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圖片來源/台南市農業局)

「班班吃石斑」跳票,漁民卻仍滿池是魚!供需規格差很大,政策美意落空

因應台灣石斑魚今(2022)年遭中國禁止輸入,預估衝擊我國下半年石斑魚約3600公噸產量,在行政院挹注6億經費下,農委會與教育部推出「班班吃石斑」計畫,承諾全國中小學生本學期營養午餐可以吃到4次石斑魚。然而年關將近,全台22個縣市,仍有9縣市學生午餐沒有石斑魚現身。至於已供餐的縣市中,多數也僅達到供應2次石斑魚,「班班吃石斑」計畫恐將跳票。

然而弔詭的是,農政單位稱石班調度不及、尺寸不合,但記者致電產地,養殖戶卻稱現在「滿池是魚」,問題在於「規格與價格」無法取得共識。養殖業界更直稱,「政策立意良善,但是與養殖現場有落差」,言下之意,政策雖好卻無法解決眼前燃眉之急,漁民心酸無人知。

班班無法吃石斑,原因在於石斑還沒長大到可以加工的規格(圖片來源/台南市農業局)

「班班吃石斑,一連吃四次」宣示跳票?

漁業署長張致盛強調,後續會加強調度石斑魚原料供應,持續推升石斑魚加工產能,儘快讓剩餘9個縣市學校能吃到石斑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保證,將於今年底前供應石斑魚給上述9個縣市,力求全國各縣市的營養午餐食用石斑魚次數一致,但是否能達到本學期前能吃到4次,陳吉仲並未做出回應。

若無法於本學期達供應4次石斑魚,是否會延後到明年新學期繼續實施?陳吉仲聲明,「班班吃石斑」計畫的經費源自於校園午餐預算,之後有其他當季、優質的國產農漁畜產品,也會應用於營養午餐,他未承諾下學期繼續完成「班班吃石斑」計畫。

目前尚未供應石斑魚午餐的縣市,多數原因為「供應廠商調配資源」,可能是現有加工量能效果不佳。陳吉仲說明,「班班吃石斑」計畫首度推行,需要明確相關制訂招標、供應處理等流程,導致計畫到了9月才正式宣布,多數縣市學校10月才陸續供餐石斑魚,亦造成採購集中。除了鼓勵各縣市分批採購石斑魚,避免集中下單,也將全面盤點石斑魚供貨來源,媒合產地漁民配合供應原料,持續提升石斑魚加工量能。

「班班吃石斑」各縣市石斑供應狀況,還有9縣市尚未供應(圖片來源/農委會)

梓官區漁會:鼓勵漁民續養石斑魚達到加工最適規格

高雄市梓官區漁會是與教育部訂約的加工廠業者,總幹事張鈞華表示,供應營養午餐的石斑魚以龍虎石斑為主,今年陸續推動「班班吃石斑」計畫以後,產地池邊大魚的數量越來越少,「還是有龍虎石斑,但是以2至3台斤的魚體較多」。

要加工成為營養午餐原料,石斑魚建議規格需達到3台斤以上。張鈞華說明,如果魚體太小,在後續去刺、取肉等加工流程相對費工,影響現在的產能,「初期一天可以生產2至3公噸加工成品出來,現在大概只剩1/3」。

根據目前池邊的石斑魚大小,需要達到加工建議規格,大概要再飼養7至8個月。漁民是否可以接受飼養風險繼續留養?「價格差異可能會鼓勵漁民留養石斑魚」,張鈞華表示,現下石斑魚池邊價格約1斤130元,若是留養到大魚,池邊價預計提升至150至160元,漁民可能因為價格差異,願意供應大石斑魚以做為營養午餐加工原料。

漁民滿手是魚,但價格跟規格未有共識

「現在不是沒有魚,而是沒有合乎加工廠規格的石斑魚。」佳冬養殖戶張詳誌指出,滿手是魚的漁民其實也想出貨,問題是魚池裡面的魚大多在 1 公斤(1.6台斤)左右,但是加工廠希望拿到至少2至3台斤的魚,造成供需之間無法配合。

他解釋,漁民養殖石斑魚以年為單位,正常規格在「台斤以上、公斤以下」供應餐廳最為合適,國內宴席市場與兩岸活魚交易也都屬於此規格。漁民池中滿滿標準尺寸的龍虎斑,但卻不是加工廠取片最合適的大魚。

據了解,目前龍虎班池邊價在 1 台斤120元上下,但也有些加工廠會降價收到110元,恐將造成漁民惜售,但如果要漁民留池續養成大魚,在沒有保價收購的前提下,風險與成本會變成由漁民獨自承擔,形成雙方的期待落差。

分切加工必須要夠大隻的魚才能製作,目前魚池中多數尺寸都只是標準規格,而非加工適用規格(圖片提供/湧升海洋)

林邊區漁會:養出大尺寸石斑魚有成本跟風險,建議採取契作方式

林邊區漁會總幹事陳忠敏解釋,提供給營養午餐的魚是屬於加工廠取肉片用,還不能有刺,龍虎斑取肉率低,只有37、38%,正常規格的石斑一台斤只能取200克,對加工廠而言效率偏低,至少要在3、4台斤以上加工魚片最合算,但是要養到這麼大規格,風險跟成本是壓在漁民身上。

陳忠敏指出,上半年開始內外銷市場都在推廣石斑魚,國內帶動一股消費風潮,「加上 6 月中國禁運之後,漁民預期心理,池中的正常規格能賣就賣,現在怎麼會有大魚呢?」。他建議,入冬後龍虎斑成長速度較慢,應該採用契作方式,讓漁民願意囤貨,再養到一定尺寸,等到大魚數量足夠再一次推出去。

陳忠敏建議,如果加工廠有履約壓力,只是缺足夠尺寸大魚,可以改用龍膽石斑來替代,不過下半年龍膽池邊價從每台斤從130元升高到180元,這些成本壓力會變成由加工廠承擔。他認為若要兌現政策宣示,供需問題並非無法解決,只是得面對「價格問題」。

加工廠:產地供應規格不足,需更有耐心處理

目前與教育部簽訂供應合約的數家加工業者中,梓官區漁會加工廠為其中之一,漁會供銷部人員指出,「確實目前養殖戶供應的大魚數量沒有這麼多,並不會說收不到魚,只是要花比較多心力去處理,還是要看產地供應量。」他並稱執行政策應由政府統一回應。

另一家興達港漁會加工廠人員則低調回應,「目前的規格確實不夠,沒有加工效益。石斑魚如果尺寸小就有人買,養殖戶自然就想賣出去。」他認為農委會今年以來的推廣行銷策略應該是有奏效,才會讓產地沒有囤積壓力,而不急於銷售手中的魚。

市場販賣的標準尺寸小型石斑魚(攝影/楊語芸)

大型養殖業者:政策立意良善,卻跟養殖現場狀況出現落差

力佳綠能漁場陳建翰指出,往常台灣養殖戶習慣小魚跟大魚比例是9:1,前兩年疫情導致消費市場低迷,許多養殖戶未出貨,變成滿池大魚。加上去年底疫情趨緩,中國市場出現報復性消費、台灣這邊行銷推廣石斑魚也奏效,拉抬活魚每台斤價格飆高到兩百多元,年初養殖戶紛紛將手中大魚拋售,改養符合市場主流的小魚,供應國內餐廳消費市場跟中國及香港市場。

他指出,隨後碰到中國在 6 月停止兩岸活魚運搬船運輸,但是香港線仍能出貨,國內餐廳宴會消費也復甦,漁民池裡的幾乎都還是照標準規格養殖,此時政府推出「班班有石斑」政策,立意良善,但最適合供應團膳的加工尺寸落在4台斤,這尺寸至少要養兩年,「政策時機點跟養殖現場的判斷存在落差」是目前的問題。

政策美意獲肯定,但無法配合產地調節屬「美中不足」

漁業界人士指出,自疫情以來,政府提出一系列加工補助、外銷運費補貼,在中國市場外確實有打開新路,創下不錯成績。但是針對「班班有石斑」政策宣示面臨跳票,她指出問題:「一個好的政策不該是短期性操作,而應從長期規劃。」

業界人士表示,「不同型態的市場有不同規格,不能混為一談,政策不能跳脫生產者面對的現場狀況。」她認為,目前漁民手上規格屬1台斤至1公斤活魚市場規格,這些魚也在等待銷售,政府推出的政策只針對大尺寸石斑魚,卻無法解決養殖戶燃眉之急,這個時機點的落差,是美中不足之處。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