中,否則根系若缺氧或根溫太高,鈣的吸收就會受到抑制。

作物根系的幅員、地上部份的蒸散能力也是關鍵。一般來說,鈣必須溶於水才能被植物吸收,可是鈣的水溶性又不高。不過根系會分泌根酸,可以溶解出鈣,所以只要鈣的分佈很靠近根系,就能提高吸收率。吸收之後,靠的是植物葉片的蒸散作用,使鈣離子由根部往上面的葉部移動,所以地上部的蒸散能力越好,例如葉片越茂盛,鈣也就越能分布到整個植體。

「再來就是土壤當中的『競爭者』多不多,特別是銨態氮。」廖國富說,銨態氮是農民最常使用的氮肥,不過銨態氮的銨離子(NH4+)跟鈣離子一樣都帶正電,所以過量的銨態氮會排擠鈣的吸收。

陳仁炫補充,銨態氮用量大的田,若土壤排水通氣性差,銨離子就難以轉換成硝酸根離子(NO3-),跟鈣離子產生競爭作用,而導致作物缺鈣。

陳葦玲則指出,結球的葉菜類,如包心白菜、甘藍、萵苣,這些蔬菜的氮肥都用得比較重,一旦持續連作,氮肥持續累積在土壤,到第二期甚至第三期就會常發生蔬菜缺鈣的情形。

萵苣缺鈣葉子邊緣焦枯(圖片提供/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陳葦玲)

做土壤健檢、選對適合作物,找出最佳鈣肥策略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氮肥和鈣肥同時吸收呢?硝酸鈣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硝酸鈣既有硝態氮又有鈣,硝態氮更能夠促進鈣肥的吸收。不過硝態氮比較容易被沖刷流失,因此最好少量多次使用。

廖國富指出,適量施用鈣肥可以幫助作物抵禦病害,比如十字花科常見的根瘤病,土壤的鈣含量越高,罹病率就越低。鈣還能強化細胞壁,幫作物抵抗乾旱、高溫、鹽分等逆境。

陳仁炫也提醒農友,務必要先做土壤檢測,了解自家農田土壤的性質,再視欲種植的作物種類、及其需鈣的特性,選用鈣肥的種類、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方能建立最適宜的鈣肥施用策略!

延伸閱讀:

別小看這間雲林鄉下肥料店,他們破解肥料密碼、挽救空心菜危機,拿下全球大廠台灣總代理!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