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杯溫熱的火山咖啡,遇見一位熱情北投小農!大屯火山咖啡園榮獲北台灣精品殊榮

一杯香醇咖啡在手,居然來自印象中濕冷的台北大屯火山中。甫獲得北台灣精品咖啡評鑑殊榮的侯奕瑋,在大屯火山低海拔栽培咖啡,堅持不施用肥料農藥,力求讓天然的火山環境融入咖啡滋味,入喉便能品嘗到北投山區獨有風土。

一心想發揚北投的農業,侯奕瑋從貿易業直接踏入咖啡園。除了奮力學習從栽培到烘焙的每一個環節,他也透過參與北投在地活動,讓大屯咖啡出現在眾人面前。侯奕瑋想讓來喝咖啡的人知道,北投火山也能產出好喝的咖啡。

侯奕瑋承接二舅在大屯火山的咖啡園,挖掘火山咖啡的風味(攝影/孫維揚)

低海拔背風面,北投火山咖啡獲得精品評價

在北投土生土長的侯奕瑋,承接二舅位於大屯火山群的咖啡園,海拔最高只有300公尺。他從一位農業門外漢,現在一人扛起「大屯火山咖啡」的招牌,在今年的北台灣精品咖啡評鑑獲得佳績,展現「北投能產出好喝咖啡」的實力。

北台灣精品咖啡評鑑評審林仁安表示,咖啡屬於熱帶作物,依照既定認知,北部冬季低溫並不適合咖啡栽培。尤其台北濕度較高,咖啡容易遇到病蟲害而降低品質。但他品嚐到侯奕瑋在競賽時的咖啡,認為已達精品咖啡水準。

侯奕瑋則認為,咖啡園將邁入20年,咖啡樹仍生長良好,是因為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因為低海拔種植,反而減少咖啡在冬季出現寒害;坐北朝南的背風側,則能抵擋強勁的東北季風、並維持充足日照。他笑說自己根本不太照顧咖啡,「環境都幫我顧好了」。

不過侯奕瑋還是時常穿梭在草叢茂密的咖啡園中,為每株咖啡仔細檢查生長狀況。他說明,巡園最主要是為咖啡修剪,「北部仍舊太濕,所以要讓咖啡樹通風」,透過清楚計算咖啡樹的枝條數量,只留下強健的側枝,不僅方便採收、減少病蟲害,也讓咖啡樹不會生產過量而越來越羸弱。

大屯火山上,目前可以看到逐漸飽滿的咖啡豆。(攝影/孫維揚)

減少施用資材,讓天然環境塑造咖啡風味

侯奕瑋的大屯火山咖啡在去年獲得綠保與有機認證,實際上他連有機肥料都不使用。「我想要最原始的環境給予咖啡風味」,他認為,外施肥料與農藥都會對環境造成干擾,也是為了堅定承襲二舅的栽培方式,將人為因素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

不用任何外施資材輔助,侯奕瑋會觀察咖啡園的生物群相,盡量把捕食害蟲的生物留下來,透過牠們維持生態平衡。在他的園區可以看到螳螂的卵鞘、肉食的長腳蜂巢穴、甚至有麝香貓出沒。侯奕瑋也積極參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課程,深入瞭解園區的土壤水文,以利維護土地,「讓土地來說,大屯火山的咖啡是什麼滋味」。

「侯奕瑋的咖啡,很有北投的味道」。北投淳覺植饌咖啡坊老闆許逸倫回饋,侯奕瑋的咖啡因為栽培模式而產量受限,卻也造就像是烘烤蕃薯加上柑橘清香、附有蜜香茶的回甘。林仁安則表示,侯奕瑋的咖啡仍有常見的堅果麥芽調性,乾淨口感帶有青梅酸值,「相信是大眾接受的風味」。

侯奕瑋回應,自己的咖啡園規模與產量無法與台灣中南部的同業比擬,所以主要目標是能強調出風土獨有滋味。他認為,蕃薯、青梅等聯想已表現台灣咖啡不同於國外咖啡的香味,「知道自己咖啡有這些特質很令人開心」,會繼續努力凸顯出火山咖啡的特有風味,讓大眾認識。

大屯火山咖啡豆、濾掛包,都有經過綠保認證。(攝影/孫維揚)

傳承當地農業文化,菜鳥縱身跳入咖啡園

作為一個北投孩子,侯奕瑋相當熟稔大屯火山上的農業故事,他能說出哪片山坡在日治時期栽種相思樹,也知道現在哪些農友在山中種植桶柑。雖然熱愛北投農業,但是過去他從沒想過自己會接下咖啡園,從事進口業務多年後,直到2016年罹患鼻咽癌,休養期間才回頭挖掘自己夙願,「我想發揚北投文化,不想死前遺憾沒有做到」。

侯奕瑋決定付諸行動,在2017年,二舅無法繼續照顧咖啡園時,縱身跳入咖啡樹間,「二舅在2003年就在大屯山種植咖啡,我要傳承下去」。因為毫無農業知識,他剛開始只能在咖啡樹下幫忙拔草,但心意已決的他靠著自讀學習,勤跑咖啡講座與展覽,努力接下咖啡事業。

不只種咖啡講求自然栽培,在學習咖啡處理方式時,侯奕瑋也心繫對環境的影響。原先他採用留下果膠層的蜜處理法,後來嘗試水洗法,味道更乾淨但是用水也會比較多。後來他在阿里山鄒築園方政倫的咖啡栽培與處理課學習到乾式水洗法:「把咖啡豆去皮後先曬乾,讓咖啡豆聚熱,減少脫去果膠的用水量,達成一樣的效果,但水量少不造成浪費,對環境更好。」

侯奕瑋也考取咖啡烘焙、沖煮證照,「我想參與咖啡從生產到萃取的流程」。因為環境變動會影響咖啡味道,自己學習烘焙咖啡豆,可以維持咖啡穩定的在地風味,還能變化呈現出不同年度環境的特色。

「我跟侯奕瑋認識,才知道有人熱忱的生產北投咖啡」,許逸倫當時很驚訝北投有咖啡農,更深深感受到侯奕瑋對北投土地的赤誠,並且用生產咖啡來實踐。她深受感動,就把自己的咖啡圈人脈介紹給侯奕瑋,也以自己的務農經驗協助他做栽培管理。侯奕瑋表示,多虧有許逸倫的協助,才能更快提升咖啡的品質。

侯奕瑋不僅栽培,也具有咖啡沖煮證照。(攝影/孫維揚)

建立品牌與北投連結,讓大眾認識火山上的咖啡

在大屯火山上栽培咖啡,延續北投文化中的農業基因,因此品牌直接命名為「大屯火山咖啡」。侯奕瑋希望自己的品牌在行銷過程中,同時能與大眾對話,讓他們聯想到北投時就納入在大屯火山上的農業,「我的咖啡是其中的橋樑」。

所以侯奕瑋積極與北投區各項活動合作,不僅跟在地烘焙店、咖啡館推出以北投農產製作糕點的活動,也現身在農產市集中,親自為客人沖煮咖啡,一邊解釋火山咖啡的特色。大屯火山咖啡甚至成為2022年「北投慢活節」的主打,正式成為北投招牌,「我想把咖啡融進北投生活與認知裡」。

侯奕瑋說,目前仍在慢慢醞釀北投咖啡的名氣,「多數人還是會震驚,北投山上居然還有農業、還種得起咖啡」。競賽佳績是多年耕耘的最佳肯定,但他也明白自己還需要不斷鑽研精進。侯奕瑋期許,能用一杯獨特的咖啡,讓享用的人與台灣北部的火山風土產生有溫度的連結,也延展出台北農業的無限可能。

延伸閱讀:

台灣,全球最幸福的咖啡產區│精彩職人大賽年度登場

神秘75/85完美曲線 讓台灣咖啡綻放果香、蜂蜜與花朵芬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