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堵非洲豬瘟,農委會宣布9月1日起全國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並對各縣市豬場展開稽查,稽查結果發現有24場仍違規使用廚餘養豬,且多為小規模養豬場。對此,農委會擬開放10月起「有條件」廚餘養豬,針對飼養規模在199頭以下的廚餘養豬場輔導改用飼料或是退場,200頭以上的廚餘養豬場落實高溫蒸煮規定仍可養豬。
以廚餘飼養本土黑豬的豬農對此政策感到不滿,直呼是否定小型養豬場的生存權利,養豬協會預期國內本土黑豬數量將會再下探;臺大動物科學系教授朱有田認為,農委會僅提供飼料補助,對豬農的協助有限,應提供豬農對應的飼養技術與替代的飼料才能真正幫助豬農。
農產專家焦鈞則表示,農委會此舉根本是劃錯重點,越南豬肉邊境把關不力卻讓小型黑豬農戶賠上身家更是不合理的做法,若無給予適切的輔導措施,未來再遇上新的疫情,只會一再逼退小型黑豬農。
廚餘養豬多為本土黑豬,10月起小場需轉型或離牧
國內目前取得檢核再利用的合格廚餘養豬場約676場,其中199頭以下的小規模養豬場有273場。農委會新規以200頭為分水嶺,原因是現行法規要求飼養豬隻200頭以上,需設置三段式污水處理設備,小型養豬戶較難負擔,且廚餘蒸煮設備不全。
農委會畜牧處長張經緯說明,目前確實正在規劃199頭以下的小型養豬場輔導轉型或退場,所謂輔導轉型便是提供廚餘養豬戶一次性的飼料補助,考量到原物料價格上揚,每頭補助2500元,讓該場就此轉型為飼料養豬。他表示,廚餘養豬絕大部分飼養的是台灣本土黑豬,只有少數白豬。國內目前有65萬頭本土黑豬,約40至43萬頭食用廚餘,意味著約有20萬頭本土黑豬是食用飼料。
9月全國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不過豬農仍可使用食品業者提供的植物性殘渣養豬。但張經緯表示,未來小型養豬場也不可使用植物性原料養豬,此方案預計2日內定案,且19頭以下免登記的小型養豬戶也適用此政策,未來民眾一旦發現小型養豬戶違規使用廚餘養豬,舉報可得檢舉獎金。
黑豬農嘆無助,政策缺乏配套形同要求離牧
此消息對於本土黑豬農來說是震撼彈,「養本土黑豬難道沒有生存的權利嗎?如果小場有買設備,那農委會怎麼辦?」台中廚餘養豬協會理事長張進發表示,豬農孩子的學費、家裡的柴米油鹽都靠豬,小規模廚餘養豬場對病毒同樣害怕,且為了遵守防疫規範,很多豬農是咬牙跟銀行貸款添購廚餘蒸煮設備。
張進發表示,自己跟著父親養了三十多年的黑豬,這個月給本土黑豬食用飼料,因為飼料沒有油份,需人工給豬隻水分才適口,「不好做啦!」且過去豬農協助環保單位解決廚餘,現在卻因邊境把關不力、要對豬農開刀。而政府所謂的「輔導」只提供飼料費用,廚餘處理的配套及轉型飼料養殖的技術都不見蹤影,讓豬農很無助。
「這消息一定會造成豬農的困擾。」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林承德則表示,暫停廚餘養豬期間,短期補貼飼料費用為每頭500元,但儘管有補貼,飼養效果卻有差異,飼料的油份少,豬隻的成長速度慢很多。
林承德認為,接下來國內本土黑豬的飼養頭數必定會持續下降,因為本土黑豬和白豬的價格和飼養成本不同,本土黑豬售價較高、廚餘飼養成本低,因此利潤較好;而白豬的價格低、飼料成本高,養殖規模大收入才會高,「很多黑豬養殖戶可能會選擇離牧。」
黑豬飼料配方已研發,卻無法量產
過去非洲豬瘟來犯時,農委會曾允諾會開發適合本土黑豬食用的替代飼料,然而至今為止,畜試所研發出配方,卻無法進行商業生產。畜產試驗所產業組組長林正鏞說明,試驗結果發現,替代飼料可達到和廚餘一樣的飼養效果,但因為成本高於廚餘,對豬農來說經濟效益較低。且對飼料廠來說,黑豬養殖戶的客群太小,因此沒有廠商願意量產。
林正鏞表示,本土黑豬的品種特性之一便是飼料換肉率低,常見商用白豬增加1公斤需要2.8公斤的飼料,本土黑豬則需3.7公斤,若食用廚餘,本土黑豬約需吃掉7至10公斤才會增重1公斤,但廚餘的飼養成本每公斤約2元、替代飼料的生產成本每公斤11.5元,對豬農來說,飼養過程的成本會提高,因此豬農興趣缺缺。
農委會要求廚餘養豬轉型,以廚餘飼養本土黑豬的豬農卻買不到合適的飼料,豬農該如何是好?林正鏞建議,本土黑豬養殖戶倘若有意願轉型,可以選購懷孕母豬的前期料,其配方是比較接近廚餘的,不過成本仍會比廚餘來得高。
專家:廚餘也可妥善管理,不該犧牲小型黑豬戶
臺大動物科學系教授朱有田認為農委會這項新措施相當不妥,「為何認為不到200頭的小場沒有足夠的設備?」他表示,廚餘確實是病毒可能感染途徑之一,因此當初才會要求豬農必須高溫蒸煮廚餘才能餵養豬隻,但此時卻對守法的豬農強化管制,令人不解。政府因擔心廚餘傳播病毒而管制,對其他可能傳播途徑如移工,卻未採取相同管制,明顯是針對養豬產業中相對弱勢的本土黑豬。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王建鎧表示,日本同樣面臨非洲豬瘟病毒,但仍有廚餘養豬,原因是日本有完善的廚餘處理系統,設有統一處理中心,高溫蒸煮後作成飼料提供給豬農,如此一來便無個別豬農是否落實高溫蒸煮的問題,也無傳染疑慮。
農業專家焦鈞表示,農委會的輔導配套措施不明、過度被洋豬食用乾式飼料的思維套住,而部分白豬飼養業者也認為高溫蒸煮無法完全殺死病毒,同樣希望黑豬飼養戶轉型。但他認為這問題根本劃錯重點,「越南豬肉沒查出來,卻是叫國內黑豬戶去賠上身家財產?」
焦鈞指出,接下來黑豬飼養頭數勢必下降,農委會平時不重視這些小型養豬場,任其自生自滅,卻在疫情時要求離牧,未來倘若又有新的疫情,遭殃的仍是業者,應在此時正視業者的難處,並提供適切的輔導措施才是上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