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產品肉蛋奶類也會有農藥殘留?衛生福利部於12月1日預告增修訂白克列6種農藥於動物產品之殘留容許量,並刪除6項農藥,草案預告60天搜集各界意見。食藥署表示,所有修正都是參照先進國家標準,過去動物產品上檢驗到的農藥殘留幾乎為零,消費者無須擔心。
不過2017年的芬普尼雞蛋風波,民眾仍記憶猶新。防檢局表示,近兩年抽檢結果均合格。專家表示,動物產品上的農藥殘留主要是來自飼料,如玉米、大豆及牧草多為進口,進口國的栽培、用藥方式與台灣不同,且動物的食用量遠高於人,因此需要訂定標準以保障食品安全。且現在檢測儀器靈敏度提高、精準到ppb,新訂並修正殘留量是務實作法。

根據國際情勢調整,刪除6項,未來必須零檢出
動物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標準約訂定了一百多項,本次新增的藥殘項目有白克列、剋安勃、大利松、芬客座、因得克和克收欣,刪除的藥殘項目則有亞環錫、克芬松、錫蟎丹、益多松、繁福松及滅克松。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說明,所有食品的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是參酌先進國家作法以及Codex,有的項目標準甚至比歐美日澳等國家更嚴格,例如:新增豬內臟的白克列容許藥殘量為 0.02 ppm,Codex對於同項目的標準則為 0.2 ppm。
為何某些項目要刪除?廖家鼎說明,刪除的項目都是早期訂定的,但這些項目在Codex中已經刪除,與農委會確認後更發現國內也已不再用於作物、農委會也沒發藥證,因此才決定刪除,亞環錫、克芬松、錫蟎丹、益多松、繁福松及滅克松的刪除意味著「未來這6項農藥在禽畜產品不得檢出」,管理更加嚴格。
廖家鼎表示,動物產品中的農藥是透過食物鏈而來,從飼料進入動物體內後,動物消化分解後仍可能會有少量殘留,因此需要訂定殘留容許量,但以過去食品抽驗經驗來看,動物產品檢出的農藥殘留比蔬菜水果還低,幾乎可說是零檢出。

動物產品殘留農藥的教訓:芬普尼雞蛋
2017年8月爆發雞蛋殘留芬普尼「毒蛋」事件,波及上百萬隻蛋雞,是國內近年來在動物產品中驗出農藥的最大風波。芬普尼是一種殺蟲劑,是農藥也是環境用藥,被雞農拿來防治雞隻寄生蟲。而後政府特地為動物產品制定了芬普尼殘留量標準,不過2019年又再度爆發彰化牧場雞蛋驗出芬普尼超標,至今毒蛋風波究竟平息了沒?
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表示,近兩年來雞肉及雞蛋仍有抽檢,2020年抽驗了294件雞肉、302件雞蛋,2021年抽驗300件雞肉、237件雞蛋,芬普尼殘留量均在合格範圍內。
依國人食用量調整標準,豬肉雞肉較嚴格
對於藥殘標準的訂定方式,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主任秘書蔡韙任說明,農藥在禽畜產品上的殘留量主要和動物的食用量有關,雞豬多食用玉米和豆粉,牛羊吃玉米、豆粉及牧草,而國內禽畜動物的飼料大多是進口的,國外的農產品栽培模式和國內不同,因此需要訂定農藥殘留標準。
蔡韙任進一步表示,訂定標準時先看進口國有無對應規範,再根據不同成份的殘留情形、國人的食用樣態調整。以白克列來說,家畜類(豬除外)的內臟容許藥殘量為 0.2 ppm,豬和家禽類的內臟容許藥殘量為 0.02 ppm,這是因為國人對豬肉和家禽類的食用量比較高。另一支農藥剋安勃在家畜類的內臟有不同容殘標準,腎的容殘量為0.05ppm,其他內臟則為0.07ppm,因為國人食用動物內臟以豬腎(腰子)為大宗,因此針對豬腎加嚴標準。
除了用藥外,還有一些標準訂定是考量環境,蔡韙任說明,DDT在禽畜產品中也有訂定容殘標準,但全球已經不允許使用,也沒人在用DDT,但DDT至今仍殘留於環境中,難以確保絕不會進入動物體內。
動物學者:農藥殘留在禽畜產品的機率極低
增列以前不得檢出的項目,是否為放寬標準?臺大動科系副教授魏恒巍表示,過去檢驗使用的是高壓液相層析儀HPLC,靈敏度不如現在檢測儀器,如氣相層析質譜儀可偵測至ppb(十億分之 一)。這意味禽畜產品若殘留極低量的農藥,過去可能會顯示「未檢出」而合格,現在卻可能因「不得檢出」而被判違規。他指出,法規已經多年沒修正,倘若某些項目仍維持「不得檢出」,很多禽畜產品可能因此無法進入市場。
魏恒巍進一步說明,國內畜牧業的飼料原料大多為進口,這些進口飼料原料必須符合台灣的藥殘標準才能入關,且動物食用後,肝臟也會將其代謝,「如果藥殘嚴重,禽畜本身就會先出現問題。」換言之,禽畜產品幾乎沒有農藥的殘留,就算有,殘留量將是十分低,超標機率微乎其微。
最近看到一些天然動植物有的香味物質,包含用來做化妝品或食品原料的,有被移出添加物之類的新聞之後,就突然覺得,其實該不會跟一些稀有中草藥類似! 甚或也包含一些古代無法四季生產儲運的? 其實並不能算是有長久與普遍的使用歷史? 因為太高價,或是無法在地生產四季穩定供應,其實就不太能算有歷史使用背景值? 包含各種常常冬季盛產,夏季價格飆高的香辛料植物、葉菜、某些水果? 因為古代可能每年只有少數幾天能吃到?
ifrafragrance org/safe-use/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