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寫作作家蘿賽寫道:「因為植物不會動,我們就以為它們比動物善良,這真是天大的誤會。」在傳宗接代的任務前,花朵用「美色」和「氣味」挑逗那些傳粉的拜訪者,為了奪得先機,強迫中獎、惡意模仿、欺瞞詐騙隨處可見。不相信花小姐們都是心機女嗎?請看《花朵的秘密生命》生動揭露花朵誘人吸引力的背後,有怎樣勾心鬥角、暗潮洶湧的一面。
(以下內容摘自《花朵的秘密生命:解剖一朵花的美、自然與科學》一書,文字、照片經貓頭鷹出版授權。文中小標由《上下游》另行編輯,與原書無涉,且為閱讀需要調整部分擷取內容,更多精彩文字請詳見該書。)
向日葵由許多小花組成
我在鄰居的後院裡,駐足欣賞一朵向日葵。它的花瓣由許多小部件構成和諧的整體,有如印度教的曼陀羅,向日葵本身也正是由許多小花組成。在花的中心,每朵微小的筒狀花都有用以製造花粉的聚合花藥、迎接花粉的雌性柱頭、以及內含胚珠的子房,而胚珠日後將發育成種子。一切順利的話,每個筒狀花會將自己的花粉傳給蜜蜂或是其他昆蟲。
花粉是極富營養的食物,不過總是掉得到處都是;傳粉者就是沒有辦法擺脫沾在腳上、胸甲、頭部、背部、翼下的花粉粒。最後,有些花粉粒會登陸在另一朵筒狀花的柱頭上,花粉粒含有精子。最理想的情況是,每一朵筒狀花都能得到別朵筒狀花的花粉而受精,讓每個胚珠都能發育成種子。
另一方面,沿著花中心的邊緣,舌狀花一瓣瓣地連成一圈。這對蜂隻而言就像是一圈環狀指示燈。如雛菊和蒲公英,向日葵實際上是一個花序,是由一群小花交織所組成的群落。

鳥和昆蟲只願為自己最喜歡或最容易找到的花傳粉
鳥為很多花傳粉,有絕佳的視力。和蝴蝶一樣,鳥可以輕易看到紅色。在美洲,蜂鳥喜歡造訪紅花;缺乏傳粉鳥類的中歐一帶,紅花也就比較少。哺乳類也能傳粉。夜行性蝙蝠通常都吸吮白花或乳白色花的花蜜,因為這些花在夜色中看起來較為醒目。
這些白色配蝙蝠、紅色跟鳥的模式,稱作「傳粉綜合徵」。科學家一度認為顏色、香味、形狀這些花的特徵會形成像是拼字遊戲的東西:標明花的種種特徵後,就會浮現一個特定傳粉者,出於天性必定相中黃色金盞花或紅色躍升花;一朵狹長、呈管狀、有著甜蜜香氣的藍色花,就會跟蝴蝶配對;紅色無香味、喇叭形的花就非蜂鳥傳粉不可;淺綠色、發出惡臭的花,則是吸引蒼蠅囉。
如今大多數科學家都不再迷信「傳粉綜合徵」或「天生偏好」之類的理論,鳥、蜂類、蝴蝶的彈性實在太大了。牠們是自私自利的,只願意為自己最喜歡或最容易找到的花傳粉,而沒有註定要為哪種花傳粉。牠們對野地已是老經驗了,只憑選擇性和機運決定怎麼做。
在一個實驗中,實驗者給年幼的黃鳳蝶看不同顏色的紙花,結果牠們最喜歡黃色,其次是藍和紫。然後,實驗者將沒有花蜜的黃花,以及有花蜜的洋紅花拿給蝴蝶看。結果,黃花仍是黃鳳蝶的最愛;然而不過十次的拜訪後,大部分的蝴蝶都轉向了洋紅色的花。最後,這些已經有經驗的蝴蝶面臨了第三種選擇:有花蜜的黃花以及沒有花蜜的洋紅花。很快牠們又改回來了。

花香具有「專一性」以吸引忠誠的傳粉者
花會聞起來這麼香,是因為昆蟲太會聞了。有些蛾類可以聞到一千多公尺以外的東西;有的簡直就像獅毛狗,幾乎沒有什麼聞不到的;其他傳粉者,尤其是蜂類,也能記住並分辨氣味。花可能因此相對演化出一套複雜的香味,促成植物學家稱為「專一性」的現象。
「專一性」指的是傳粉者對某朵或某種特定的花保持忠誠。首先,花「希望」讓自己聞起來、看起來跟競爭者不一樣;其次,花要吸引一個能記得並認出其特質的傳粉者;最後,花要傳粉者忠誠,要它載滿花粉離開後,去為另一朵相配的花授粉。
為了己身利益著想,昆蟲是願意配合的。即使有其他花在開,蜂類可能還是會不變地造訪牠熟悉的紅花苜蓿或粉紅色的紫茉莉,這樣花能得到相似的花的傳粉,而蜜蜂也能熟練地應付該種花。蜜蜂在一趟覓食旅程中,可能會造訪多達五百朵花,所以只要每次能省下一點時間精力,就能迅速累積起來。我們買東西時也是採用同樣策略,每天都上同一家雜貨店,開車上班時也是選擇同樣的路徑。
由於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發出香味,昆蟲可以同時忠於好幾位主子。藍菊苣早上有花蜜,紅苜蓿風味最佳的時間是午後,紫茉莉黃昏時開放,接著是月見草的時段。
蜜蜂對於氣味的記憶,是跟一天中的某時段連在一起的。通常,它會規畫出一條「追獵路線」,在適當時刻造訪適當的花,最後逕直飛回巢中。

美的模式不斷重演 黃金比例的螺旋狀排列隨處可見
美的物理以數學為基礎。向日葵的種子以螺旋狀排列,數量呈費氏數列遞增:二十一、三十四、五十五、八十九,有的花特別大,甚至會有一百四十四顆種子。每一個種子數量都是前面兩個的總和。
這樣的螺旋幾乎隨處可見,例如松果、軟體動物的殼、鸚鵡的喙與螺旋狀星系。第十四個數目之後,每個數字除以前一個數字,就會得到名為黃金比例的長寬比。古埃及的金字塔、希臘帕德嫩神廟以及幾乎所有的美術、甚至音樂創作,依尋的都是這個比例。在我們內耳螺旋狀的耳蝸裡,音階也是以近似的比率振動;音符和低一音階的音符,兩者振動頻率相除,得到的就是近似的比率。
更巧妙的是,美的物理自有一套獨一無二、自成一格的組織架構。科學家已經知道,不論是花對外界的敏銳度、或採取行動時的個別差異,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植物會對這個世界做出回應。植物有自己觀察、觸碰、品嚐、嗅聞、聆聽這個世界的方式。

植物「五感」發達 色聲香味觸各有所長
儘管在土壤裡生了根,花可是一刻也靜不下來的。大家都知道向日葵會隨太陽轉向,早上向東轉,下午向西轉。位於莖的地方有對光敏感的細胞,可以「看」到陽光,而莖生長的方向帶動了花轉的方向。在植物中,有些細胞能夠看到光譜的紅光波段,有些可以看到藍光或綠光。植物甚至可以看到我們看不到的光波長,像是紫外線。
大部分的植物都對碰觸有反應,例如捕蠅草會迅速闔起來,輕碰豆科植物攀爬的鬚藤會使它捲起來,而風的吹拂會讓幼苗長得矮而結實。隨著碰觸植物部位、次數的不同,可以讓它決定是要關閉氣孔、延後開花的時間、增加新陳代謝速率、還是製造更多葉綠素。
某些特定的聲波也可能會促進發芽。向日葵和豆科植物一樣,都會因聽到某種似人聲、但分貝較高的聲音,而長得更快。
花和傳粉者有其他的辦法經由聲音找到彼此。有種熱帶藤蔓植物是靠蝙蝠傳粉的,它用有凹陷的花瓣反射蝙蝠發射的聲納。蝙蝠呼喚花,花也作出回應。
我們對花所知愈多,花就愈形活潑靈動。也許透過這樣的傾聽,可以讓植物對我們重新開口。

為引誘昆蟲授粉 花朵大費周章
不計其數的花,非但對昆蟲一點好處也沒有,反而還是個禍患。將近三分之一的蘭花是靠招搖撞騙混日子;有些擅於擬交配,有的看似是安全的繁衍之處。很多聞起來像有食物獎賞,但實際上有的卻只是令人眼花撩亂的滑梯、迷徑、旋轉門、密室、還有出口,全是花大費周章搞出來的。
花發出討人喜歡的惡臭,一隻蒼蠅被吸引過來,停在如舌的唇瓣上,卻不由自主往後彈落,被兩隻柔韌的「手臂」緊緊地環抱。接下來發生的有點像○○七電影裡的情節:唇瓣絞緊,保持平穩,以應付昆蟲的重量;兩「臂」迫使蒼蠅掙扎、甩落腹部殘留的花粉塊。最後,蒼蠅就像詹姆斯龐德般溜之大吉。
歐洲拖鞋蘭的果香和豔黃色引誘蜂類通過一個入口,進入唇瓣部分。大型的蜂類通常可以逃脫,雖然也有一些就此被困死了,但小型蜂類就逃不了,只能一直在光滑而且下傾的表面打滑。振翅亂撞一陣後,牠發現,由唇瓣底部的空隙,隱隱透出光亮,指引出一條通往花後方的路。昆蟲經柱頭、雄蕊,一路掙扎而出,遺落所有攜帶的花粉,而新的花粉已被抹到牠的腹部。

花粉真的比較營養A 花蜜幾乎都是碳水化合物跟水! 只是,最近才突然發覺,其實不只人類的FODMAP,蜜蜂的其實甚或在70年代就有相關研究文章? 包含跟人類類似的,蜜蜂腸道菌跟寄生蜂利用蜜蜂利用剩下的碳水化合物形式的敘述,比如說,利用蜜蜂不能用的,甚或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的,比如說各種有半乳糖的雙糖寡糖多糖(或是其他不同的糖,比如鼠李糖),或是花粉細胞壁果膠等成分(包含果膠相關酶可能產生的甲醇之類的,類似微生物發酵果酒時,分解果膠產生的,對大型動物劑量不太有影響,但是對小型生物就可能比較容易有狀況) 不過當然,相關生物,通常還是能利用蜜蜂能利用的! 就類似,其實人類腸道菌也是? 吃超過,消化吸收不完剩下到大腸的澱粉脂肪蛋白質或中間分子,其實也能被腸道菌使用? 會影響菌相? (通常是要培養通常對人體比較無害的格蘭氏陽性菌? 陰性菌光是超量,本身的脂多醣等,就是內毒素? 但是,其實很難從吃入的食物去,區隔? 包含比如說小腸是鹼性環境作用的各種酶? 那吃進去產酸的菌種,如果是預計在小腸產生作用,不就是其實在干擾小腸消化跟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