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集來賓: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黃瑞彰
-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台灣糧食自給率又下降,主因就是極端氣候影響收成,務農的朋友都感覺到這幾年天氣越來越不順,作物越來越難種,到底該怎麼辦?黃瑞彰老師說:免驚,這時候更要打好基本功!
基本功到底是什麼?老師提醒,農民有很多舊思維必須要扭轉,顧好土壤絕對是首要,土壤健康和作物強健是一體兩面。如何讓作物「開脾」?顧好它的「腸胃」該怎麼做?突破盲點後,種有機的產量竟然直線上升,不輸慣行!而且這些做法不但友善土地,更可減緩氣候變遷,老師二十年心法大公開,一次聽到飽!
- 3:11 台灣海平面上升嚴重,春雨不來
- 7:23 因應氣候變遷,農民的兩大對策
- 11:20 作物長不好,不一定是病蟲害
- 13:08 如何打造「抑病土」:粗有機質和微生物
- 18:47 讓作物「開脾」的方法:土壤就如同腸胃
- 19:58 農民最難轉變的觀念:施肥太多,土壤壞掉
- 23:58 有機友善栽培可抗逆境,是真的!
- 27:27 改善土壤,有機菱角產量倍增,味道令人驚艷
- 30:55 有機竹筍產量竟比慣行高,農民爸爸從反對轉支持
- 34:47 土地是最好的老師,二十年體會什麼是真正的「本土」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 KKBox:https://bit.ly/3ell4Pc
-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作物長不好?土壤營養師黃瑞彰幫你解答!免費土壤健診開處方,因土施肥才聰明
聯合國:錯誤的施肥讓土壤變瘦,全球1/3土壤退化,繪製世界土壤地圖,台灣可參加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