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又將入侵農地,這次目標是雲林古坑的有機村!農委會七月宣布農地光電將加嚴把關,但最近台糖卻又想釋出大面積農地蓋光電,而且位置就在古坑麻園有機促進區的正中央,引發社區與地方政府強力反對。
佛教團體福智基金會以古坑麻園村為基地,推廣生態保育與環境永續已經二十年。去年開始,一群熱心的福智學員與在地居民發起「心靈生態村」倡議,提出結合社造、農業與心靈成長的農村願景。這個願景獲得縣府善意回應,在當地規劃300公頃的「古坑鄉麻園有機農業園區」。
不過,近日當地大地主台糖公司卻硬生生送了一座25公頃光電廠開發案卡在有機促進區內,十分突兀。地方居民與福智志工盼望台糖能主動撤案,縣府也認為「古坑鄉不缺光電廠」,然而台糖公司表示,尊重地方政府有其他規劃,然而招標程序已經啟動,必須走完,縣府或農委會都有權力否決本案。
「心靈生態村」計畫串連生活、生態與農業,卻遭光電打亂
作為「心靈生態村」的造夢者之一的建築師李綠枝說明緣起,「福智在這裡紮根二十多年,陸續在福智園區周邊推動有機農業,目前大約承租台糖土地90公頃實行有機耕作,同時也吸引一群修習佛法的學員聚居於麻園村,但過去園區跟周邊社區還不夠融合。」「心靈生態村」的概念,是希望以現有規模做為核心,持續向外擴大,讓麻園村及周遭地區一起走向生態環境、友善農業與心靈成長共好的三贏局面。
「我們意識到,農村不只是農產品的生產地,也是風土和人文蘊涵的所在。農村應該有機會來鏈接人與人的關係,農村可以支持心靈成長、提供療癒性的活動,讓生活、農業跟生態,形成一個協調的基礎,讓我們深刻體驗人跟環境的關係。」李綠枝闡述。
當願景正在兌現時,台糖卻決定在這裡開發光電,講話溫和的李綠枝忍不住批評,「整個國家政策出了很大問題,再生能源在缺乏前瞻性的願景,太陽光電板落實下來就變成一個地方之惡,橫掃農村。」她心情低落但語氣堅決,「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好像坦克車一樣壓過去,麻園村的生態理想小苗長出來了,我們當然要想辦法呵護它,不讓它被輾壓過去。」
李綠枝沉重表示,「農業土地除了相對廉價,還蘊藏很多可能性,不是因為農地比較大、或產值低,就可以隨意拿來蓋光電或者開發。」對於這群倡議志工而言,土地不只有生產,更孕育生態,若只看到人類用電需求,對其他仰賴這塊土地的生命而言,並不公平。
地方共識成形,雲林縣府與福業公司推動「有機促進區」
為了回應地方提出「心靈生態村」的社區營造願景,雲林縣政府已提出「古坑鄉麻園有機農業園區」規劃案作為古坑的地方創生計畫,主導本案執行的福業公司總經理李逢祺表示,麻園村的「古坑鄉麻園有機農業園區」預計擴大到周邊300多公頃,這個計畫著重於「有機促進區」的概念並非「有機專區」,不限定有機耕作,目標是協助農友逐步實現友善環境的土地利用,達成群聚與規模的效果。
李逢祺表示,「這是麻園村居民、農友,還有許多有心人士共同努力,經歷十多年磨合形成的地方願景。」福業公司可提供專業、完整的產銷平台,幫助農村走向這個願景,「農民需要有訂單,產出農場品流通管道要暢通,才有可能幫助有機事業,最終目標是希望農友好,環境好,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目標。」
李逢祺強調,「古坑鄉麻園有機農業園區」的理想並無意阻擋台糖的土地使用,而是希望台糖成為合作夥伴,「許多有機農友本身就是台糖土地承租者,台糖其實是有機事業的最大支持力量。」
返鄉青農:難得村民認同永續耕作,土地請留給有機農業
麻園村青年林峻毅,大學畢業後曾遠赴澳洲打工、環遊歐洲,返台後上班才一年就決定辭職返鄉。嘗過自由滋味的他,決定回到故鄉土地尋找理想生活。他接手自家果園並承租土地,試行友善栽培柳丁,近年透過網路行銷找到不少客戶。
林峻毅表示,「綠能本身很好,但是在麻園村蓋光電似乎缺少選址規劃,對地景跟生態都是干擾。麻園村是諸羅樹蛙的故鄉,也有湧泉區,近年社區跟福智的師兄姐開始推有機、生態理想,慢慢也獲得村民正面回應。」
他強調,麻園村以柑橘為主力,走有機非常困難,但是由於福智讓大家慢慢接受生態永續的概念,村民開始認同友善環境的農作方式,「對台糖而言25公頃不算大,但是對麻園村而言,25公頃已經是非常大的影響,希望台糖把這塊土地留給有機事業。」
地方居民:「生態村」願景剛萌芽,光電廠進來豈不前功盡棄
筍農沈榮堂是蔬果產銷第八班班長,也是前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大力支持「心靈生態村」願景。他認為麻園村的機會在生態跟農業,除了種植有機提高產值,更發展出農村產業多樣性,「例如竹材過去被當作廢材燒掉,現在我們已經開發出有機竹炭肥等再製利用的途徑。」
沈榮堂強調,「大家沒有反對綠能,但是光電板要找遠離村莊的地區,麻園村周邊很多有機農,也有慈心農場(大自然莊園),環境慢慢變好,光電廠蓋下去,不就前功盡棄?」
身兼地方信仰中心玄武宮主委的農友林雨村,也認為台糖此舉不妥,「我們村莊有願景,走友善跟有機打造一個生態村。以後會有很多人來麻園村休閒、追求健康養生的生活,地方政府應該尊重民意,不該准這個案子。」
他也忍不住批評,「國家實在不重視農業,我們想走有機,好不容易有發展,開始走國際化。結果政府卻放一座光電廠來,好像踩在農民的肩膀上,又把農民壓下去。」(文未完,待續)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