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烤肉盛典中秋節即將登場,烤肉台柱之一的蚵仔卻恐缺席。今年春夏之際開始,雲林、嘉義等重要的牡蠣生產基地,陸續出現蚵仔大規模暴斃的現象。蚵農從海中拉起蚵串,上頭卡滿黑土泥沙,活著的蚵仔不到一成。
死亡原因眾說紛紜,養蚵重鎮口湖鄉許多蚵農認為,口湖外海正在進行允能離岸風場開發,施作過程造成的底泥擾動與懸浮物暴增,可能是關鍵原因。
蚵農根據長年養殖經驗與海域現況做出推測,但專家認為仍缺乏相關的科學研究數據,肇因並不清楚,也難被認定為災害損失。此外,近年越南蚵大量進口,用以補足國內需求缺口,抑制了國產蚵的漲價空間,甚至混充國產蚵,更讓蚵農處境雪上加霜。
口湖蚵仔暴斃,收成剩不到10% 蚵農懷疑是風場施工擾動底泥導致
「大概過完年,3、4月之後,蚵仔開始死,連續三年了,而且一年比一年慘」,在台子港養蚵超過50年的蚵農福伯說,今年度與兩個兒子放養的三萬多條蚵條,正常情況下應該過半都可以收成,但蚵仔卻大量暴斃,死亡率高達九成。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是養蚵重鎮,與知名蚵仔產地嘉義東石只有一溪之隔。因為外海有外傘頂洲能抵禦強勁風浪,使沙洲以內海域水流平穩,適合蚵仔生長,同時這裡又是北港溪的入海口,河流為蚵仔帶來源源不絕的食物,因此許多居民都靠養蚵維生。
- 蚵仔小知識: 蚵仔是濾食性動物,牡蠣殼微張時,靠著纖毛運動將海水引入殼內、濾食微小藻類維生,也因此可以淨化海水。若海水水質太差,蚵仔也是最先受害。
年逾古稀的林全發身兼蚵農與雲林縣口湖鄉聯合自救會副會長,他表示,蚵仔的天敵蚵螺、水溫上升、水質變差、變鹹、變淡或海洋污染都會造成蚵仔死亡,損失比例原本每年都差不多,但是這三年來蚵仔暴斃的情形是每況愈下,去年還有1/3可以收成,今年大家的收入卻只剩下一成不到。
在台子港邊的檳榔攤外,林全發、福伯與其他幾位蚵農憂心地討論著蚵仔死因,他們在蚵棚、蚵田的放養量加總逼近6萬條蚵條,這三年來,他們觀察到蚵田水質越來越混濁,蚵仔殼卡的泥沙也是一年比一年厚。
漁民沒辦法做科學研究,只能仰賴自身對這片海的認識來判斷可能的原因。他們異口同聲認為,這些泥沙應與2020年德商達德能源(WPD)開始在口湖、四湖外海進行離岸風場開發密切有關,風場開發需要整地、打基樁,底泥遭大幅度擾動,再隨著潮汐的海流被帶進蚵田。
蚵殼卡滿黑土,暴斃時間點與風場施工時段吻合
雲林允能離岸風場位在距離口湖、四湖海岸線約8公里處海域(約4.3海浬),佔地面積約 82 平方公里,預計會裝設80支8MW的風機,總裝置容量達640 MW。原本計劃在四年內完成所有工程施作,但遭逢疫情與兩次施工意外等諸多原因,目前僅完成11支風機的施作,工程進度不到15%,距離全面完工更是遙遙無期。
潮汐是影響口湖沿岸海流最主要的因素,林全發指出,漲潮時水往北流,退潮則向南流,漲潮時海水基本上會從台子港西南方約兩公里寬的沙洲破口湧入,而此破口的正前方也就是風場的所在地。當風場在整地、打基樁時,泥沙就會隨之進到地形平坦、流速變緩且滿是蚵棚與蚵架的水域。這些泥沙會卡在蚵殼上,不僅蚵仔進食時,可能會吃了滿嘴泥沙,卻沒吃到該吃的食物,泥沙也會影響蚵仔的開閉殼活動。
除此之外,福伯也補充,照理來說,蚵仔大量死亡的現象,應該出現在蚵苗或中蚵,也就是蚵仔對環境變化抵抗力較弱的時期,但這幾年蚵仔剛好都是3、4月準備轉大蚵的階段才陸續暴斃。由於冬季的台灣海峽,風浪強勁不適合海上施工,基於安全考量,環評書明定只開放每年3月到9月可進行施工,這也使漁民將蚵仔暴斃的可能原因與風機施工進行連結。
翻開達德能源當初的環評說明書,有關風場開發對蚵仔養殖可能造成的影響評估,僅有針對鋪設海底電纜上岸時,會在水深5公尺以上設置污染防濁幕,降低懸浮物質的擴散。而對施工時懸浮物的擴散狀況,則只有以模型模擬,然模型設定的條件是否符合現場海域真實情況,則未可知。
附著物直指海水環境確有變化,水試所已展開相關研究計畫
採訪當天,林全發開著動力膠筏前往自己的浮棚式蚵棚抽樣,蚵條一拉上來,看似結實纍纍,但幾乎都已死亡,大量泥沙包裹著蚵殼,上面更長滿紅藻、魚棲苔和海綿、海鞘類等生物。
福伯看著林全發拉回岸上的蚵條說道,這些生物多少都會長,但是不會長這麼多,基本上蚵仔如果活著不該這麼髒,而且這麼髒,蚵仔其實也活不了。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助研究員邱允志解釋,長滿蚵殼的藻、苔與各種生物近年大量繁殖生長,可能與環境變化有最直接的關連,但具體變化為何,尚需進一步追蹤研究。
黃閔裕曾擔任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台西分所助理研究員達十年,過去研究的對象正是蚵仔。他說明,蚵仔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許多改變都有可能造成蚵仔死亡率提升,因此蚵仔的暴斃問題難以直接歸因於風場施作。但近年類似事件頻傳,因此水試所今年已展開相關的研究計畫,希望釐清離岸風場開發與蚵仔大量暴斃之間的關聯為何。
全村蚵農收成損失八、九成,不明原因暴斃無法列為災損
林全發指出,口湖、台西一帶是每年供應中秋節蚵仔最主要的產地,「今年中秋完全沒蚵仔可以收,都死光了」。
林全發把抽樣的蚵條上頭的蚵殼一個個剝下來,在221個蚵殼中,只剩10個仍活著,收成僅剩4.5%。他解釋,若以1台斤200元的市場價來算,一條蚵條大約可以收到3台斤,市值約600元,然而今年每條都只能收到30至50元左右。採訪時在場的蚵農們共放養6萬多條蚵條,總共損失就上千萬。
蚵農的損失如此巨大,林全發指出,漁會作為漁民代表,對所轄蚵仔出現大量暴斃的情況卻毫不關心,未派員來了解情況,漁民的聲音當然也無法透過漁會向鄉公所、縣府或漁業署等漁業主管機關傳達,「都沒人親自到蚵田來看,更不用說補助或災損金了」。
口湖鄉公所農業科承辦人員解釋,雖然災損金是由公所撥款,但海面養殖的災損屬漁會管轄,所以若有災損發生,需先向漁會通報,再決定是否受理。但她補充,今年沒有明顯的天然災害,沒人申請災損,如果是不明原因造成蚵仔死亡,也不能算災損。
越南蚵趁隙進口,壓縮國產蚵價格又混充,蚵農遭兩面夾擊
蚵仔暴斃不只發生在雲林,嘉義的災情也頗慘重。在距離台子港和允能離岸風場約20公里之外的嘉義布袋第三漁港,蚵農蔡進財觀察到,大概兩年前蚵仔死亡率開始明顯提升,都是在3、4月之後才開始死亡,今年特別慘,最少死一半以上。一般一籃蚵仔剖完之後可以收3、40斤的蚵仔,但是今年每籃大概都只剩下10斤左右。他也不清楚原因,並表示今年流水都正常,但海水比以前混濁。
雲嘉一帶紛紛傳出蚵仔大量死亡,那蚵仔價格會大漲嗎?蔡進財無奈地表示,大量進口的越南蚵填補了國產蚵的需求缺口,也因此壓縮了國產蚵的漲價空間。
林全發指出,國產蚵因生產成本較高,與越南進口的蚵價差,1斤大約落在10到30元之間,但由於越南蚵是大量進口,盤商有空間可以削價競爭,在台灣養殖環境越趨惡化且暴斃原因始終不明的情況下,國產蚵難以與越南蚵競爭。另外還有更嚴重的問題:越南蚵有冒充國產蚵的狀況發生。林全發感嘆,台灣蚵農在兩面夾擊之下,「欲哭無淚,都哭到沒眼淚了啦」。
延伸閱讀:
年進口兩千噸越南蚵流向成謎?源頭就混充,下游難追溯 蚵農:產地標示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