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地方首長選舉,許多候選人都會端出「免費營養午餐」的政見。《上下游》盤點,今年11月26日的全台縣市長選舉,95位候選人中至少21人提出營養午餐相關政見,其中18名的政見都是「營養午餐免費」、「延續免費營養午餐」或是「免費營養午餐每餐再加碼10元」。提出此政見者不分藍綠白,包括民進黨籍的蔡其昌和蔡培慧、國民黨籍的張善政和謝龍介、台灣民眾黨的陳琬惠等人。
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關注校園營養午餐的民間團體大都對免費午餐抱持高度疑慮。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批評,候選人競相加碼補貼餐費,卻不討論現行營養午餐面臨營養師人數不足、廚工難尋等問題,「太小看家長,更輕忽了營養午餐議題的複雜性」。
現在全台有九縣市提供免費營養午餐,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認為,免費營養午餐是由縣市政府買單,會造成縣市政府的財政負擔。團膳業者亦不樂見此政策,中華民國餐盒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明信直言,現在供應免費營養午餐的縣市幾乎都有餐費低、滿意度低、廠商投標意願低的三低現象,顯見「免費政策對營養午餐的發展是傷害」,應回歸到使用者付費的市場機制。
營養午餐排擠預算,造成地方政府財政壓力
全台營養午餐的餐費各縣市不同,其中宜蘭縣、花蓮縣、彰化縣、南投縣、新竹縣、新竹市、連江縣、金門縣、澎湖縣等九個縣市都是全額補助。陳明信觀察到,免費營養午餐政策通常都是競選的挑戰者提出,尋求連任的執政者通常不會提,這是因為免費營養午餐確實會對縣市政府的財政形成壓力。
因為免費營養午餐屬於「非法定社會福利」,陳明信說明,非法定社會福利支出達一定比例,便會排擠中央政府的統籌分配款,免費營養午餐若成常態,長久下來會造成政府和學生的雙輸局面,因為免費的結果是地方政府要買單,可是預算有限,每位學生的每一餐分配的金額通常不高,最後結果常常是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沉重,學生也吃不好。
「配套很重要」,供應屏東縣校園營養午餐的福晟團膳總經理阮專銘則認為,免費營養午餐不等於品質低廉,關鍵在於縣市政府有沒有提出合理預算,如果預算合理,那還是有機會讓孩子吃得好,但若預算不符成本,業者就會卻步。
阮專銘指出,過去兩年來,食材成本節節上漲,已佔了餐費八成,團膳業者經營非常辛苦,若全由政府買單,另一大隱憂是個別學校撥款進度不一,少則要等三個月,長則要等一年,但團膳業者支付食材費都是月結,週轉壓力反而更大。
免費的最貴,師生食物中毒、學子受教權益受損
因食材成本大漲,陳明信拜會全台各縣市政府,商討合理餐費定價機制的可能性時,提及餐費部分漲幅由家長吸收,收到的回應卻是:「今年底要選舉了,這樣做不會影響嗎?」
營養午餐已經淪為候選人買票政策,且學子們的用餐品質堪憂。以營養午餐免費的宜蘭縣為例,去 (2021) 年 11 月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校園中毒事件,九校 86 名師生因營養午餐遭污染而食物中毒,食材驗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今(2022)年 5 月兩間學校營養午餐中,上千隻烤雞腿沒有烤熟、帶有血水,導致13名學生腹瀉腹痛。
不只健康被犧牲,學童受教權益也會被影響。彭桂枝表示,過去推廣校園非基改運動時,經常討論到營養午餐是否該免費,以新竹縣市來說,兩地的營養午餐目前都是免費,倘若改成收費,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每年就要多支出約兩萬元,家長對於政策是非常有感的。但六年前營養午餐的支出就已經在新竹縣市的教育預算中佔比過半,排擠預算的結果可能會是受教品質打折,例如:校園修繕籌不到資源,反而還要向家長募款。
「我不反對營養午餐免費,但全台政策應該同步」,彭桂枝認為,現在縣市政府各自為政,免費營養午餐的縣市在預算不足的狀況下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團膳業者不好找食材,學校老師的壓力也更大,非常害怕擔任營養午餐執行秘書。
除了餐費,提升營養午餐品質才是重點
比起營養午餐是否免費,更該探討的是如何提升營養午餐品質。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表示,「提出免費營養午餐的候選人,太小看營養午餐的複雜性,也太小看家長了」。
黃嘉琳說,全台各地供餐狀況不一,候選人應先實際了解所在縣市的孩子都吃什麼的餐,有時候雖然餐費全免,但孩子的菜色、營養攝取可能都會與其他收費縣市有所落差。餐費並不只是決定採購食材多寡,也關係到營養師、廚工的數量與素質,這兩者是決定供餐品質的關鍵。
黃嘉琳直言,候選人競相喊口號、加碼,而不實際了解營養午餐工餐問題所在,最後結果會演變成壓縮教育資源。以鄰近台灣的日韓來說,日本沒有提供免費營養午餐,但對菜色數量、營養攝取都制定嚴格法規;韓國有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但政府買單的前提是要採購友善環境的國產食材,因為營養午餐牽涉到很多產業,倘若採購得當,那營養午餐便可成為產銷調節、支持農業的重要管道。
延伸閱讀:
其實不少教育政策,甚或教師退撫的修法,可能參酌的各國各地中央地方財政,都已經是地方想要綁架中央的狀況? 比如說,其實美國的中小學跟大學大專與以後,聯邦的預算其實相對非常低? 中小學的甚或只有8%以下? (聯邦公立大學,其實只有軍校系統? 其他都是地方預算支應為主的公立大學?) (雖然通常中華民國在臺灣,更常見與各國預算投入教育的新聞,多是中央預算中,教育預算的比例? 但是突然覺得,這類的新聞,其實可能根本就是在替地方擺脫義務? 因為其實各種參酌外國外地施政的總教育預算,來自地方的,可能遠遠更高? 怎麼比,都做不到的原因,可能單純就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地方,把責任包含教師退撫,留給中央? 地方財政不想加稅? 不過也的確,其實至今中華民國與各國各地的稅捐互惠協定,通常都沒有州稅地方稅層級的? 土地權利互惠就有,比如奧地利各邦,美國一些州跟特區(有一個州沒有互惠,有幾個州沒有完全互惠)。 )
https://nces.ed.gov/programs/digest/d21/tables/dt21_235.20.asp?current=yes
Table 235.20. Revenues for public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y source of funds and state or jurisdiction: 2018-19
Table 333.20.Total revenues of public degree-granting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 by source of revenue and state or jurisdiction: 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