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糖欲規劃成光電案場的農田現場(攝影/蘇建銘)

台糖欲推古坑崁腳25公頃農地種電,曾旭正:將農地變光電場太可惜

為配合2025年光電裝置容量20GW的政策目標,台糖公司欲在雲林縣古坑鄉崁腳村土地上架設地面型光電,其中一處案場選在雲林縣古坑鄉崁腳村,面積約25.3公頃、發電量約30MW。然而該塊土地正位於雲林縣府及福智團體推動的「有機農業促進區」規劃範圍中,一旦作為光電案場,就無法形成完整有機促進區。

台糖表示,該塊地多石礫不適耕作,先前種植甘蔗產量不佳,因此規劃改做光電案場,農委會認為,不適合種甘蔗不等於不利耕作,站在農地農用的立場,農委會反對此案。參與有機促進區規劃的前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表示,鄰近許多有機農場的土地也多有石礫,經農民長年耕耘,依然可以生產作物,「把農地變成光電場,真的太可惜了!」

台糖欲規劃成光電案場的農田現場(攝影/蘇建銘)

部會各有光電KPI壓力,台糖2017年起盤點土地

2025年光電裝置容量20GW政策目標中,台糖公司需負責約601MW的KPI,其中屋頂型及地面型光電分別為4MW及597MW,597MW的地面型光電約需至少500公頃的土地。台糖公司秘書處處長蕭光宏坦言,為配合政策目標,台糖公司2017年就開始盤點哪些土地可做。

台糖公司太陽能評估發展組長張偉華表示,崁腳村光電案的場址已休耕約5、6年,且過去的耕作紀錄顯示,甘蔗的生產效率並不好。「如果真的是優良農地,怎麼會都沒人要租?」張強調,台糖公司也不願看到地面型光電與農爭地的狀況,該地要規劃為光電場是經過嚴謹評估。

能源業者承諾保障在地居民就業、電力收入回饋地方

2020年台糖公司完成該案招標,由康德能源公司得標,案場面積為25.3公頃,光電設施用地約20.3307公頃,其餘則作為公共設施空間,台糖與業者皆表示,此地為石礫地、不適耕作,案場未來將以農電共生營運,並提供在地居民工作機會、公共建設與地方共榮。

康德能源在8月13日於崁腳村舉辦說明會表示,在2年工程建置期及20年營運期會優先聘僱在地居民;電費收入則固定提撥給電力開發協助金,挹注地方發展,雲林縣政府每年2.5萬元、古坑鄉公所每年14萬元、崁腳村地方發展基金每年5萬元、南昌社區發展協會每年5萬元、崁腳社區發展協會每年4萬元、麻園社區發展協會每年4萬元。

康德能源說明,今年3月起在崁腳村舉辦過2次焦點團體座談、3次訪談及1次工作坊,訪談人數約23人、工作坊參與人數約50人、有效問卷回收25份;訪談總結下來,居民希望光電案場規劃公共及休閒活動空間,並在社區活動中心及長青食堂屋頂裝設光電、收入回饋給在地居民,且讓有機農業與地面光電能做結合。

康德能源8月13日於崁腳村南昌社區活動中心舉辦光電說明會,強調會朝農電共生方向發展(攝影/蘇建銘)

鄉長、民代贊同,南昌社區理事長:支持要有前提

對於能源業者的規劃,古坑鄉長沈勝騰及古坑鄉民代表會主席鄭和義均表贊同;沈勝騰認為,光電進入可帶動地方的建設,廠商承諾的休憩步道也可以讓長者們有一個飯後運動的地方。

鄭和義表示,這塊地滿滿的石頭是不利於耕作,過去有人嘗試種植甘蔗、酪梨等作物,產量都不是很好,「從小也沒有看過那片地有任何人去種過東西」,光電是配合政府綠能的政策,周遭環境也可綠美化,且光電業者保證可增加在地就業機會。

南昌社區理事長凃朝欽表示,前年公所就有收到通知說要做光電,社區理監事考慮再三後認為綠能對崁腳村的發展會有正面挹注,因此決定擁抱光電。但他也強調,社區的支持是有前提的,「我們這裡的人不懂,業者要把規劃說清楚,讓公所的人來後續監督。」

凃表示,光電業者提供的工作機會必定是名額有限,光是建設就需要一定的水電及土木專業的人才,但崁腳村居民約有八成都是農民,其餘為公務員或是勞工,且當地人口組成多為老人及小孩,青年及中年人口比例少,「這邊老人哪有辦法做?」

古坑鄉長沈勝騰及古坑鄉民代表會主席鄭和義均贊同光電場的設置(攝影/蘇建銘)

若土地的確貧脊,要如何農電共生?

鄉長、民代、社區發展協會的意見能否代表地方居民?居民則看法不同,有居民質疑:「前面說土地種不出東西,後面又說要農電共生,是要怎麼共生?」;一位不願具名的崁腳村婦女則表示,廠商說架設光電工作優先保證在地居民就業,但多數的民眾都是務農家庭,能勝任多少相關工作還是問題。

她認為,當日雖名為說明會,但當業者說明完簡報,便反覆地強調因疫情及時間關係不開放提問,最後也僅有四位地方幹部發表簡單的問題,未來實際跟光電相伴的長者們並沒有發言權。

農委會:應適地適種,農地農用

台糖及能源業者均強調,該案場址調查結果沒有任何保育類動物經過,並非生態敏感區,且土地貧脊,在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上被列為不適農業發展區。對此,農委會及同樣被納入有機促進區的隔鄰麻園村並不認同。

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王玉真表示,不適農業發展區並不等於不利耕作,「這牽扯到適地適種問題」,應由農業試驗單位的專家評估才能下定論,而站在農地農用的立場,農委會反對此案。

麻園村長劉義岳表示,麻園村居民對此案大多沒意見,自己前一次有來工作坊,至今對於業者說法仍是一頭霧水,「崁腳村的人贊成,但他們恐怕也不知道自己在贊成什麼。」例如:光電板二十年後的去留以及環境生態的影響,都沒有聽到業者完整說明。此外,劉義岳認為,業者調查那天沒看到保育動物並不代表「當地沒有保育動物」,在地居民就曾見過像是大冠鷲、諸羅樹蛙的多種生物。

鄰近麻園村也來參與說明會,並向業者提問光電場如何兼顧生態(攝影/蘇建銘)

曾旭正:麻園村的有機作物也是從石礫地長出

以古坑光電案來看,農電共生有機會嗎?曾旭正表示,國外農電共生的發展是在已有穩定農業生產的前提下,才蓋上光電板,以日本為例,農電共生農場的光電板遮蔽率僅30%,「不反對光電,反對的是地面型光電。」古坑光電案規劃看起來是光電板密集排列,狀況完全不同。

曾旭正表示,雲林縣政府正委託福業公司規劃有機農業促進區,希望將此處納入,且鄰近的麻園已有97公頃的有機農地,其中部分農場當初土地也是充斥著石礫,農民依舊慢慢清除、種出優質作物,「可以耕作農地被劃設為地面型光電就太可惜了!」

台糖公司再生能源組專案經理梁耀光表示,台糖公司事前並不知道有機農業促進區的規劃,是近期才被知會,但公司與能源業者簽約在先,必須完成行政程序,倘若此案最後未成,該案場址則會再做其他用途,「畢竟閒置對公司沒有好處。」

曾旭正強調:「不反對光電,但是反對地面型光電」,鄰近麻園村及福智園區將先嘗試設置屋頂型光電(攝影/林怡均)

延伸閱讀:

光電入侵麻園有機村01》300公頃心靈福地恐受威脅,台糖擬開發光電廠,居民籲撤案

光電入侵麻園有機村02》曾旭正:地面型光電壓力不減,農地將持續失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