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中國猴頭菇!農藥違規高達19% 專家揭原因:對岸菇包原料堪慮

吃猴頭菇要小心,食藥署邊境檢驗顯示,近半年來,中國輸入67批猴頭菇,13批違規,違規樣態均為農藥殘留不合格,其中又以生長調節劑「克美素」最常被檢出,近期還有檢出除草劑Acetochlor,以及多種殺蟲劑殘留。市售猴頭菇多從中國進口,菇類專家分析,中國的菇類生產模式和我國不同,多使用作物殘枝做菇包,種植前會施用各式農藥,因此藥殘機率相當高。

據食藥署規定,不合格率超過10%,後續將要求出口國說明原因,並提交報告,否則將暫停受理報驗。食藥署表示,若邊境違規情況依然嚴重,不排除成立專案稽查國內市售猴頭菇。

中國猴頭菇常被檢出不合格農藥(圖片來源/食藥署)

中國猴頭菇半年13批不合格,現在入境要逐批檢驗

2020年至今,食藥署邊境檢驗多次發佈中國輸入猴頭菇違規,違規件數集中在近半年。食藥署表示,自2021年12月以來,中國輸入猴頭菇來台67批,13批違規,不合格率約19.4%,已經超過標準規定的10%不合格率。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說明,若特定品項在6個月內出現3批不合格,食藥署便會將抽驗比例提高到20%至50%,中國猴頭菇近半年來違規頻繁,5月2日起已經針對猴頭菇產品做逐批查驗,6月14日發布的最新一批不合格猴頭菇共計5763公斤,後續會廠商會決定要銷毀或是退運。

檢出生長調節劑、除草劑、殺蟲劑,原因在於菇包原料

據食藥署邊境食品檢驗結果,近半年,中國輸入的猴頭菇違規樣態均為農藥殘留不合格,9成不合格原因為檢出「克美素」,其餘則為「可滅蹤」超標及檢出Acetochlor。依據我國植物保護資訊系統,克美素為生長調節劑,可用於葡萄和菊花;可滅蹤是豆菜類作物的除草劑。Acetochlor在植保系統中查詢無果,但美國CDC資料說明,Acetochlor為氯乙酰苯胺類除草劑,主要用於玉米田,對魚類和蜜蜂有中等毒性,美國環保署認為Acetochlor對人類有致癌疑慮。

2020年9月也有一件中國猴頭菇,在我國邊境海關驗出加保扶、達馬松、毆殺松 及亞滅培,同時有四種殺蟲劑殘留,而且前三種都是毒性偏高的胺基甲酸鹽類和有機磷劑。

這些農藥在我國均非猴頭菇允許用藥,為何中國猴頭菇會使用?研究菇類多年的農試所植物病理組助理研究員李瑋崧說明,關鍵在於生產菇類的原料「菇包」。台灣的菇農及菇包業者分工明確,業者以木屑製作菇包,再將菇包販售給菇農。而中國菇類產業運作方式與我國不同,中國的菇農會自行生產菇包,但其菇包原料疑慮甚多。

李瑋崧進一步解釋,中國菇農為節省成本,往往會使用其他作物的田間廢棄物,例如:棉花枝條、葡萄枝條,但這些田區藥殘情況無人知曉,克美素便有可能是葡萄枝條原料留下的。

如果中國猴頭菇有疑慮,那台灣的猴頭菇安全嗎?李瑋崧說明,台灣菇包原料為木屑,相較於中國沒有農藥殘留疑慮,但台灣天氣較熱,不利於猴頭菇生長,若要以室內環控生產猴頭菇,投入成本相當高,僅有少數菇農在高海拔地區或秋冬季種猴頭菇。不過國產的好處是,除了乾燥的猴頭菇,還有新鮮猴頭菇,消費者可多選購。

驗出多種殺蟲劑的中國猴頭菇(圖片來源/食藥署)

食藥署將要求中國說明,再違規不排除暫停受理報驗

中國因我國石斑魚多次檢驗結果不合格而暫停輸入,我國是否也有可能暫停輸入中國猴頭菇?食藥署回覆,現有法規明定,若特定輸入品項邊境檢驗不合格率超過10%,將要求該國提交報告說明原因,否則將可暫停受理報驗,食藥署將要求中國在45天內提交報告。

若提交報告後,輸入違規情形仍未改善,食藥署會有更強力措施嗎?食藥署回應,以日本進口草莓為例,因頻繁在邊境檢出農藥超標,食藥署發函要求日本說明原因,日方有提出相關報告及說明,故未暫停受理報驗草莓,目前不合格率降為1.52%,但是邊境查驗仍維持逐批查驗。倘若中國猴頭菇在邊境檢驗仍違規頻繁,不排除暫停受理報驗或是在國內市場進行專案稽查。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