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木山王爺祭是文化觀光的重頭戲(基隆市政府提供)

外木山是基隆漁業、觀光與文化寶庫,遭填海造陸危機,市民發起護海公投,籲找回海洋城市初心

基隆外木山海域是受《漁業法》指定的重要水產保育區,更是傳統白帶魚、鯖魚的漁場,夏夜外木山海域經常擠滿數百條漁船,該處也是許多海釣船載客必去漁場。對海洋觀光業者而言,外木山跟基隆嶼、和平島、情人湖濱海大道及基隆商港皆是藍色公路的必遊景點,更是漁民信仰「海上王爺」的文化中心。

然而外木山這樣一塊寶地,台電預計要填海造陸 14.5 公頃,開發「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引發基隆市民與環保團體大舉反彈。

為了擋下四接案,由基隆市民自發串聯組織的「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起公投案,呼籲基隆市政府回應市民期待,共同守護這個「超過99%市民都去過、基隆最後一段完整的自然海岸」。本案於7月7日即將召開環評小組審查,在地團體再度重申守護外木山決心;也有在地民眾表示,願意尊重環評結果,但必須提供合理的補償給漁民。

外木山海岸從外木山漁港連接另一頭是大武崙漁港,構成基隆人的海岸文化。(攝影/林吉洋)

民代:市府說一套做一套 公投為海洋發聲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成員、基隆市議員王醒之表示,公投案的目的是要求基隆市政府否決四接案,透過街頭宣講與社區連署,這場市民行動不只是守護基隆最後的自然海岸,更要找回基隆宣示作為海洋城市的初心。

王醒之表示,協和電廠燃燒重油造成的空污問題固然要解決,但不該放棄外木山這一塊最重要的海岸線,他支持能源轉型,但反對以海洋生態環境作為代價。

王醒之痛斥,基隆市政府同意台電以填海造陸工程開發四接,所持理由竟然是「地方政府無法否決中央政府提出的政策與開發案」,但是「就台灣地方自治史來看,多的是地方政府反對,而導致中央強推的政策闖關失敗,宜蘭陳定南縣長時期反對六輕落腳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市議員陳薇仲則表示,填海造陸方案將活埋七萬多株珊瑚礁,造成無可彌補的生態及漁業資源損失,其引發的突堤效應將侵襲五公里長的外木山海岸線,一旦本案通過,十年內外木山海岸線將不復存在,呼籲市民站出來,為無法發聲的海洋生態發出求救訊息。

王醒之與基隆跨黨派市議員前往行政院表達反對填海造陸興建四接。(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提供)

基隆鳥會:外木山是海洋歷史與生態的交會點,毀掉海洋記憶將不復存

外木山是基隆人共有的回憶,假日更吸引許多台北遊客來此欣賞山海美景。外木山也是紀錄片《老鷹想飛》的主角「黑鳶」的棲息地,因此連基隆的生態團體都忍不住跳出來參與這場守護海岸線的戰鬥。

基隆鳥會常務理事沈錦豐登上白米甕炮台之上,用望遠鏡遠遠眺望協和電廠的煙囪,猛禽「遊隼」疑似在煙囪之上築巢,雖然填海造陸不會直接威脅黑鳶棲地,對整個外木山海岸以及基隆的生態文化將造成巨大的衝擊與改變。

沈錦豐忍不住大嘆,就連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都將外木山海域納入統合發展,基隆市府莫要自廢武功,毀掉自然海岸與歷史文化匯聚的外木山,將來恐怕後悔莫及。

沈登豐指出,外木山海域是基隆海洋文化與生態的交會點,毀掉外木山也毀掉海洋城市的記憶。(攝影/ 林吉洋)

海洋學者:填海造陸將造成不可回復的生態損失與漁業資源惡化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是海洋保育專家,他指出,「珊瑚礁是海洋的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高,聚集許多生物,為附近漁業提供穩定資源」。四接填海造陸一旦啟動,除了敷蓋珊瑚礁群外,工程將對海洋整體生態系造成難以想像的長遠影響,「至少要完工五年至十年後才會浮現效應」。

長期來看,填海造陸造成漁獲量減少,最後是整體海洋環境惡化。漁民被迫必須到更遠的地方捕魚,以珊瑚礁群為主題的潛水及觀光資源也會受影響。

保育學者程一駿認為,海底生態的破壞將遠大於政府評估,而且難以彌補。(攝影/林吉洋)

漁民看法不一,憂心擋不住開發,至少需合理補償

緊鄰協和電廠的外木山漁港,以棒受網漁船及一支釣為主,在四接案的填海造陸上首當其衝,填海造陸的預定地,原本就是當地漁民重要的漁場,更有可能面臨漁港壅塞後無法出海捕魚的境。

外木山漁港近年因為「海上王爺祭」搭配基隆市政府舉辦「鎖管季」越來越馳名,外木山漁民個個驕傲地表示,「同樣一條魚,只要出自東北角,一斤硬是比其他地方多出50、60塊,內行人筷子一夾就知道!」但是一談到填海造陸,自豪的神情馬上斂起,臉上寫滿無奈與苦澀。

對年輕的漁民而言,四接填海造陸意味著「要繼續捕魚養家,就得換個地方重新開始」。四十多歲、綽號「阿強」的劉文強從國中開始抓魚,是村裡青壯輩漁民,「如果政府不做(填海造陸),我憑自己實力能夠在這片海域生存,但是政府要拿走,也得提出合理補償」。

外木山漁港的漁民代表楊雙全表示,「我同意做,如果不做電要從哪裡來?現在有要移往東南邊,就沒有掩埋珊瑚破壞生態的問題,這個工期大約十年,這個問題拖越久對漁民越不好,要蓋就是看哪裡比較方便,環評過後,大家就來談賠償的問題。環評沒有通過,就卡在這裡繼續拖,工程沒有定界漁船就沒有辦法安心抓魚。」

外木山漁港以新鮮、高品質的漁獲,然而面對四接案填海造陸的衝擊,卻有說不出的悲情與苦悶。(攝影/林吉洋)

專家:海上王爺象徵人與海洋命運一體,漁民失去海,文化也失去內涵

面對未知的大海,漁民習慣將命運交給神明保佑,外木山漁民視協安宮三府王爺如同自家守護神一般深信不已。但如果大海被填上,漁民失去了海洋,海上王爺也失去信仰的土壤,對在地居民而言,補償金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能撫平他們對未來的疑慮。

「基隆漁民有一句諺語,下海靠媽祖,上岸靠王爺」,基隆社大講師、文史專家曾子良解釋,王爺過去是驅逐瘟疫的神明,「恭請王爺淨江巡海,就是出海到漁民習慣捕魚的漁場,把不乾淨的清理,讓漁民能夠漁獲豐收」。

曾子良認為,隨著外木山填海造陸計畫推進,或許海上遶境的形式仍可以延續,但是漁民離開了海,海上王爺的信仰內涵,人與海洋命運連成一體的認同感,卻是難以填補的文化損失。

文史專家曾子良認為,海王爺信仰是漁村與海洋生活演化為一體的認同感,填海造陸將讓信仰失去珍貴的精神內涵。(攝影/林吉洋)

在地青年:長期仰賴台電補償金餵養,失去創新的想像力

外木山熱血青年張哲源 2018 年投入議員選舉,落選後持續深耕在地事務的,他看不慣沿海造陸已經變成爭取補償金的議題,「協和電廠長期補助地方大小活動,居民拿人手軟,已經成習慣了」。

他說,在回饋金長期餵養下,不論是社區活動中心重建或是宗教祭典,或多或少都摻有台電補助的色彩,但也因為憑空得來補助,公共事務被少數人把持,卻從未提出更有理想的願景。 「山海是實現年輕人未來的機會!欠缺的只是想像力而非天上掉下來的補償金」。

「對於想繼續捕魚的青壯輩而言,能不填海就不要填,但是對於心中已經放棄漁業的老一輩而言,就會想爭取更好的條件,透過補償金把漁船變現。」他認為漁業資源確實減少,但是一支釣的「現流仔」因為新鮮、品質好,還是讓年輕人願意繼續捕魚養家活口。

外木山在地青年張哲源說,外木山長期被台電回饋金餵養,已經失去屬於在地的願景。(攝影林吉洋)

產業界:「永續海洋城市」要填海造陸?政府說一套做一套

跟張哲源同樣想法的人,還有全國娛樂漁船協會理事長項彥豪。項彥豪表示,填海造陸影響的不只是傳統漁船,依靠海上藍色公路景點及載釣客出海的百多艘娛樂漁船也將受到衝擊。

「過去開船載客導覽,光是外木山就可以從西班牙人築薩爾瓦多城講到中法戰爭,日本登陸。」項彥豪初估,光是從碧砂漁港乘船出港的觀光客,一年至少在11 萬人以上,而從碧砂漁港出海的海釣船,一年粗估也超過百萬人次,換算下來產值在十億元之譜,十多年累積的無煙囪工業,要重頭來過,得用多少時間去換?

讓他憤慨的是,台電公司跟基隆市府在四接案從未徵詢過海上觀光產業意見,「三年來從未有任何一場會議有娛樂漁船代表到場簽名」,也毫無配套措施,「轉型漁業最後只會被犧牲」。他認為,行政院高呼口號「邁向海洋國家」、基隆市宣示打造「永續海洋城市」,但對海洋文化與景觀資源卻毫不重視,讓民間產業推動者十分心寒。

外木山王爺祭是文化觀光的重頭戲(基隆市政府提供)

協和里里長:尊重環評委員結論

當地協和里里長張中信則認為:「環評委員有學術專業,我尊重環評委員的結論,贊成也有人,反對也有人,現在是各說各話。我的立場是希望環境更好,人民收入更多,最終還是回到環評學者的專業意見。過程當中也依法開了一些說明會,反對的人也可以登記,任何事情不可能百分之百意見一致。」

延伸閱讀:

四接新方案填海位置大挪移,明進環評再審,民代環團要求:依法退回

協和電廠興建四接》台電堅持大幅填海造陸,居民呼籲,有更好替代方案,勿破壞珍貴生態

四接填海造陸恐毀7萬株珊瑚,立委環團批「史上最爛方案」,環評決議暫緩,補件再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