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注意!消基會抽驗,市售果菜近四成藥殘不合格,遠高於官方監測結果

買菜要注意,消基會今年8月至9月於六都菜市場及超市量販採樣 80 件小白菜、青江菜、甜椒及辣椒,檢驗結果有29件農藥殘留不合格,一共檢出70種不同農藥,不合格樣態中最嚴重的,有一件小白菜竟出現芬普尼與百利普芬超標150倍及140倍,此外,甜椒和辣椒各有一件驗出公告即將禁用的高風險農藥「陶斯松」。

消基會的檢驗結果的不合格高達36.3%,遠高於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今年的監測結果,消基會認為是抽驗地點、時間,以及檢驗部位不同所導致,呼籲政府機關應對補強執法,除了增加抽驗比例、阻止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面,並建議消費者,前往合格率較高的地點購買,並優先選購產銷履歷之蔬菜,食用之前徹底浸泡與清洗、切除帶土的葉柄基部或蒂頭等部位。

消基會本次抽檢小白菜、青江菜、甜椒與辣椒共80件,總共高達36.3%農藥不合格率。(攝影/孫維揚)

80件果菜三成藥殘不合格,辣椒不合格率最高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說明,食藥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於2021年抽檢市售蔬果農產品,發現小葉菜類與果菜類中的青江菜、小白菜、甜椒與辣椒,為農藥不合格率較高的項目。因此消基會今年鎖定該四種蔬菜進行採樣調查。

吳榮達表示,本次採樣範圍選擇六都的傳統市場、公有市場、量販店、超市與福利中心,其中青江菜與小白菜分別抽檢26件、甜椒及辣椒各抽檢14件,檢驗結果有29件樣品農藥殘留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36.3%,「檢出不符規定的比例高於食藥署抽驗結果,顯示農藥殘留情況並未改善」。

不合格樣品中,有1件小白菜檢出「芬普尼」與「百利普芬」分別超過《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定量標準的150與140倍,另外也各有1件甜椒與辣椒,檢驗出即將禁用的高風險農藥「陶斯松」。

消基會副董事長徐則鈺解釋,四種受檢驗的蔬菜項目,以辣椒的不合格率64.3%最高,有9件農藥殘留不合格,抽檢地區則以台北市與台中市的不合格率較高,分別有56.3%與50%。29件的不合格樣品中,總有檢出70種不同的農藥。

消基會本次抽驗結果,編號9的小白菜農藥「芬普尼」與「百利普芬」超標容許上限150與140倍,編號7之甜椒則檢出含有「陶斯松」(攝影/孫維揚)

不合格率遠高於官方監測,推測是檢驗地點、部位差異

據食藥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告,今年1至8月監測計畫執行結果,四類的蔬菜樣品不合格比例皆不超過9%,遠低於消基會本次採樣結果。消基會檢驗委員會召集人李德仁強調,雙方檢驗結果差異,可能源自抽驗的地點,「消基會樣品來源可能是政府機構沒有觸及的傳統菜攤」。而這次傳統市場、公有市場的抽驗數共67件,不合格率約有38%,高於超市、量販店等通路之23%樣品不合格率。

李德仁同時分析,消基會採樣時間落於8至9月,台灣降雨情形較頻繁,農民可能習慣在下雨後補強農藥的施用,造成農藥殘留比例上升。另外,青江菜、小白菜的葉柄基部,與甜椒、辣椒的蒂頭,是農藥容易殘留的部位,消費者平時較少食用,但檢驗農藥殘留過程會將樣品全部打碎再進行化驗,故會包含該蔬菜部位的農藥檢驗。

吳榮達表示,這次消基會對各種販售蔬菜場所進行採樣,比較貼近民眾消費蔬菜的真實情形,「由此可知,政府機關取樣範圍有其不夠周全之處」。此外本次的抽樣結果,顯示所有通路、地區皆有出現農藥殘留不合格的蔬菜,他呼籲食藥署等政府機關,日後進行採樣需要更普遍擴及所有通路。

李德仁說明,消費者購買蔬菜回家,食用前務必洗淨,並切除蒂頭或葉柄基部等農藥易殘留部位,保障自身健康。(攝影/孫維揚)

政府應強力執法,建議民眾加強洗菜

針對農藥檢驗不合格之樣品,吳榮達呼籲,政府機關應對補強執法,除了增加抽驗比例、阻止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面。必要時須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第定,對販售農藥不合格產品之業者處裡罰鍰,甚至命其暫時歇業。

超市、量販店等非散裝販售蔬菜的通路,本次檢驗不合格率較低,且通常食材較能溯源,李德仁建議,消費者可以優先前往合格率較高的地點購買蔬菜,亦可挑選產銷履歷之蔬菜,給予自身多一層食安把關。至於青菜食用之前,消費者可以徹底浸泡與清洗,並且切除帶土的葉柄基部或蒂頭等部位,也能減少攝入農藥的風險。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副所長徐慈鴻提醒,農糧署亦會在農產運銷源頭進行檢測,由各縣市政府去採樣後再進行檢驗。若是出現問題即會在產地複檢並防止流入市面。而消基會與食藥署抽驗的場所主要是市售通路,與農委會抽驗場所並不一致。

市售的青菜容易出現多項農藥殘留,消費者食用「農藥雞尾酒」殘留的農產品是否會有健康疑慮?徐慈鴻回應,只要農產品中的農藥均在農藥殘留容許量的標準內,基本上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確實做好食用前處理,清理好食材,風險是相當低的」。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