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不純真的要砍頭?以後有加糖的蜂蜜,一定要明確標示「加糖蜂蜜」!衛福部食藥署於昨 (11) 日公告「包裝蜂蜜及其糖漿類產品標示規定」,要求純度 100% 的蜂蜜才可標示「純蜂蜜」或「100%蜂蜜」等字樣,另外添加糖(糖漿)或其他原料,僅能標示為「加糖蜂蜜」、「調製蜂蜜」和「含〇〇蜂蜜」等,希望解決長年以來蜂蜜純度標示不清造成的市場亂象,新規定將在 2023 年 7 月 1 日正式實施。
蜂農樂見新法上路,終於有針對真假蜂蜜的相關罰則,但也擔憂製造假蜜的技術日新月異,未來政府是否能夠落實稽查、辨別真假,乃至於摻糖的比例?
.jpg)
蜂蜜產品標示新規定將於明年上路
市面上蜂蜜產品五花八門,蜂蜜罐上標示可能寫著:龍眼花蜜、調和龍眼花蜜、調和龍眼風味蜜、龍眼蜜糖漿……等等,讓消費者眼花撩亂。摻糖的蜂蜜標示不清,但售價偏低,對生產純蜂蜜的蜂農和業者是一大打擊。
「包裝蜂蜜及其糖漿類產品標示規定」是衛福部首次針對「蜂蜜」提出專屬的產品標示規範,並要求唯有成分 100% 為蜂蜜者,才可以在產品包裝上標示「純蜂蜜」、「100% 蜂蜜」或「蜂蜜」。
衛福部指出,產品中蜂蜜含量達到 60% 以上,且有添加糖或糖漿者,應標示為「加糖蜂蜜」;未另添加糖或糖漿,但有加入其他原料,則應標示為「調製蜂蜜」或「含〇〇蜂蜜」。若蜂蜜含量不到 60%, 但想用「蜂蜜(蜜)」字樣來命名, 則應完整標示出「蜂蜜(蜜)口味」或「蜂蜜(蜜)風味」。
過去常有摻糖的蜂蜜產品標示「調和蜂蜜」,而且故意把「調和」兩字寫得很小,混淆消費者。新規定要求標示「字體大小必須一致」,例如「加糖蜂蜜」,四個字必須同一尺寸。
此外,衛福部也規定蜂蜜產品除了需標示蜂蜜原料原產地外,若有混蜜現象,也應按照蜂蜜含量多寡依序標示原產地,若未依法標示,最高可罰 400 萬元罰鍰,並限期回收改正。

真假蜂蜜亂象,能從此迎刃而解?
「看到政府推出新法來管理,確實能感受他們對蜜蜂產業的關心」,台灣養蜂協會理事長黃俊彥表示,新法即將上路,喜見針對假蜂蜜的相關罰則,但未來政府的配套措施夠不夠完整、是否有足夠能力展開稽查與追蹤,這些要都做到,問題才有可能慢慢改善。
蜜蜂故事館總經理程淑婷表示「政府的立意良善,但問題可能還是無法解決」。新規實施後,販售純蜂蜜的蜂農,終於可以於法有據地強調自己所販售的是真蜂蜜,然而政府倘若無法確保稽核強度,是否形同是為部分鋌而走險、以假亂真的廠商做擔保?她表示,就現有的資訊來看,問題暫時無法解套。
造假技術日新月異,一條龍管理才是解決之道
黃俊彥指出,造假蜂蜜的問題來由已久,代表其中涉及的利益也相當可觀,在當前造假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政府的檢驗方法也勢必要不斷更新。但他不解,官方目前僅有推出蜂蜜純度的「建議」檢驗方法,現在最常用的國家標 準CNS1305,也不是純度的檢驗方法,而是品質的檢驗方法,「最多只能說,不符合 CNS1305 的不是好蜂蜜,但是不純的蜂蜜也可以有辦法符合 CNS1305 的標準」,因此未來政府將如何進行稽核與開罰,仍是問題。
「現在沒有任何一種檢驗方法可以精準檢驗出蜂蜜的純度」,程淑婷強調,規範要可以實質運作,首先必須要有能力檢驗蜂蜜的純度,例如摻糖的比例有多少,政府如果無法舉證廠商販售的蜂蜜違反規定,此規定又將如何能保障消費者與守法的蜂農?
各種檢驗方法都有它的死角,且政府的稽查量能也有限,黃俊彥認為,應該要全面推動生產履歷,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一條龍管理,才能有效解決長年以來真假蜂蜜的問題。
-780x520.jpg)
食藥署:稽查會以現有檢驗方法,與源頭追溯同時進行
主管機關針對蜂蜜純度的稽查量能與頻率為何?食藥署表示,除了會採專案方式進行外,也會在稽查不同項目如手搖飲、烘焙產品等食品時,對其中所含蜂蜜進行純度檢驗,如有違反規定者,將會依法開罰。
食藥署強調,蜂蜜標示是否符合規定,純度檢驗並非唯一的考量標準,也會參考整個產品供應鏈,諸如來源產地的生產量、供應商的進貨數量,搭配檢驗方法綜合判斷,據以稽查和開罰。
延伸聆聽:
EP46:【闢謠】結晶蜜是真蜂蜜!保證100%純的蜜蜂知識大補帖,專業蜂農來解「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