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雲門在「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演出。(圖片提供/台灣好基金會;攝影/劉振祥)

【書摘】好米、雲門、金城武,如何《成為池上》?人類學家深度剖析「池上現象」

500 公頃的綿延稻浪、秋收後的雲門舞動、茄苳樹下的巨星身影以及好吃的池上便當,這是您對台東池上的印象嗎?

跟羅馬一樣,池上不是一天造成的。人類學家黃宣衛從對「池上現象」的好奇出發,爬梳「池上如何成為池上」的歷史脈絡,他點名關鍵人物,盤查政府作為,分析地方品牌經營策略,將這個把稻米與觀光結合的村落故事,寫就成《成為池上》一書。對地方創生、社區營造、在地實踐有興趣的朋友們,快來上這一堂「池上學」。

(以下內容摘自《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一書,由左岸文化授權轉載。文中小標由《上下游》另行編輯,與原書無涉,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該書。)

完全沒有電線桿的阡陌良田猶如池上的「名片」,也是觀光客印象最深的畫面。(攝影/Kent Fan,圖片來源/flickr)

民間與公部門齊力 大坡池打響觀光第一炮

就池上民間而言,具有生態保育觀念的居民聚焦於大坡池,從 1990 年代起就透過賞鳥、植樹等活動,為重視生態環境發聲。九二一地震後,政府全面檢視工程與環境永續失衡的問題,接著就是池潭源流協進會成立。當討論大坡池相關問題時,主管觀光發展業務的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會發文給池潭源流協進會,聽取民間的意見。

鄉公所已將建立生態廊道、種植原生種陸生與水生植物,增加棲地的多樣性,確立為未來努力的目標。基於保育原生魚種,鄉公所也於 2017 年開始舉辦害魚釣除比賽,鼓勵民眾去釣危害生態的琵琶鼠魚及泰國鱧,每釣起一公斤害魚可向鄉公所兌換五十元消費券,連帶促進地方經濟。

經過鄉民與公部門的共同努力,大坡池的生態逐漸恢復,現在已是遠近馳名的生態旅遊據點。樂賞基金會在大坡池畔設立了「古典音樂欣賞中心」,讓民眾除了體驗自然生態,也能欣賞美好的音樂。池上居民也常常在此舉辦活動,諸如野餐節、音樂會、竹筏季等等,讓不同族群在此交流與傳承,同時凝聚對地方的認同。

將大坡池打造成「國家級濕地」,不但讓池上有利於之後推動各項文化藝術活動,同時也對打造「全池上渡假村」的願景有機會實現,對池上後續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這股源自民間的自發性力量,在公部門各項政策轉向時,不是消極地被動接受,而是積極地主動面對,尋找出最適合池上發展的方向,甚至有能力向公部門表達民間的訴求,這樣的表現在池上米的認證過程中更為明顯。

大坡池成為國家級濕地,對池上的觀光發展影響深遠。(圖片來源/台東縣政府)

稻米實施地理標章 米價把公糧價遠拋在後

2003 年 11 月 28 日,國內參考 WTO 中 TRIPs 相關規範,修訂《商標法》,於是池上鄉公所於 12 月 1 日順勢取得「池上米®」商標。換言之,只要生產自池上鄉境內的稻米,經過鄉公所認證後就可以貼上這個標章。但是池上米認證涉及多方利益,不可避免地在地方上會掀起許多波瀾。

2005 年 1 月 1 日,池上鄉公所為推動「池上米認證制度」,避免消費者混淆,宣布自即日起停止浮貼「池上鄉徽」標章。11 月底,池上鄉公所完成所有行政程序,池上米認證標章正式上路,推出公版米袋,對合乎標準的池上米發出認證標章。

這個標章對池上最大的意義在於,稻穀的收購價格提高,農民的收入也因此增加,農民越來越有尊嚴。由於稻米之前有政府的保價收購,公糧價通常就是稻穀收購價的天花板。2002 年 7 月,池上已經有高於公糧價的穀價,主要來源是共同品牌契作的農民,2005 年實施地理標章後,池上稻穀的價格更是把公糧價遠遠拋在後頭。

池上鄉公所現在是以「池上米®」作為認證標示,證明標章必須經由池上鄉公所檢驗和核發,市售米品不得使用「池上米」三字,混淆消費者視聽。每包經由池上鄉公所認證的池上米會「以流水編號控管數量」,一來鄉公所可以從編號控管認證數量與產量相符,二來消費者可用以查驗稻米原料來源。「池上米®」使池上鄉公所可以對坊間仿冒池上米之行為,訴諸法律途徑解決。

「池上米®」標章須經由池上鄉公所檢驗和核發,以正視聽。 (圖片來源/農委會水保局「萬物糧倉.大地慶典」網站)

電線桿衝擊稻田視覺景觀  引發居民反對聲浪

許多外地人對池上的最大印象是一大片的稻景,而位在這片稻景間的伯朗大道與金城武樹,更是遊客到池上的必到打卡景點。若說這片無敵稻景是池上鄉的名片,應不為過。1997 年間,伯朗咖啡廣告便在池上的這片稻田間道路取景,媒體宣傳使得「伯朗大道」之名不脛而走,也為爾後的地方觀光發展埋下伏筆。但在此之前,地方上已經為這片稻景付出不少心力。

2004年,「稻米原鄉館」落成,正式開幕之前,伯朗大道上竟然豎立了四根新的電線桿,路旁也有大批準備設置的電線桿,沿著伯朗大道往新興村的方向,以一九七縣道為起點,道路沿線標示著預定埋設電線桿的記號,當地居民議論紛紛。原來,有一戶在伯朗大道旁的私宅,向台電公司提出用電申請,因此台電便規畫從一九七縣道開始,沿著伯朗大道每隔五十公尺設置一根電線桿,總共需四十多根電線桿。

伯朗大道設置電線桿對視覺景觀必然會帶來衝擊,在此社區發展協會準備推動生態旅遊之際,當然會引來協會的強力反對。於是,社區開始積極與相關單位及人士協商與溝通,期望能擋下電線桿的設置,減少對社區環境造成的影響。此外,電線桿會影響農務工作、颱風來襲時可能會危害安全等,也是多數社區居民反對的原因。

500 公頃全無一支電線桿,讓茄苳樹成為農田中無可忽視的標的。 (攝影/Jay Hus,圖片來源/flickr)

優人神鼓、雲門舞集、張惠妹、金城武 已成池上印象

2009 年,台灣好基金會進駐池上。同年透過與居民互動,提煉出具備後山特色的稻米文化,舉辦一系列藝文活動。此後,台灣好在池上每年一度的秋季活動持續蓄積能量,2012 年由優人神鼓表演,湧進大量的遊客造成紊亂,於是次年雲門舞集的表演一改先前的完全免費,演出場次由週六的一場增加為週五、六、日共三場,為嘉惠池上鄉親,週五為免收費的鄉親場,外地遊客必須透過付費機制參與。這也是池上舉辦此一活動首次以網路售票控管人數。

另一方面,在伯朗咖啡廣告拍攝的十六年後,2013 年 6 月長榮航空於「伯朗大道」與「天堂路」拍攝宣傳廣告,在代言巨星與稻田景致的結合下,將池上的觀光發展推向有史以來的高峰。廣告中沒有電線桿、樓房等屏障的遼闊稻田景觀,不僅更強化了國人對池上的印象,也使池上美景登上國際媒體。於是,原本寧靜的田間產業道路吸引了大批觀光客,「伯朗大道」甚至被稱為「金城武大道」,成為國內外媒體及旅行業者蜂擁而至的明星景點。

2013 至 2014 年間,也標誌著池上走入另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除了大規模旅宿業的發展,2013 年的秋收稻穗藝術節由雲門舞集擔綱,首度實施售票制並迅速售罄,見證了池上的觀光潛力。2014 年萬安老田區被登錄為文化景觀,同年秋收稻穗藝術節請張惠妹回鄉表演、台灣好基金會擬定了「池上藝術村十年計畫」,2016 年樂賞基金會進駐大坡池音樂館,公私部門的經費相繼湧入,這些都增添了池上的觀光熱潮,持續到今日。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當地知識分子與東台灣文史工作者的推動,池上鄉公所於 2014 年 3 月依據《文化資產法》,針對池上浮圳以南、「伯朗大道」及「天堂路」周圍一帶,面積共 175 公頃的水稻田,向台東縣政府文化處提出「文化景觀」申請。而台東縣政府亦於短短三個月內,同年 5 月即登錄公告為「池上萬安老田區文化景觀」,並於 2016 年 6 月更名為「池上新開園老田區文化景觀」。

2018年雲門在「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演出。(圖片提供/台灣好基金會;攝影/劉振祥)

外人對田園牧歌的想像 背離文化景觀初衷

「新開園老田區」全區在土地使用中屬於「特定農業區」,但在官方公告的文件中,突顯出該文化景觀被關注的理由是廣告效應和觀光人潮,文化資源則著重於外在社會對農村的田園牧歌式想像,對於當地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並未給予足夠重視。文化景觀與觀光發展有了強烈的連結,也因而引發當地一連串的擾動。

首先,由於觀光人潮的大量湧入,許多自行車出租業者承租農地並設為停車場。但此營業行為引來台東縣政府以違反農地非農用原則,針對業者開罰,使得業者開始進行多次陳情協商,連台東縣府官員、台東縣議會副議長和縣議員等,亦以池上老田文化景觀區為由,建議池上鄉公所提出「興辦事業計畫」以爭取陳情業者的就地合法。於是,「文化景觀」變成替利益背書的工具,悖離了登錄為文化景觀的原始精神。

其次,文化景觀的劃定範圍即為當紅的觀光景點,大量的人潮對地方生活造成莫大的影響。於是,「文化景觀」被不少民眾理解為與觀光發展甚至土地炒作有關。先前,農民在「電線桿事件」中反對電線桿的架設,除了基於影響農務工作,也含有維護視覺景觀的動機。不過,當下一波的文化景觀保護運動緊繫著觀光發展而來時,農民的考量重點仍圍繞著農務及生活的秩序,使得農業文化景觀保存的意義反而在此情勢中被淡化及誤解。

延伸聆聽:

EP44:池上是怎麼煉成的?找回農村的驕傲,來聽這堂「池上學」

延伸閱讀:

相遇地方講座01 池上》讓全世界驚艷的池上,嚴謹產地認證的富足米鄉

農村的遠見第二季05|池上米何以修煉成「米界LV」?以故鄉為榮的池上農民

鄉村與地方創生17》為何池上充滿魅力?好的地方自治帶動經濟幸福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