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啤酒花下山,量產不是夢!平地有機栽培成功,新鮮MIT是優勢

想喝100%MIT的啤酒,有希望了!啤酒當中的「啤酒花」,是提供苦味與香氣的關鍵要角,但過去都是進口,因為啤酒花屬於溫帶作物,炎熱的台灣難以栽種,也少有人投入研究。不過2019年出現曙光,東華大學副教授蔡建福成功於花蓮山區種植啤酒花,去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更進一步將啤酒花從高山帶到平地,透過栽培方式的調整,最近順利開花結出翠綠毬果,大大提升了量產本土啤酒花的可能。

花改場成功在平地溫室中種出啤酒花(圖片來源/花蓮農改場)

當啤酒花從高山來到平地

市面上的啤酒種類五花八門,其中為啤酒注入風味、香氣的關鍵之一,就是「啤酒花」。啤酒花是啤酒釀製的四大要素之一,又名「蛇麻」,屬於需長日照、低溫及排水良好環境的大麻科溫帶作物,美國西北部及德國巴伐利亞邦的Hallertau是全球主要產區。囿於台灣的氣溫炎熱,啤酒花難以規模化栽培,僅有少數玩家種植,各啤酒廠都是使用進口啤酒花釀製啤酒。

直到2019年,國產啤酒花有了突破。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蔡建福與農友合作,嘗試在海拔約1200公尺的花蓮洛韶種植啤酒花,不僅順利開花,也成功釀出第一批國產啤酒花啤酒

花改場去(2021)年與蔡建福合作,將同一品種的啤酒花帶下山,種植在海拔高度約50公尺的改良場內。助理研究員李睿家表示,目前以溫室種植約200至300株啤酒花,採有機農法栽種,2021年12月定植後,經歷四個月的時間,已於今(2022)年4月順利開花,現已進入採收期。

2019年花蓮洛韶首次成功種出啤酒花,加入熬煮麥汁(攝影/林怡均)

栽培期調整,避開最熱的夏天

啤酒花怕熱,花改場是如何讓它下山後還成功存活開花?李睿家解釋,溫帶地區種植的啤酒花,主要生長期會在4月左右開始,開花期則在夏季7、8月的時候,約在9月初會進入採收期,但台灣氣溫過高,「我們選擇調整啤酒花的栽培期,讓它避開台灣最炎熱7、8月」,將啤酒花的生長期提早到12月到3月之間。

調節產期的作法到目前為止成功,植株生長情況也很好,李睿家說,未來也會再嘗試將栽培期向前調整,盡可能降低氣溫的影響。

啤酒花的新鮮度也是釀製啤酒過程的關鍵,國外許多啤酒廠會直接在廠房隔壁種植啤酒花,需要釀製啤酒時,便可直接採收送入廠內使用,但台灣多數啤酒廠都位在西半部,啤酒花未來能否也在台灣西部種植?李睿家表示,桃園、新竹或中部台地、日月潭一帶,在氣候、地理條件上,應可嘗試種植,若能找到南部日照充足且地勢較高的地區種植更加理想。

病蟲害少 種植模式仍在試驗階段

「我們曾把小番茄跟啤酒花種在一起,結果發現所有的蟲都跑去吃番茄」,李睿家指出,啤酒花少有病蟲害,目前因為在溫室內種植,有出現俗稱紅蜘蛛的葉蟎類害蟲,但可透過精油製劑防治,未來若在露天環境栽種,病蟲害應會再減少一些。

國外露天種植啤酒花是使用7公尺高的竿架大規模定植,李睿家表示,目前受限於溫室高度,是運用吊繩讓啤酒花的植株攀附,並隨著它的生長速度與狀態調整繩長。

花改場試種啤酒花,首批順利收成(圖片來源/花蓮農改場)

目前品種釀酒滋味不錯  未來將引進更多國外品種試驗

市售啤酒的風味各異,有的充滿水果香氣,有的苦味濃郁,這多來自不同啤酒花的搭配,啤酒花經過熬煮,其內含的Alpha酸(Alpha acid)會被釋放出來,並雕琢出啤酒的專屬風格。目前花改場種植的啤酒花,Alpha酸的含量較低,不過釀出來的酒散發著溫順的柑橘果香。

台灣自釀啤酒推廣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北台灣麥酒的釀酒師、啤酒頭創辦人段淵傑表示,先前曾喝過上述品種啤酒花釀製的啤酒,味道其實不錯,目前台灣業界大多使用美國、德國品種的啤酒花錠,未來也可嘗試引進這些品種在國內種植。

當前花改場在種植模式上雖有突破,但仍未能達到規模化生產的階段,也只有單一品種且品種源頭不明。李睿家表示,未來除了繼續在種植技術與模式上精進外,也希望能從國外引進更多不同品種的啤酒花進行試驗。

MIT啤酒花  新鮮是最大優勢

李睿家指出,「依照我們目前的種植方式換算,啤酒花每公斤大約要賣到2000元左右」,價格仍偏高。段淵傑表示,台灣啤酒廠普遍使用的啤酒花價格約在每公斤1000元上下,「2000元的也有,是屬於相當高級或特別的啤酒花種類」。

那麼國產啤酒花是否有競爭力?段淵傑認為,國產啤酒花新鮮且「Made in Taiwan」,因而有其市場潛力,確實是可嘗試使用的對象,但未來還是要再搜集更多有關啤酒花的特性、產量等數據,才能讓國產啤酒花的前景更明朗。

延伸閱讀:

台灣精釀歷史一刻:本土啤酒花啤酒正式誕生!鮮花釀出柔和果香,也釀造山村願景

本土精釀啤酒大突破!台灣高山種出本土啤酒花,初衷竟是為了讓猴子不愛吃!

如何提升精釀啤酒的台灣DNA?從本土麥芽、酵母到啤酒花,找出獨特風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